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明来专栏】| 双亲走过钻石婚

体娱   2024-12-28 07:36   河北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






双亲走过钻石婚





蒋明来

2024.12.28


                   

结婚纪念日分很多种,每一个纪念日都有不同的名称,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从结婚第一年到第六十年,各年段都有一个名称。其中结婚六十周年以上称为钻石婚,钻石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宝石,它象征着永恒和纯洁,用钻石来形容婚姻,可见这一婚姻的珍贵和难得。我很庆幸见证了父母六十多年的婚姻,从父母闪光的钻石婚姻背后,我看到了情、看到了爱、看到了和谐、看到了幸福,父母幸福的婚姻为我们树立了良好道德榜样。


父母的婚姻是幸福的,但他们一生却是艰辛的。父母都是苦命人,爷爷奶奶生育了三个孩子,在那个靠种田地挣工分的年代,养育三个孩子还要供其上学确实不易,听说爷爷受过很多苦,碰到灾荒年头甚至去讨过米。母亲的家境则更糟糕,外公外婆只生了母亲一根独苗,外婆双目失明,外公在母亲年幼的时候也因病去世,母亲不得不靠帮别人放牛放羊与外婆相依为命。父母从小都经历过苦难,共同的经历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相互扶持相敬如宾,同甘共苦走过了那段艰难岁月。作为独生子女的母亲从小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婚后她决定多要几个孩子,不至于我们姊妹像她原来一样孤独,就这样母亲坚持生下了我们七姊妹。六七十年代,国家还比较贫穷落后,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要养育七个子女的确非常困难,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父母凭着一双勤劳的双手,没让我们饿着,没让我们冻着。“人懒地长草,人勤地生金”,这是父母常唠叨的一句话。小时候,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他们已经下地干活了,傍晚太阳下山很久了还舍不得回家,听说有一次母亲待产前两天还在地里干活,母亲这种拼命的精神在十里八村传为佳话。父母就这样每天早出晚归守着那一亩三分地,他们把耕地当花绣,把庄稼当作他们的宝贝疙瘩。父母勤劳的品性从小熏陶着我们,也传承给了我们,我们从小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早早就掌握了劳动技能、生存本领。不过学习上我曾有过松懈,记得读中学的时候我有些叛逆,沉迷于游戏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父母知道后并没有直接批评我,而是带着我下地干活。有一次让我挑水给果树喷药,果园离水源地五百米左右的距离,两桶水约一百来斤,几个来回之后肩膀隐隐作痛,并且不停地喘着粗气,脚也开始不听使唤了,在一个上坡路段突然一个踉跄,连人带桶摔下了坡,人倒没事,但两个桶摔烂了,我知道一顿训斥是少不了了。不过出乎意料的是,母亲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和风细雨跟我讲起了道理,告诉我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苦累是常有的事,吃苦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如果不吃学习上的苦,将来肯定要吃生活中的苦。讲完之后,我看见母亲的眼眶湿润了,我知道母亲心疼两个桶,这是母亲捡破烂换来的,怎不叫人心疼?我的内心顿时受到触动,后来思想也慢慢发生转变,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学习上更加刻苦更加专注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家风是从小就播撒在人心中的种子,能够涵养、影响一生,而勤俭持家则是父母播传承给我们宝贵的基因。父亲是个老党员,生产队长,也是个非常讲原则的人,谁也别想占生产队的便宜,谁出工不出力、谁假公济私、谁铺张浪费,都会受到父亲的严厉斥责,村民们暗地里都叫他“抠门管家”。母亲也是个勤俭持家的人,巴不得一分钱掰作三分来花,就算结婚她都舍不得买件新衣服穿,甚至没有办酒席,一家人简单吃个饭就算结了婚。母亲非常省吃俭用,平常穿的衣服补丁打补丁,我们兄弟姐妹的衣服轮着穿,大的穿不的传给小的,小的穿不了留着缝缝补补用。记得我穿过姐姐传下来的衣服,跨越性别的装束常常引来伙伴们的笑话。小时候家里穷,难得吃得上一顿肉,只有红白喜事或亲戚到访,才有可能吃得上荤菜,那算是打牙祭的好时候。不过,也不能放开吃,母亲总是给我们每人夹一两块肉,然后小心在耳边交待几句:这是管一碗饭的,要“省”着点吃。“省吃”的习惯影响深远,至今一块豆腐乳、几个酸辣椒我也能应付一餐。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文化生活成了重要的精神寄托,还没有通电的时候,收音机成了乡下人简单的快乐,但一台收音机也要几十块钱,那个时候算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父亲心里想却舍不得买。哥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一年他到外面打工,攒了一点钱,不仅买了台收音机回家,还给父亲买了一块手表,父亲听说花了几百块钱,心疼得很,不停地抱怨哥哥“挥霍”。父母就是这样勤俭节约的人,不过在该花钱的地方他们也不吝惜,为了供我上大学,他们把家里的耕牛卖了也没说一句心疼的话。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他人,如同在寒冬里燃起的一团温暖的火,让人感受到阳光般的美好。父母六十多年的婚姻旅程,历经了风雨,历经了坎坷,但他们始终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在困难时期给予对方力量和勇气。父亲在迎娶母亲的同时也把外婆接到家中,伺候双目失明的外婆多年,为外婆养老送终,可以说是在母亲最艰难的时候,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父亲一生做过很多事,当过生产队长、当过老师、修过铁路、挖过煤矿、搞过种养,这期间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母亲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抱怨的话,总是默默无闻操持着整个家,做好父亲的坚强后盾。父母性格温顺,朴实善良,他们也把善良和爱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田,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要有爱心,要助人为乐。母亲从小帮别人家放牛放羊,说是吃百家饭长大,所以总不忘别人的点滴帮助,也经常在我们面前说起那些往事:谁曾经借给她几块钱,谁曾经送给她几斤面,谁曾经帮她挑过几次水,谁又曾经帮家里收过几次谷,这些看似些琐碎的平凡小事,在她心里却是天大的事,她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母亲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邻居王大娘家境贫穷,母亲就尽其所能借钱借米;村里张婶眼睛不好使,她就帮助做点针线活;五保户唐奶奶体弱多病,母亲总是想办法帮助寻医问药,母亲的为人在村里留下了很好口碑。父亲是个初中生,在那个年代也算是村里的文化人,他就发挥其所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夜校时候他教人识字算数,谁家的红白大事他帮写对联写请帖,村里的大事他主动张罗出主意想办法。父亲爱钻研农业种养方面的知识,碰到谁家庄稼长虫家畜生病,父亲都会热心地去查看,用心教村民杀虫、用药、施肥,村民称他为“农业专家”。从小耳濡目染着父母的一言一行,我也在潜移默化得到了熏陶,薪火相传着父母的好品德。扶贫期间,我始终铭记父母的教诲,尽期所能帮助申请资金、物资,为村里接装自来水、安装路灯、修路修水利、捐资助学等,看到村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得到村民赞许的目光,我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


有人说,夫妻最好的关系,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父母恩爱一生相处和谐靠的就是知分寸,他们互相遵守对方的原则,尊重对方的边界,一生虽有磕磕绊绊,但都不是原则上的事情。父母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给我们立下了很多规矩,哪怕细小的言谈举止,如要求我们“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饭睡觉要是嘻嘻哈哈、打打闹闹,马上会受到严厉的批评。注重细节,懂得礼节礼貌,学会尊老爱幼,父母教我们做事,教我们做人,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都有明确的界线,要是我们不小心做错了事也绝不姑息迁就。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去商店买东西,当时店主算错数多找了我五分钱,我兴高采烈的跑回家,本以为会得到父母的“表扬”,结果没想到受到了父母的批评,他们严肃地跟我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我心悦诚服地接受了父母的教育,马上把多找的五分钱还给了店主。俗话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父母六十多年的婚姻,在我们眼里是非常和谐幸福的,这其中离不开他们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在我们家,大的事情父母都会商量着办,小的事情也会互相通个气,就算我们兄弟姐妹一些个人私事,父母总会尊重我们的选择。记得有一次涉及到工作调动,我想离家近一点,方便照顾父母,于是征求了父母的意见,没想到他们非常开明,说只要我把工作干好,远近都无所谓,他们能照顾好自己,这就是父母,时刻为了儿女着想,将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


“你也有情,我也有情,人世间最莫过携手夫妻情,说的是家里话,道的是恩爱情,在风中在雨中,磕磕绊绊过一生。”这一首《夫妻情》仿佛是为父母而写,为父母所唱,他们风雨走过六十多年的婚姻旅程,是用心、用情、用爱经营出来的幸福,他们平凡的一生,柴米油盐的故事,深深影响着我们,是我们一生受用的宝贵精神财富。


喜欢本篇,欢迎点赞分享

作者简介

蒋明来,广西全州县人。十七载军旅情,三余年扶贫路。干一行爱一行,在一岗敬一业。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爱好文艺热衷运动。不是主业却剑走偏锋,没有大成但痴心不改。人生信条: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316“情感"征文大赛  蒋明来  |乡愁留在方寸间(散文)

蒋明来 |杨梅红透君到无(散文)

蒋明来 | 难忘军旅那道岭(散文)

蒋明来 | 亲恩难报情依旧(散文)

蒋明来 | 借钱悲喜录(随笔)

蒋明来 | 永远的丰碑

【蒋明来专栏】| 红油米粉系乡愁(散文)

【蒋明来专栏】|  军歌嘹亮伴终生(随笔)






邺 城 文 学 征 稿









《邺城文学》面向大众长期征稿,体裁不限,欢迎各类正能量的文学作品。要求原创首发。优秀作品也可推荐。也欢迎大家自带配图、音频。字数要求:散文不少于800字最多不超过3000字;优秀小说可以连载。现代诗歌至少两首。

平台隶属河北省临漳县文联

  长按二维码关注

投稿邮箱ycwx866@163.com    微信qh9289  

图片•网络 / 审核•春天树 / 责编•rain






邺城文学
汇四方文学英才,展华夏原创雄魂。这里有感人肺腑的故事;有经典时尚的美文;有真挚热情的交流:又有心有灵犀的触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