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光专栏】 | 红色游记之五 岳麓书院参观记

体娱   2024-12-11 06:47   河北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


红色游记之五 岳麓书院参观记



   李 学 光

2024.12.11

        

题记:甲辰年寒秋时节,我们组成十一人的红色参观团队,先后到井冈山、八角楼、韶山毛泽东故居、滴水洞、橘子洲和杨开慧纪念馆参观缅怀,接火种,忆伟人,祭忠魂,坚持星火相传,赓续红色血脉,接受传统教育。在中红网综合报道之后,我从个人视角写了一组红色游记。此为红色游记之五:岳麓书院参观记。


位于湖南大学院内的岳麓书院,坐落在长沙河西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其他三大书院分别为河南嵩阳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和河南应天书院)。历经宋、元、明,到清光绪29年(公元1903年)改设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期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世称“千年学府”。

        

进入这个“千年学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湖南大学最特色的景点:一尊巨大的汉白玉毛主席塑像矗立在广场中央。有资料记载,塑像像身的高度为7.1米,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七一建党日;底座高度为5.16米,纪念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指导“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总高度为12.26米,象征着毛泽东的生日12月26日。


     

  

怀着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我站在毛主席塑像前拍照留影。

        

岳麓书院不愧是千年文化圣地,随处散发着文化气息。

        

据介绍,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现存古建筑部分分讲学、藏书、祭祀和园林四个部分,基本上保持了明代的格局。讲堂、斋舍属讲学部分,御书楼即藏书之地,诸贤祠、文庙乃祭祀之所,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修复最好的书院建筑。书院内楼、堂、轩、门、斋、台、庭、阁错落有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保存有唐代以来得碑刻60余件,其中唐代的“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等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我们徒步来到岳麓书院大门,上方悬挂着“岳麓书院“匾额,大门两侧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的楹联郝然醒目。据说,这幅楹联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 ”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贡生张中阶至,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于大门。“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意思是湖南是出人才的地方,岳麓书院最盛。据资料记载,南宋理学家朱熹等曾在此讲学,鼎盛时期从学有千人之众。从公元1012年至1917年,出任岳麓书院山长的有54人,1918年后改名院长制。历代许多著名学者和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宋代的陆九渊、陈傅良、欧阳守道,明代的王守仁、王乔龄、张元忭、高进泰,清代的李文焕、王文清、罗典、欧阳厚均、王先谦等都曾来此讲学或主持书院。近代历史人物王船山、左宗棠、曾国藩、郭嵩焘、杨昌济等,都曾就读于此。书院改名学堂以后,更有大批爱国志士和革命先辈如唐才常、陈天华、邓中夏、蔡和森、何孟雄等来院求学。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岳麓书院大摇篮啊!

        

一代伟人毛泽东,虽非岳麓书院的学生,但与岳麓书院的渊源颇深。青年时期深受倡导经世致用学风的湖湘文化影响。就是在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革命活动炽热兴起之地,毛泽东在寓居书院的半学斋里,先后主编《湘江评论》和《新湖南》进行各种革命宣传活动。


移步换景。二门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就很耐人寻味。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回看二门背面的"潇湘槐市"匾,原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撰书,毁于抗战,之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补书新匾。"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人、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有如汉代长安太学槐市之盛。

        

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由于讲堂没有全部对游人开放,也就只能部分参观,从网络资料上了解一二。自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岳麓书院创建时,即有"讲堂五间"。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理学家张栻、朱熹曾在此举行"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我们所能看到的讲堂屏壁正面《岳麓书院记》,为南宋乾道二年(1166)书院主教、理学家张栻所作,是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基本大纲,对书院教育有重大影响。

        

据记载:岳麓书院历史上经历多次战火,曾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是清朝遗构。徜徉在这座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里,我们看讲堂、观文庙、览百泉轩、游湘水校经堂,驻足文昌阁、崇圣祠、屈子祠、明伦堂等,立争在有限的时间内游览更多的景点,了解更多的信息,以补充自己的不足,充实自己的大脑。



人们常说,张家界是一幅画,岳麓山就是一部书。岳麓书院可供游人游览的去处很多,包括藏书建筑御书阁,祭祀建筑文庙、濂溪祠、崇道祠,园林建筑麓山寺碑亭、碑廊,纪念建筑时务轩、赫曦台,碑匾文化麓山寺碑亭、讲堂檐牌匾、百泉轩园林碑廊等。如果细心游览,非是一个下午可以达其目的的。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只可惜,由于时间关系,爱晚亭离岳麓书院还有些距离,未能如愿,只好等以后的机会了。



喜欢本篇,欢迎点赞分享




作者简介

李学光,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河北临漳县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写墙标、办展览、演节目,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参加工作后,业余时间读书练字,临写多家字帖,擅长楷隶。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学书画研究院古邺分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塞上鲁西书画院邯郸分院院长,河北临漳刘广营毛泽东铜像广场管理处副处长,《毛泽东铜像广场》刊物主编。以刘广营毛泽东铜像广场为平台,广泛结识书画界朋友,先後与河北、河南、江西、江苏、湖北等十多个省市特邀书画同行参加笔会交流,有的作品被李大钊纪念馆收藏,有的作品被国外(墨西哥、匈牙利)官员收藏;作品先后获得各级各类最佳作品奖和等级奖项多次




李学光  ||树欲静而风不止(散文)

李学光  || 月到中秋分外明(散文)

李学光 | 护石记(纪实文学)1

李学光 | 护石记(2)(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3)(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4)(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5)(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6)(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7)(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8)(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9)(纪实文学连载)

石李学光 | 护石记(10)(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11)(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12)(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13)(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14)(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15)(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16)(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17)(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18)(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19)(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20)(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护石记(尾声)(纪实文学连载)


李学光  ||  母亲的一天  (散文)

李学光|也来说说闹元宵

李学光  ||  风筝(散文)

李学光 | 悼念父亲(散文)

李学光|也来说说闹元宵

98“情感"征文大赛 李学光 |  色难(散文)

李学光 |  老伴的节水情结(散文)

李学光 | 我的家风家训 (随笔)

李学光 |  补拍婚纱照

李学光 | 我陪您变老

李学光 | 西安大雁塔游记

李学光 | 泸 定 桥 游 记

李学光 | 四川康定城游记

李学光 | 夫妻同心幸福多

李学光 | 郭老(郭沫若)释诗的故事

李学光 |  东方朔与元宵节的故事

李学光 | 仍健在的最后一位压寨夫人(纪实文学)

李学光 | 张家界天门山游记

李学光 | 凤凰古城的那些事(游记)

李学光 | 夜游南京乌衣巷(游记)

李学光 | 父 母 皆 是 心 中 佛

李学光 | 夏 收 遐 想

李学光 | 一帮书画老人的翰墨情——记河北临漳县一帮书画老人用翰墨助力社会的几件事

李学光 | 哭 娘(散文)

【李学光专栏】 |  拯救了中国汉字的两篇奇文(随笔)

【李学光专栏】 | 戒 烟(散文)

【李学光专栏】 | 小故事 大道理(三则)

【李学光专栏】 | 杜甫千年骂人诗  如今网红当夸人

【李学光专栏】 | 听老辈人讲“腊八节”及传说

【李学光专栏】 | 没有春联的春节

【李学光专栏】 |  我不会作诗(随笔)

【李学光专栏】 | 花 喜 鹊(讽刺杂文)

【李学光专栏】 |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散文)

【李学光专栏】 |  榕树的特性(散文)

【李学光专栏】 | 鼓浪屿游记

【李学光专栏】 | 热衷公益、甘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记河北临漳农民大货车司机郝希顺二三事

【李学光专栏】 | 关于“秤“的故事

【李学光专栏】| 母 亲 周 年 祭

【李学光专栏】| 关于善良的故事

【李学光专栏】 | 《小二黑结婚》背后的故事

【李学光专栏】 | 长征路上的小红军战士

【李学光专栏】 | 我的三位高中老师

【李学光专栏】 | 大 寨 参 观 游 记

【李学光专栏】 | 住院回来话健康

【李学光专栏】 |  有感于“猛张飞工笔画美人”

【李学光专栏】 | 娘——我想您了!

【李学光专栏】 | 红色游记之一井冈山游记

【李学光专栏】 | 红色游记之二韶 山 游 记

【李学光专栏】 | 红色游记之三橘子洲游记

【李学光专栏】 | 红色游记之四杨开慧纪念馆参观记




邺 城 文 学 征 稿





《邺城文学》面向大众长期征稿,体裁不限,欢迎各类正能量的文学作品。要求原创首发。优秀作品也可推荐。也欢迎大家自带配图、音频。字数要求:散文不少于800字最多不超过3000字;优秀小说可以连载。现代诗歌至少两首。

平台隶属河北省临漳县文联

  长按二维码关注

投稿邮箱ycwx866@163.com    微信qh9289  

图片•网络 / 审核•春天树 / 责编•rain



邺城文学
汇四方文学英才,展华夏原创雄魂。这里有感人肺腑的故事;有经典时尚的美文;有真挚热情的交流:又有心有灵犀的触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