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2024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年会”在鲁迅美术学院隆重举行。年会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鲁迅美术学院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鲁迅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鲁迅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沈阳庭澜美术馆承办,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等12所高校院系协办。年会分为研讨会、实验艺术展、主题演讲、专题讲座四个单元。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伟为年会致辞,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鲁迅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许金龙参加研讨会并致辞,副院长李书春主持研讨会并在年会展览开幕式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年会主题展板前学院领导和专家合影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统筹和领导下,此次年会汇集了全国重要的实验艺术界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讨,通过艺委会专家提名评选并展出国内优秀青年艺术家的实验艺术作品。研讨会聚焦于实验艺术的跨学科融合与前沿探索,通过在本土文化语境下的跨界创新及技术赋能,推动实验艺术持续发展,并在全球范围构建文化对话。
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2024年度工作会议研讨现场
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伟委托鲁迅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张丹宣读致辞:“回顾过去一年,实验艺术领域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跨学科的融合探索,到前沿技术的艺术应用,再到全球语境下的文化交流与互鉴,实验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艺术的无限可能。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实验艺术如何保持其创新性、实验性和前瞻性,如何更好地回应社会变革和文化需求,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次年会要聚焦于实验艺术的跨学科融合与前沿探索,深入探讨实验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实验艺术的持续进化提供新的思路和动力。青年艺术家是实验艺术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创作不仅代表着实验艺术的新方向和新趋势,也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理解艺术变革的重要窗口。因此,我们要探索全国青年实验艺术展、提名展新的发展路径,在体现创新性与实验精神的同时,展示出新的艺术理念和技术手段,鼓励艺术家突破传统框架,展现个人风格和独创性;还要注重实验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推动其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交流和深度融合,为构建更加和谐、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贡献力量。”
范勃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整个世界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等领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重新认识艺术,并将其完美地衔接和运用于新的时代,如何激发和完善现有的理论学科,促进艺术的高质量发展,并更好地使艺术为人民服务,这是美术界面临的时代命题,更是时代赋予我们文艺工作者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艺术打破传统边界、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探索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节奏,快速走向更加广泛的社会化场域,并与大众文化深度衔接,产生深远的社会价值。
许金龙在致辞中表示,鲁迅美术学院于2016年成立实验艺术系,通过几年的理论与实践、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积极探索艺术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数字驱动下的智能艺术展示、网络虚拟现实与沉浸式艺术体验、新兴媒体与传统文化传承,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我们的学生具备跨文化、跨学科的艺术融合能力。同时,响应国家区域创新战略,将艺术创新与辽宁区域文化发展相融合,力争建设新一代具有国际视野和区域化合作能力的先锋艺术教师队伍,有效地实践了区域发展与艺术人才培养的融合与共生。
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武小川在发言中对实验艺术的发展历史、当下处境、实验艺术委员会未来发展及教学做了总结和思考。他指出实验艺术同生态学、人类学、社会学、信息科技的交叉融合与国家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相吻合。建议进一步完善实验艺术批评领域和策展领域的建设机制,让年轻实验艺术家一代形成聚集效应,推动实验艺术发展进程。
实验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院长冯梦波对下一步的实验艺委会工作做出初步设想,建议立足于高等美术教育院校,以教学为支点,以保持实验艺术的先锋性为基础,以加强学院互通与互联为纽带,持续保持实验艺术的进化与迭代。
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彦风提出,中国实验艺术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关键的拐点,泛实验艺术化、实验艺术教育和发展等问题都是需要思考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立了国家当代艺术研究库,将紧密地配合实验艺术委员会完善每年的数据输入和衍生迭化,使数据产生关联,让数据形成案例,让案例形成事件,事件再生事件。
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高世强指出实验艺术如何对接传统文化、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他建议要重新从中国传统文化及生活等多角度来审视一下我们的当代艺术,不一定是进步主义的,我们可以是既向前实验,也可以向后实验,来进行整合实验。在中国的当代艺术教育语境下,通过课程、师资共享、打造实验活动平台等方式给青年学生更多机会,希望他们能够以艺术的方式创造出新的时代精神。
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民艺术家》杂志社社长王刚提出,在当前艺术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实验艺术面临着重新定位与身份辨识的首要问题,必须明确实验艺术的独特价值及其与新兴艺术形式间的界限与关联,搭建学院与社会沟通的桥梁,激发年轻一代的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让实验艺术在变革与进化中不断完善。
实验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程辰从一个相对年轻的艺术创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谈出对实验艺术的看法:技术更新迭代越快,越要回归到艺术的创造性本质,保持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平衡;实验艺术不单是要向前探讨,也要向后,更要向内探讨,用艺术滋养、疗愈每个人的内心,这是艺术、技术联动的问题;在实现大数据应用与艺术创新结合的同时,必须关注背后的艺术伦理,实验艺术最终要回归人的本质,关注人性的思考。
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李川,湖北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唐骁,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副书记闵罕,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唐勇,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郑达,上海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敖国兴,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教授宋群,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董俊超,分别就实验艺术的未来发展及如何打造青年实验艺术家的培养平台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年会展览于11月7日下午在沈阳北站艺术区庭澜美术馆开幕。展览以“多元生态-未来的实验”和“规定生长-未来的实验”为主题,呈现了青年艺术家的心力之作,表达出艺术家在艺术与科技融合领域的深刻思考。开幕式上范勃、李书春分别致辞;实验艺术家张增增作为艺术家代表致辞。
范勃为展览开幕式致辞
范勃在致辞中表示,这次展览名为“多元生态-未来的实验”和“规定生长-未来的实验”,一方面展现了鲁美在地艺术家对实验艺术深刻洞察与独特的表达,另一方面汇聚了全国范围内青年艺术家的心力之作。通过这个展览,我们看到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们努力探寻实验艺术精神的深刻内涵。
李书春为展览开幕式致辞
李书春在开幕式上致辞:“本次展览汇聚了2024年全国优秀的实验艺术作品,是一个尖端科技与创新思维的实验场。这些作品以强大的艺术张力持续突破着艺术传统的范式,以无限的包容力呈现出多维度的创造空间。在艺术审美与创造思维中激发出无限的创意,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视觉与知觉的博弈。希望通过本次艺术展能够激励更多的艺术家与社会各界人士继续投身于实验艺术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保持敏锐的时代洞察力,拥抱新兴科技,引领前卫艺术。”
张增增致辞
张增增表示,中国的实验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的带领下将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在年会的主题演讲单元,著名策展人李振华分享了国际实验艺术展的策展经验;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著名策展人、批评家何桂彦讲述了西方语境与观念艺术的发展谱系,以及实验艺术发展中中国方式的介入;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胡斌谈到实验艺术与生命体共生的关系。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林讲到人工智能(AI)技术对当代实验艺术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求艺术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努力,以确保AI技术是一种可控、健康的发展,并解决由此带来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张丹主任(左一)、俞可教授(左二)、鲁虹馆长(左三)、钟刚先生(右三)、裴刚先生(右二)、谢赞先生(右一)展开小型论坛
鲁迅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张丹,著名批评家、四川美术学院俞可,武汉合美术馆馆长、著名美术史学者鲁虹,雅昌艺术平台裴刚,打边炉艺术平台钟刚,MANA艺术平台谢赞,六位专家以小型论坛的形式,从各自的领域出发,针对艺术家培养、美术馆建设、艺术媒体平台打造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追问和思考。
年会展览开幕式现场实验艺术委员会成员及嘉宾合影
年会展览开幕式现场
范勃院长、程辰副秘书长观看展览
展览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年会展览开幕式现场实验艺术系教师、学生与志愿者合影
主题讲座为年会的第四单元。11月7日晚,何桂彦教授以“转向-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状况”为主题向全院师生做专题讲座;11月8日,张海涛教授以“未来艺术学档案”为主题,著名国际策展人李振华以“策展文献”为主题,分别为鲁美实验艺术系师生带来两场深刻而精彩的学术讲座。
此次年会的成功举办,是为实验艺术未来发展提供创新动力的关键节点,必将推动实验艺术在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上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 美 术 》
创 刊 于 1950 年
中 国 文 联 主 管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主 办
CSSCI核心 | 北大核心 | AMI核心
RCCSE核心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来源期刊
国 际 标 准 刊 号
ISSN1003-1774
国 内 统 一 刊 号
CN11-1311/J
订 阅 方 式
邮 局 | 邮 发 代 号:2-170
定 价 38.00元
编 辑 部 010-65003278
010-65063281
发 行 部 010-65952481
广 告 部 010-65003278
欢 迎 订 阅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9号万科时代中心
F座B206
邮编 | 100020
一审:陈娟娟
二审:刘 倩
三审:张 瞳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