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光专栏】 | 古 稀 感 怀

体娱   2024-12-28 10:45   河北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


古 稀 感 怀



    李 学 光

2024.12.28

                

昨天(2024·8·24)双休日,孩子们想为我提前过70岁生日。腾然间,我发现自己已步入古稀之年了。


真快,时间如流水,一转身在人生的旅途中已走过70个春秋。回想往事,感慨颇多。


应该说,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我们这一代人,是一代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计划生育、下岗、改革开放等各个时期,是人生经历最多、最深刻的一代人,也可以说,是对国家、对祖国建设发展贡献最多的一代人。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从小读着毛主席的书,唱着毛主席的歌,在毛泽东思想的熏陶下长大。学生时代,老师教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做了好事不留名;教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国家做贡献;教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做革命事业接班人。

        

工作后,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做乡镇经营管理工作,会计资料、年度报表没有出现过差错;在县委搞文秘资料工作,虚心学习,加班加点,“一年点两年的灯、两年睡一年的觉”,不断提高,年年进步,圆满完成各项文秘资料工作,多次被省、地、县评为先进个人;做县委第一任督查室主任,没有经验而积极探索,首创“贴紧、求实、高效、创新”的督查工作机制,被省委督查室刊用并在全省推广;在纪委副书记工作岗位上,积极参与“惩治嘴巴”和软环境治理,在全国引起不小的轰动,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教体局工作被抽调抓后进支部转化,去的是全县有名的大村、难村、瘫村。针对该村“要想富,没干部”的无政府状态,在县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县委党建办的具体指导下,带领工作队员迎难而上,积极作为,狠刹歪风邪气,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打井、办电、修路、建学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逐步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发家致富、发展经济上来,继而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民主决策程序,为党支部开展工作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后进支部转化工作成效显著,省、市、县组织部门分别刊载报道推广了我们治理后进支部的工作经验。在此后的多年里,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奋进,和谐发展,先后被乡、县、市、省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了明星支部。



笔者的书法作品在瓷器上的效果


退休之后,没有了规章制度的约束,感觉“无官一身轻”。我在照顾好母亲的同时,把锻炼身体当作主要任务,把学习书法作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把“有事办事,没事练字”作为信条,坚持学习书法知识,广泛结识书画朋友,学习临摹多种书体。除了积极参加县、市书画活动、助推文明卫生城建设、各种时事政治活动外,只要有人索字,我都有求必应。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北京、黑龙江、广东、广西等。特别是为福建东方楚帅慈善事业书写慈善作品,我和我们的硬笔书法协会团队成员,先后书写一百多幅慈善作品,其中我写的书法长卷就有五六个,包括《荀子劝学》《醒世歌》《弟子规》等,最长的一个长卷长达七十米。同时,去年以来,通过全国十大红色收藏家之一、北京军品大王李长东平台,分七次将165幅“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作品赠送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成员、各地红色收藏人士等,以弘扬延安精神和正能量。有人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我说:虽然我退休了,但并没有退党,因为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



笔者书写的慈善长卷在县艺术中心展示


走进新时代,享受新生活。


如今,我们这一代人都已青丝变白发,走进了“颐养天年”的生活行列,带娃、旅游、跳广场舞、养生保健等已成为这代人的生活常态。养鸟钓鱼、琴棋书画、摄影等也成为这一代人的爱好。历史已磨砺了这一代人的棱角,已处于与世无争的境地,让这一代人多多享受美好的生活时光,多多弥补这一代人所经历的缺憾,多多品尝国家发展的成果,多多感受幸福的人生,用最美的心情陪伴自己,不负流年岁月,健康快乐安度一生。


喜欢本篇,欢迎点赞分享




作者简介

李学光,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河北临漳县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写墙标、办展览、演节目,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参加工作后,业余时间读书练字,临写多家字帖,擅长楷隶。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学书画研究院古邺分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塞上鲁西书画院邯郸分院院长,河北临漳刘广营毛泽东铜像广场管理处副处长,《毛泽东铜像广场》刊物主编。以刘广营毛泽东铜像广场为平台,广泛结识书画界朋友,先後与河北、河南、江西、江苏、湖北等十多个省市特邀书画同行参加笔会交流,有的作品被李大钊纪念馆收藏,有的作品被国外(墨西哥、匈牙利)官员收藏;作品先后获得各级各类最佳作品奖和等级奖项多次




李学光  ||树欲静而风不止(散文)

李学光  || 月到中秋分外明(散文)

李学光 | 护石记(纪实文学)1

李学光 | 护石记(2)(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3)(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4)(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5)(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6)(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7)(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8)(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9)(纪实文学连载)

石李学光 | 护石记(10)(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11)(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12)(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13)(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14)(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15)(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16)(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17)(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18)(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19)(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20)(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尾声)(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母亲的一天  (散文)

李学光|也来说说闹元宵

李学光  ||  风筝(散文)

李学光 | 悼念父亲(散文)

李学光|也来说说闹元宵

98“情感"征文大赛 李学光 |  色难(散文)

李学光 |  老伴的节水情结(散文)

李学光 | 我的家风家训 (随笔)

李学光 |  补拍婚纱照

李学光 | 我陪您变老

李学光 | 西安大雁塔游记

李学光 | 泸 定 桥 游 记

李学光 | 四川康定城游记

李学光 | 夫妻同心幸福多

李学光 | 郭老(郭沫若)释诗的故事

李学光 |  东方朔与元宵节的故事

李学光 | 仍健在的最后一位压寨夫人(纪实文学)

李学光 | 张家界天门山游记

李学光 | 凤凰古城的那些事(游记)

李学光 | 夜游南京乌衣巷(游记)

李学光 | 父 母 皆 是 心 中 佛

李学光 | 夏 收 遐 想

李学光 | 一帮书画老人的翰墨情——记河北临漳县一帮书画老人用翰墨助力社会的几件事

李学光 | 哭 娘(散文)

【李学光专栏】 |  拯救了中国汉字的两篇奇文(随笔)

【李学光专栏】 | 戒 烟(散文)

【李学光专栏】 | 小故事 大道理(三则)

【李学光专栏】 | 杜甫千年骂人诗  如今网红当夸人

【李学光专栏】 | 听老辈人讲“腊八节”及传说

【李学光专栏】 | 没有春联的春节

【李学光专栏】 |  我不会作诗(随笔)

【李学光专栏】 | 花 喜 鹊(讽刺杂文)

【李学光专栏】 |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散文)

【李学光专栏】 |  榕树的特性(散文)

【李学光专栏】 | 鼓浪屿游记

【李学光专栏】 | 热衷公益、甘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记河北临漳农民大货车司机郝希顺二三事

【李学光专栏】 | 关于“秤“的故事

【李学光专栏】| 母 亲 周 年 祭

【李学光专栏】| 关于善良的故事

【李学光专栏】 | 《小二黑结婚》背后的故事

【李学光专栏】 | 长征路上的小红军战士

【李学光专栏】 | 我的三位高中老师

【李学光专栏】 | 大 寨 参 观 游 记

【李学光专栏】 | 住院回来话健康

【李学光专栏】 |  有感于“猛张飞工笔画美人”

【李学光专栏】 | 娘——我想您了!

【李学光专栏】 | 红色游记之一井冈山游记

【李学光专栏】 | 红色游记之二韶 山 游 记

【李学光专栏】 | 红色游记之三橘子洲游记

【李学光专栏】 | 红色游记之四杨开慧纪念馆参观记

【李学光专栏】 | 红色游记之五 岳麓书院参观记

【李学光专栏】 | 岳阳楼游记




邺 城 文 学 征 稿





《邺城文学》面向大众长期征稿,体裁不限,欢迎各类正能量的文学作品。要求原创首发。优秀作品也可推荐。也欢迎大家自带配图、音频。字数要求:散文不少于800字最多不超过3000字;优秀小说可以连载。现代诗歌至少两首。

平台隶属河北省临漳县文联

  长按二维码关注

投稿邮箱ycwx866@163.com    微信qh9289  

图片•网络 / 审核•春天树 / 责编•rain




邺城文学
汇四方文学英才,展华夏原创雄魂。这里有感人肺腑的故事;有经典时尚的美文;有真挚热情的交流:又有心有灵犀的触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