段永平:如果有这么一句话,可能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我曾对老巴讲我从他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话,然后他说,这正是他从格拉汉姆那儿学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就是要以买公司的标准去筛选股票。
这句话,对段永平很重要,对巴菲特也很重要。
对巴菲特的影响,
巴菲特:我读到其中一段话,那段话让我明白好像我以前做的事都做错了。我刚刚总结出来自己的方法论,希望开始自己选择股票,让股票的价值上升。但就当是那一段话,一下子让我觉得好像我之前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愚蠢的,我看我能不能找到当时看到的那段话,很有意思的一段话。……就是这样一个顿悟,改变了我的一生。
在看图看线上,巴菲特没有挣到钱。如果买了自己也不想拥有的公司,然后想高价卖给别人——这在逻辑上是不容易成立的。
巴菲特:我从11岁开始投资,第一次买股票买了3股 Cities Service 的优先股。我把奥马哈图书馆所有关于投资的书都读了。我开始的时候研究走势图、学技术分析。我很痴迷技术分析,但用技术分析根本没赚到钱。19岁的时候,我读了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一生。
但是买入自己想要拥有的公司,那么自然也不愁会被别的人看上——也即不愁卖——这会有更大的挣钱机率——紧俏的东西,往往是有溢价的。
要知道在股市里——9成以上的人在长期上是亏损的——漫漫 征程——多是解套的征程。
在这句话下,于是,就得到了股市里要回答的两个问题,
1、什么样的公司,才是自己长期想要拥有的公司?
2、什么样的价格,买这家公司才是划算的?
于是,就有了极端假设,
以段永平的话来描述,
段永平:投资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你就想在这个价钱买下整个公司,然后把他下市。但只有 很少钱的话就只能买一小部分了。你先想想这是啥意思。
以巴菲特的话来描述,
巴菲特:如果我们不能在自己有信心的范围内找到需要的,我们不会扩大范围。我们只会等待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 年之 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
然后,得到了一些答案,此时,
1、就不会,想着去挣其他投资人的钱,而去想挣公司利润的钱。也即买越来越赚钱的公司的股票。
2、看企业的未来,而不是看过去。未来才是决定性的。也即买企业的未来。(看图看线是看过去)
3、看企业的远期,而不是看企业的近期。也即买企业的远期。(看图看线是看不出远期的)
4、计算投入的钱和获得的净现金流之比——也即未来现金流折现。
5、买入产品能提价的——能战胜通胀的公司的股票,这会比不能战胜通胀公司的股票有更大的赚钱机率。
巴菲特:现在的问题是,互联网公司或银行或砖块公司的经济特征是什么,它们会告诉 你这些公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会产生多少现金。
产品能战胜通胀,显然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特征。
……
由第5点,可以得出两个推论,
推论1、要买入产品残值更高的公司的股票。(所以,茅台是个好公司、苹果是个好公司)
推论2、要买入行业内最好产品和服务的公司的股票。
股市里有几千家的公司,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个需要——要有标准,能排除掉股市95%以上的公司。
段永平:好的商业模式(终极表现是长期净利润(即企业的税后利润高)这样的公司一般都有独特的护城河。好的企业文化(终极表现是有利润之上的追求)一般的企业都做不到这个,这样就可以轻松快速的淘汰95%的企业。避免了会掉坑的地方不就离成功不远了么?往往剩下的就是苹果腾讯控股这些公司。
这是学习巴菲特得来的,
段永平:要遵循老巴的逻辑:先看商业模式,理解企业怎么挣钱。95%的人投资都是focus在市场上的,这就是不懂投资。一定要focus在生意上,公司是要挣钱的。
focus在生意上,也即focus在企业的生意上, focus在公司的利润上,focus在公司利润的未来增长上。
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不能排除掉95%以上的公司,也就意味着不能排除风险。当排除掉95%以上的公司时,那就大概率剩下的是金子、而不是沙子了。
也就是说,对应的是排除法、大量地运用排除法。
段永平:我一般用排除法,发现不喜欢的东西就离开了,所以最后能留下的目标很少。没办法了解的公司就不碰了。
这是对股市里9成亏的现实规律的符合,不用排除法,就比较容易掉入坑里。
更多探讨可进读者群交流。高质交流,闲人勿进!
*来源:云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