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30年,大家首先熟悉的是激光制导炸弹,然后又有纯粹卫星制导的JADM,也就是联合攻击弹药。当然还有重达十几吨的,即使战略轰炸机也只能携带一枚定向投掷的炸弹之母。激光制导炸弹在瞄准与投弹的过程中,需要先用激光器直接照射目标本身,然后投弹的飞机通过专用光电吊舱捕捉到从目标上反射回来的激光之后,正式锁定目标;再把目标方位通过机上的计算机输出的电信号输入给炸弹的激光引导头。投弹以后,炸弹上的激光引导头全程追踪从目标头顶发散的激光反光,再控制炸弹上的气动弹翼不断的调整对准,直到精确命中目标引发爆炸。从作战全过程来看,在激光制导炸弹搜寻、锁定、寻的、直到命中的全过程中,原则上都不能中断激光束对目标的持续照射。这种引导激光束,
可以来源于地面上的间谍,也可以来源于发射炸弹的飞机本身,甚至是来源于其他同行的引导照射飞机。如此说来,如果地面上有间谍拿着激光指示器持续的照射重要的目标,岂不会被地面的本方人员瞬间识破并将其当即擒获?这就在于,持续照射目标,引导激光制导炸弹最终落下来的,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平时目视可见的激光束。而是以红外或者紫外激光为主。也就是人用肉眼,正常情况下是看不到地面目标已经被激光束提前锁定了。不但地面上用激光束引导的间谍不容易发现,就是空中用激光束照射目标的飞机,也不容易被防空系统提前锁定。而后来升级到了卫星制导炸弹,则根本不需要在投弹的时刻,再发射什么激光束或者电磁波引导。只需要提前给炸弹输入要轰炸目标的精确坐标。
那么不管外界是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没有对卫星定位信号进行强烈的干扰,那么这些JADM之类的炸弹,都会自动准确命中。不过以上所有炸弹,甚至包括巨型的炸弹之母,它们其实都有一个先天的短板。那就是投弹的飞机,从锁定目标以后开始投弹,到炸弹最终命中的最远距离,一般都不超过100公里。绝大多数时候,基本都在50公里之内。这就在于不论激光制导还是卫星制导,即使这些炸弹也有一定的滑翔增程能力,但毕竟都缺乏较强的主动动力。也就是这些炸弹本质上都是升级以后的铁炸弹,而不是有自主动力的空射导弹。这就导致它们从发射到命中,哪怕是从万米高空投掷,一般最大飞行距离也就是几十公里。因为飞行与命中距离过近,就容易导致投弹的载机,容易被强大的防空系统,
提前拦截。而到了5.8到6代机的时代,首次出现作战半径超过5000公里,飞行高度在50公里以上的亚临界空间作战状态的战斗轰炸机型。如果还是投掷传统的激光或者卫星制导炸弹,显然是严重不匹配了。于是东方大国提前研发成功射程至少1000公里起步的水漂滑翔制导炸弹。可以在40到100公里的高空投掷,从500公斤级到5吨级型号齐全。远距离打击模式时,有一定的自主动力,可以轻易的在临界空间滑翔大约800到1000公里之后,再以极高的音速垂直俯冲而下!既能精确打击任何固定目标,又可以打击水面舰船甚至潜艇等中低速移动目标。属于几乎不可防御的新概念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