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这里,都会眼含热泪!有些人、有些事,不能忘、不敢忘,我辈当自强! 丝路领队日志·塞尔维亚(下)

2024-07-22 19:43   广东  

时间:7月20日

地点: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


虽然相隔万里,但是塞尔维亚这个名字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啊,朋友再见》等电影、歌曲在中国深入人心,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神奇教练”塞尔维亚足球教练米卢带领中国足球队实现了“冲出亚洲 走向世界”的夙愿。常年占据男子网坛世界排名第一的德约科维奇、篮球明星约基奇在中国拥有广泛的知名度,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人民的情感联系。塞尔维亚人民对中国的好感度放眼全球来看,都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



“丝路万里行”全媒体团的记者走在大街上,随时会有塞尔维亚朋友的亲切问候。中国游客入境免签,旅游景区随处可见中文标识。贝尔格莱德还有欧洲唯一一条以“孔子大街”命名的街道,现在甚至可以直接拿着中国驾照在塞尔维亚开车,且无需办理国际驾照公证手续。



塞尔维亚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首个自由贸易伙伴,是最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之一,也是首个同中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欧洲国家。两国有着深厚而坚定的友谊。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和塞尔维亚两国关系的基石建立在共同的经历和相互支持之上,尤其是在困难时刻,双方的援助和团结彰显了“铁杆”友谊的本质。无论是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2014年塞尔维亚洪灾,两国都在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体现了真正的友谊和相互支持。新冠疫情期间,国际社会缺乏实质性团结的时候,中国和塞尔维亚密切合作,拯救了无数生命。中国援助塞尔维亚的专家医疗队抵达机场时,武契奇总统亲自迎接,含着热泪亲吻五星红旗。今年5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塞尔维亚,上万名塞尔维亚群众走上街头,挥舞两国国旗,热烈欢迎习主席到访。



中塞两国的“铁杆”友谊是多维度的,它不仅体现在高层交往和官方合作上,更重要的是,它植根于两国人民之间的情感纽带和日常生活中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丝路万里行”全媒体团在塞尔维亚展开全面采访,见证“塞铁”到底有多铁。在采访中,由于1号红旗纯电车入境塞尔维亚后需要提供一个英文版车辆公证文件,如果没有,就会影响明天出境。正在焦虑中,路边一位素不相识的塞尔维亚老大爷出现了,说别着急,我帮你们。



酷暑中,他开着自己的车带我们去办手续,找自己朋友,在一小时之内就发来公证件。缴费现场,只收当地货币福林,我们随身带的钱不够,他又自己开车去银行取现金,代我们缴费,最后又开车把我们送回来。全程4个多小时,浑身汗透,午饭也没吃,没有一句怨言,一直调动各种资源关系办理公证件,同时安慰我们,别着急,会办好的!



老大爷叫佐丹,65岁,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中国对我们很好,帮助我们很多很多。我如果到中国去,遇到困难,你们也一定会帮我。今天在塞尔维亚,你们遇到困难,请让我来帮助你!”  


什么是“塞铁”?这就是“塞铁”!“塞铁”不是一般铁,是用炮火和献血铸就而成的“铁杆”友谊!


1999年5月7日  贝尔格莱德时间晚11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射5枚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新华社女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这三位优秀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壮烈牺牲。明知炮火横飞,危机四伏,三名记者逆袭向而行。许杏虎说,“没什么,新闻就是要快嘛!”他在自己的战地日记里这样写道:“没什么,大不了一条命!”  同事吕岩松说:"爆炸前15分钟我们还和朱颖在一起谈笑,她一直说无论仗打到什么程度,只要记者站需要她,她一定不会离开的,她会一直陪着许杏虎。"牺牲时,邵云环48岁,许杏虎31岁,朱颖28岁。置生死于度外,英雄无悔,长歌当哭!


“丝路万里行”红旗车队穿行贝尔格莱德市区北约轰炸南联盟旧址,来到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这里是巴尔干地区首家中国文化中心,也见证了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塞友谊。在中心门口有两块碑文,一块卧碑用中塞英三语镌刻着:缅怀烈士 珍爱和平   谨以此纪念在北约轰炸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烈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6月17日立。另一块立碑镌刻着一段文字: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日子给予的支持和友谊。谨此缅怀罹难烈士。塞尔维亚共和国贝尔格莱德市敬立。


碑文前摆满了鲜花,“丝路万里行”全媒体团全体肃立默哀,向壮烈牺牲的同行前辈三鞠躬。35年过去了,中国综合国力日渐昌盛,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成为维护世界和平最重要的力量。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我辈当自强!



下午16:00, “丝路万里行”全媒体团前往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专访李明大使。


李明大使围绕中塞双边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的丰硕成果、两国签署自贸协定为双方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等方面介绍了相关情况。


李明大使说,中塞两国是好朋友、好伙伴。历史上,两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近年来,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进入新时代,中塞关系历久弥新,不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其中有几个方面令人印象深刻:

一是两国高层交往频繁。习近平主席同武契奇总统多次会面,保持密切往来。2023年10月,武契奇总统赴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两国元首会晤并达成重要共识,见证签署了中塞自由贸易协定、“一带一路”合作中期行动规划等重要文件。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塞,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将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塞成为首个同中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欧洲国家,中塞关系开启历史新篇章。



二是经贸合作突飞猛进。中塞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十余年来,双方在产能、基建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塞投资和贸易合作呈爆发式增长,中国已成为塞第一大外资来源国,连续多年保持塞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

三是两国人民间感情真挚。近年来,两国人文交往更加密切。

四是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塞两国在涉及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继续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李明大使告诉我们,作为“永远的朋友、真诚的伙伴”,近年来,中塞两国人文交流亮点频频,成果丰硕。自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塞以来,随着免签、直航、互认驾照等措施落实到位,中塞两国互访人数增长5倍多。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塞,宣布将在未来3年支持50名塞尔维亚青年科学家和300名塞尔维亚青少年赴华,再次推动中塞人文交流迈上新台阶。人员流通推动文化沟通。近年来,塞尔维亚孔子学院越办越好,孔子课堂深受喜爱,“中文热”“中国文化热”持续升温,塞尔维亚中文学习人数迅速增多,塞尔维亚姑娘李一帆勇夺“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冠军。自2016年至今,中国开设塞语的高校由2所增至11所,学习塞语人数连翻4倍。文化沟通促进民心相通。今年以来,首届“茶和天下”雅集、首届中塞端午龙舟节、2024中国电影周、“你好!中国”旅游推广等一系列活动陆续在塞举办,优秀中华文化展演吸引了大量塞民众积极参与。目前,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已开始运行,成为塞民众了解中国和体验中华文化的便捷窗口,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的崭新平台,成为促进中塞文明交流互鉴的民间桥梁。相信在两国关系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中塞两国人民必将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丝路万里行
丝路万里 行者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