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据媒体报道,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摘牌。
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的前身是新民公学堂,始建于1906年。学校创办后,历经多次更名。1999年12月,学校并入沈阳大学师范学院,成为其新民分院;2005年1月,正式更名为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2013年,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停止招生。2018年7月,最后一批学生毕业离校后,校区处于闲置状态。
直至2025年1月10日,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摘牌,标志着其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的结束。
对该学院的摘牌,不少网友留言——
尽管该学院停止招生、校区闲置是数年前的事情,但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近年来频频被提及的人口下降对师范院校的冲击。
师范热降温,小学教师即将过剩
根据推测,生源减少将依次冲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各类学校。
麦可思最新发布的《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5)》中“师范教育进入“减量”时代”一文根据教育统计公报数据发现:2021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9.48万所,2023年降至27.44万所,三年间减少了2.04万所,降幅约7%;小学在学规模在2023年已达峰,学校数量在减少,2021年全国普通小学共计15.43万所,2023年减少至14.35万所,三年间减少了1.08万所,降幅同样接近7%。
数据显示,生源下降的浪潮尚未波及中学阶段。但中学教师“减量”的时刻终将来临。
在新的人口结构调整背景下,教师队伍“减量”在所难免。
2024年11月,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教育局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透露,除高中教师外,今后一段时间内,当地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均超过需求量。因此,桃江县2024年已暂停初中起点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高中起点本科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也大为缩减,未来10年高中阶段缺少教师将主要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中选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乔锦忠研究团队测算结果显示: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
作为培养各类教师的主战场——师范院校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大背景之下亟待调整,以适应“教师过剩”时代的需求。尤其是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知名度较低的师范专科院校,已陆续“消失”在大众视线。
还有部分师范类院校在努力争取更名为大学的道路上动作不断,多所师范学院已成功升级为“大学”。
图片来源:麦可思研究
为支持师范院校发展,提升我国教师教育整体水平,2024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部属师范大学引领,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
当前已有浙江、安徽、福建、广西等诸多省份明确提出支持师范院校冲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政策。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持续深入,相信未来或有更多师范类院校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
生源危机,一批高校关停
当然,不仅仅是师范院校,生源危机也已对其他类型院校形成冲击。
视线转至台湾省。根据台湾省教育主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台湾大专院校大一学生数量于2022年起超过了高中应届生数量,出现“死亡交叉”。同年,除了中州科技大学外,兰阳技术学院、大同技术学院和台湾首府大学纷纷宣布停招或停办。台湾观光大学早在2021年就已经停办,并于2022年10月转变为台湾空中大学新校区。
《环球时报》称,依出生率推算,岛内高校的招生缺额将越来越大。台湾专业人士认为,在少子化短期内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当前高校面临的招生问题只是“雪崩”的开始。台教育主管部门此前发布报告称,未来5年,至少还有40所院校面临退场风险。
不仅我国,日韩不少大学,也因生源危机影响纷纷关停。
2023年6月21日,参考消息网援引《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当前日本少子化正在以超出教育界预想的速度发展,或将导致超200所大学因缺少生源而倒闭。
据媒体报道,韩国从2015年至2022年的总和生育率(即育龄女性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数)始终呈下滑趋势,为此韩国大中小学已经遭受冲击。2023年春季韩国大学定期招生(全国统一招生)中,该国14所大学的26个专业“无人报考”。
大学面临关停的严峻局面,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其中最显著的影响之一是,校内的部分教职员工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业的危机之中。这一变故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专业技能难以施展,生计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很可能陷入长期的职业停滞期,甚至不得不艰难地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新建大学,受到限制!
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谈到新一年工作时特别提到“要深刻认识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对教育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调整的紧迫要求。”
当下全国幼儿园面临的困境,最终也会蔓延到大学:2017年开始的出生人口下降从2020年开始影响到学前教育发展,2023年冲击义务教育,2033年影响高中阶段教育,2035年为高等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为合理控制高等院校的增量,全国多地均明确发文,对新建大学有了限制。
例如2021年发布的《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基本完成高等学校布局的设区市,原则上不再支持申报设置新的高等学校”;2021年发布的《关于做好山东省“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编制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合理控制增量,新增设少量发展亟需的质量高、特色强的普通本科高校,原则上不新增设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2022年12月23日正式发布的《黑龙江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提到:强化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严格控制高等学校设置的数量,以优化存量、整合资源、补充短板为基本工作方针,以现有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为工作重点,原则上不再增设新的普通高等学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建议,如果要加强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教育,就应该及时促进高教改革,使其从规模扩张阶段过渡到内涵式发展阶段,从而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李志民认为,我国应建立大学淘汰机制,每个高校都应认真思考自己今后的定位,特别是对那些招生占比大,社会需求少,又不是学校的优势学科,要坚决调减招生计划。参考欧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未来,除去顶尖的几所大学外,学科专业肯定要大于学校名声,成为学生择校的首要考虑要素。
面对日益严峻的高校关停浪潮,高校亟需深刻反思,并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以保障自身的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优势。
发表C刊论文带来的好处很多,然而,学术写作却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作为一种带着批判性思维的输出,需要你将学到的知识重新梳理归纳,做出深度的思考。
一篇论文的内在结构由四部分构成,研究问题,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一个出色的研究视角会让你的论文写作事半功倍。研究视角是对研究对象的分析角度,是研究结论的前提。
研究的视角主要包括三种:
一是理论视角。它是从某个“学科”或“学派”的角度去研究事物。
二是思维视角(或关系视角、分类视角)。它是分类或关系判断的某种思维形式。
三是批判视角。它是研究者对新观点或新材料、新方法(或新工具)的选择。
三者之中,最常用的是理论视角。所以,通常把研究视角约等于理论视角。理论是一种前人已经经过无数次实验,并且通过了学术界的检验,而形成的一种定式。
理论,是学科共同体形成的基础;同时,一个理论一般都有专门著作和关键人,所以找到理论的关键著作和关键学者是学习理论的关键方法。如果一个理论具有广泛的解释力,一般可以跨学科指导具体研究,理论越是经典,解释力越强。
因此,为了方便学习,我们整理了CSSCI期刊论文中最常用的100个理论,并整理成为一本速查手册,让你在写论文时能够随时检阅。
以下为该手册部分内容:
这本手册可以帮你
搭建理论基础、精准选择理论
助力论文写作
手册共有128页,全是硬核干货!
添加老师微信,备注“C刊理论”即可获赠!
发表高质量期刊论文带来的好处真的太多了,咱们人文社科专业的学友们要多发论文、发好论文,手里成果多一点,好机会来临时,才能紧紧握住。为帮助人文社科学友更好、更快地了解掌握C刊论文写作与发表的规律和秘密、提高C刊发表成功率,学术成长学苑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精细化课程体系,长年开设“CSSCI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特训营”。
课程包含18次专业课程+2次C刊编辑课程,从确定选题、撰写文献综述、完成论文写作与修改,到指导投稿,过程全覆盖!通过一套完善的课程论文体系和服务体系,助力大家C刊论文发表,实现学术成长,欢迎学友扫码咨询。
长按扫码添加老师,回复【研修营】
咨询课程详情
长按上方二维码添加老师
备注关键词,给您送上各类学术资料
备注关键词【讲座】获得
《论文选题、写作与发表》专题讲座(先到先得)
备注关键词【C刊理论】获得
CSSCI期刊论文中常用的100个理论PDF版学术资料
备注关键词【思维导图】获得
论文写作与投稿方法技巧思维导图
备注关键词【指导手册】获得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速查手册PDF版学术资料
备注关键词【论文案例】获得
论文案例精选30篇:阅读拆解与写作模板
备注关键词【蓝宝书】获得
人文社科论文写作蓝宝书
备注关键词【社科基金】获得
社科基金、课题项目申报资源包
备注关键词【C刊研修营】【报纸】【毕业论文】
详细咨询高质量论文写作指导服务
来源:麦可思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各省教育厅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南方都市报、中时新闻网、澎湃新闻网、麦可思研究等。
[2]台湾高校倒闭潮到来 台湾老师的新出路来了![EB/OL] 台海网,2023-11-06.
[3]霍思伊,李金津. 乔锦忠:教育如何应对人口之变?[J]. 《中国新闻周刊》, 2023.
注: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文仅用作学术交流分享,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不妥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