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论坛”在京圆满举行

文摘   2024-11-10 19:00   北京  

20241016日至2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术观察》杂志社、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协办的“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论坛”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多功能厅举行。


开幕式现场


5场论坛主题为:“中国画主题性创作的跨界视野”“文脉•画法——中国画教学思想与方法”“诗书画印——中国画的文人精神传统”“时代语境下的写意绘画实践”“精神重塑与图像再造——当代水墨方式探究”,从中国画的精神本质到时代新变形态,从中国画创作本体到其教学传承,从中国画自身生长到其跨界融合,对中国画创作进行多层次、多向度的讨论。以“创作”为中心词、以国画艺术家为研讨主体并请电影、音乐、摄影、新闻等领域艺术家广泛参与的本届论坛,既是2022年“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论坛”的延续,也是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10周年之际对于有高原缺高峰等中国画现状的理论反思。论坛历时5天,来自全国各地艺术创研机构的70余位学者、艺术家出席论坛并发表高见。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周庆富 讲话


1016日的论坛开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首先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曾在202212月举办过“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论坛”,当时美术各领域重量级专家艺术家汇聚线上,进行了一次创作与思考的有益碰撞与交融。为期两天的论坛,阵容强大、主题多元、新见迭出,一时间传为艺坛佳话,美誉至今。今年适逢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周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又在北京这个美丽金秋举办连续五场“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论坛”,既是两年前那场论坛的主题延续,也是美术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总结的一个侧面展示。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直属的中国画创作研究学术机构,在1953年创始之初就肩负了中国绘画史与绘画理论的研究、中国画创作技法的研究和组织画家开展创作活动三项工作职能。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国画院又增加了艺术教育、艺术培训、艺术创作交流等工作。20多年来,国画院举办了五届院展、两届黄宾虹学术提名展,以及以“为农民工塑像展”为代表的众多主题展及学术展,创作完成了三十多项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同时积极开展一系列采风写生及理论研讨活动。“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论坛”以中国画创作为观察焦点,汇聚画坛重量级艺术家,纷呈创作前沿精粹思考,凝聚中国艺术创新力量,它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科研实力在中国画领域的集中展示,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学术立院”建院理念的具体体现。论坛嘉宾来自全国各地艺术创研机构,他们长期在中国画创作实践中探索中国画在时代精神铸造下的新思维、新理念及新的语言形态,努力践行艺术为人民的创作宗旨,用画笔讴歌时代,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艺术佳作。同时,他们以艺术家的敏锐、理论家的哲思关注新时代中国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其观察与思考都集中沉积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之中,创作成为他们作品的生成方式,更是他们新时代中国画理念的结晶形式。这也是本论坛以艺术家为主体、以“创作”为关键词的理由之一。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

 王平 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致辞。王平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第14届全国美展举办之年,是一个创作的大年。当此之际,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举办“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论坛”,邀集业内的创作及理论方面的专家共同来探讨中国画的时代发展问题,具有鲜明的理论应对性和现实性。


现在关于中国画的评论在自媒体舆论场上动辄都是上万的点赞甚至10+,而真正专业美术领域的探讨却难以掀起浪花。而且我们在现实当中很多画家也觉得理论只是理论家的事,跟创作的关系也不大。事实上,中国画一直强调内美,强调格调、品味,强调人文修养和画外功夫。但是画家们自己都持这样一个态度,这不是理论的尴尬,确实是中国画的一个问题。缺少理论层面的理性分析与思考,中国画实践往往会陷入个人的经验主义里跳不出来。艺术来源于生活,理论来源于创作实践,理论却有着指导创作实践的积极作用。


此次论坛的议题提出了中国画创作、教学问题,文人画传统问题,写意问题,当代水墨画的发展问题。这些都是攸关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的问题。其中围绕着中国画的名称及其延伸的概念与内涵的梳理研究工作,是我们目前非常基础性和重要的工作。我们需要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推动新时代的艺术家脚踏中国大地,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写意美学精神,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此外,还要把这个学术的研讨转化为大众传播,真正发挥学术的正向引导力量,推动中国画健康发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学会会长

 田黎明 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在致辞中表示,这次学术论坛充分呈现出国画院在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并行中前行,使国画院学术立院及创作与理论相融的办院理念,在全国的画院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田黎明说:“我看到牛克诚院长带领国画院的班子以深邃的理论思考和丰富的创作实践,为国画院的学术发展与论坛主题对应着每位老师当下创作思考;我看到这次的论坛把课题与创作者融为一体;我看到每位学术主持人所持有的学术品德和创作成果对应着论坛的主题。这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了国画院每位老师在已有学术成果中不断通过理论升华,推进自己的创作思考,进而促进自己的绘画语言不断深化。更重要的是论坛所具有的实际学术功能是以点带面的,理论与实践共同为今天的整个中国画坛、为中国画的整体观,提供了学术成果与理论的可操作性和学术的论证,这是一种有机的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中国画创作实践上,为中国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与发展的前沿。”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美术观察》主编

牛克诚 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美术观察》主编牛克诚在致辞中表示,新时代中国画面临各种机遇与挑战,应对机遇与挑战的方略无不通过创作来实现。高原由经典作品筑就,创作生产力决定了中国画的群体力量及作品的经典性。对于创作的关注便不止于立意、构思、制作完成的过程本身,也不止于作品的技艺与语言,而是直面新时代中国画的创作现状,探究中国画的生产机制,观照中国画创作的生态环境,探明中国画的生长方式及生长可能,明确中国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使命担当。


牛克诚介绍,本次5场论坛的主题从中国画的精神本质到时代新变形态,从中国画创作本体到其教学传承,从中国画自身生长到其跨界融合,是对中国画创作进行多层次、多向度的讨论。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五位一级美术师担当主持人,每场论坛的主题都由他们基于自身的创作有感而发地提出,凝结着它们的实践思考。同样,论坛的嘉宾在邀约了见地独到的部分理论家的同时,广泛汇聚全国各地创研机构的画家艺术家,他们对于每场主题同样具有切身的实践感悟。从事创作而思考创作,将使本论坛产生更具实质性的理论结晶。这是我们对本论坛抱以期待的理由。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负责人

《美术观察》社长

杭春晓  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负责人、《美术观察》社长杭春晓在致辞中说道,在如今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就更应该以一种现代性的眼光去发现中国画的“可能性”。尤其,我们已经开始进入新的人工智能时代,大概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已经进入到一个AI时代。面对这样的一个时代,更需要我们以一种开放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不能根植于自己认为的高墙、高院的篱笆,进行自我想象的价值。我们必须把自己打开,向一个更开放的时代拥抱,并进而思考,一个传统的媒介在今天的语境中,怎样才能进入当下的问题情境中。艺术也面对着不同时代一个根本的核心问题,就像树木的年轮,今天的生长点一定是在年轮最外的,而不是记录过去历史的停止生长的年轮。那么,中国画将以怎样的一种方式拥抱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我想答案并不是现成的,它可能需要我们所有的人,以开放的视野积极探寻。


开幕式结束后,嘉宾畅谈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 美 术 》

创 刊 于 1950 年

中 国 文 联 主 管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主 办

CSSCI核心 | 北大核心 | AMI核心

RCCSE核心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来源期刊


国 际 标 准 刊 号

ISSN1003-1774

国 内 统 一 刊 号

CN11-1311/J


订 阅 方 式

邮 局  |  邮 发 代 号:2-170

定 价 38.00元

编 辑 部 010-65003278

              010-65063281

发 行 部 010-65952481

广 告 部 010-65003278


欢  迎  订  阅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9号万科时代中心

F座B206

邮编 | 100020




一审:陈娟娟  

二审:刘   倩  

三审:张   瞳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 

美术杂志社
1950年创刊,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CSSCI来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AMI核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