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7月20日
地点: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
今天“丝路万里行”全媒体团的记者走进塞尔维亚各地,直击鲜活的“塞铁”故事。
我和张妙研、魏诗苑前往贝尔格莱德要塞拍摄。贝尔格莱德名字的含义为“白色之城”,位于巴尔干半岛中心地带,多瑙河、萨瓦河两河交汇,穿城而过。贝尔格莱德占据巴尔干半岛的水陆交通要道,战略位置重要,成为历史上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自古以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历经了无数次的战火洗礼。
尽管如此,这座城市依旧坚韧不拔,被誉为"永不熄灭的英雄城市"。有2000多年历史的贝尔格莱德要塞又称卡莱梅格丹城堡,这个名字在土耳其语中意味着"城堡"和"战场",建在两河交汇的制高点,易守难攻,史书记载发生在这里的战争就有上百次,这个要塞也正是这座城市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我们常把塞尔维亚称为“塞铁”,其中“铁”字在中国俚语中常用来形容关系非常密切、坚固如铁的友情或合作关系,“塞铁”象征两国之间的“钢铁般”的友谊。
这一称呼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政治背景。自上世纪以来,中国与塞尔维亚(包括其前身南斯拉夫)就保持着良好的双边关系。在冷战期间,南斯拉夫采取了不结盟政策,这与中国当时的外交立场不谋而合,奠定了两国友好的基础。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受北约轰炸,这一事件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同情和与相互支持。
近年来,中国与塞尔维亚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塞尔维亚政府和民众对中国表示了高度的感激,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互动也充满了温情和相互尊重。
塞尔维亚对中国的支持在国际事务中也表现得十分坚定,特别是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塞尔维亚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塞铁”这一亲切称呼的形成,体现了两国人民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牢固的政治互信。
记者陈凡、张笑坤、杜鹏前往河钢塞尔维亚斯梅戴雷沃钢厂采访。斯梅戴雷沃钢厂,创立于1913年,坐落于塞尔维亚东部城市斯梅戴雷沃,距离首都贝尔格莱德约60公里,是塞尔维亚国内规模最大的钢铁制造企业。在其辉煌时期,该钢厂对斯梅戴雷沃市的经济贡献巨大,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其税收更是占到城市财政收入的40%。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钢厂面临着设备老化和技术落后的挑战濒临破产。
2016年,中国河钢集团收购了斯梅戴雷沃钢厂,这一举措成为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项目之一。河钢集团的入驻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工厂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改善了环保标准,使得这家百年老厂焕发新生。如今,斯梅戴雷沃钢厂已经成为中塞两国合作的典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见证了中塞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丝绸之路万里行”全媒体团记者:陈凡
我们采访时,钢厂员工说他们非常感谢中国的一点是在于所有的人员本地化。现在钢厂员工5000人,只有十几名中国人,剩下全是当地人。最初钢厂的老员工也都全盘接收。现在工厂现在越变越好,他们所有人的生活也都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丝绸之路万里行”全媒体团记者:许柯
我们去了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随机采访了几位乘客,他们对于中国的了解程度之深和对中国人的热情都令人惊讶。原以为,我们采访乘客他们会说一些乘坐列车的体验和列车环境等内容,没想到乘客们不仅知道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是中塞合作建设项目,更告诉我“我知道这条铁路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说这句话的是一位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市的老人,他一口标准普通话,对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都颇有研究。这引起了我的好奇,老人又说:“我比你在中国待的时间长,因为我1973年就去北京上学了,1977年大学毕业就留在了北京工作,在中国工作生活了46年,直到退休才回到塞尔维亚生活。”他在中国结婚生子,目前有一个孩子还在北京工作生活。他觉得中国和塞尔维亚是钢铁般的友谊,特别是习近平主席访问塞尔维亚期间,他觉得全民都热情高涨,都非常欢迎。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这是合作共赢的事情,这不仅仅对塞尔维亚特别重要,对全世界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发展,我们需要和平,只有中国能帮助我们实现。”说实话,听到这里,我很感动。这就是民心相通,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
“丝绸之路万里行”全媒体团记者:陶柯宇
我们采访了一家中餐馆“功夫餐厅”,从2007年开办,现在在塞尔维亚特别有名。店主是来自陕西商洛的杨总,最早的时候她是一句塞尔维亚语都不会说,甚至一句英语都不会说,只会说简单的汉语,然后在离机场比较近的一个小村庄里面,跟着当时的朋友一起摆摊儿,后来开始开中餐馆。
餐厅里面最有特点的其实就是那一碗臊子面。很多巴基斯坦的朋友在吃到这个臊子面之后,还会有一个小小的攀比,就是看谁用筷子用的好,谁用筷子用的好,谁就跟中国的关系好。杨总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位老大爷第一次来的时候只会用叉子吃,后来就用筷子吃,为了不溅到身上,还特别要一个口布,再到后来呢,这些老大爷就能熟练地来吃中国的面条。从吃上面就能看到塞尔维亚人对中国饮食的喜爱,在这个塞尔维亚,特别流行吃中餐,大家去觉得吃一顿中餐是很正式的事。
我们还去了中国文化中心,里面有很多塞尔维亚人,见到中国人,他们就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只要你跟他打招呼,他会说中文的,都会跟你主动去交流,特别的友好。他们对于孔子,对于老子,对于中国的儒家思想等传统思想是非常认可的,而且他们觉得就是有这样的中国思想在,中国就会一直是自己的朋友。就是有了这样的土壤,种出这样年轻的花,两国的友谊才会更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