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三年,李子柒携着新视频“中国非遗漆器”重磅回归~
这一次她以“旧物件脱胎换骨改造成漆器”为主题,
既展示了漆器制作中化腐朽为神奇的独特魅力,
更是借漆器这一载体向世界宣扬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漆器的历史,可以追溯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0年左右,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考古学研究表明,早期的漆器主要用于装饰和日常生活用品,并逐渐演变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它犹如一部活着的史书,记录着岁月的变迁与古人的智慧。
手工制作漆器,是一场与时光和技艺的漫长较量,原料获取途径复杂,制作过程更是艰难无比,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手艺人的心血与匠心。
新视频制作的耐心程度和其传统手工艺传承和研究资料的详尽程度,
让我想起一位百年前的大师——沈从文,也想起他那本倾心心血研究的《沈从文讲文物》。
在沈从文的笔下,在李子柒的视频中,
传统和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着生动活泼的生命之态。
钟情的是与百姓日用密切相关的工艺器物,
是千百年来普通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智慧和创造。
他们所关注的一直是传统文化,关心关怀的始终是普通人。
01
漆器艺术的历史与工艺
漆器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之一,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从商周时期的漆器遗物到现代,漆器经历了不同的演变。
正如《沈从文讲文物》中所说:“一本近乎理想的中国文化史,每一章节都似乎必然应当有点关于漆的应用叙述。一本近乎理想的漆工艺史,也必然纵贯中国文化史全时期。”
*天然漆的采集与使用
漆器的制作需要使用天然漆树的树脂。
传统的漆树采集方法非常讲究,树皮的伤口需要精确控制,以保证漆液的质量。
漆树的生长周期也影响漆液的收集。
*漆器的涂漆工艺
漆器的制作过程包括反复涂抹漆料,每一层漆需要晾干后再涂抹下一层。
这个过程可以持续数月,最终形成光滑且富有光泽的表面。
漆器的光泽感和耐久性往往取决于涂漆的质量和时间。
02
漆器的装饰艺术
漆器表面常常雕刻各种图案,反映中国古代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
图案的选择多与吉祥、祈福、安康等有关,例如,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等。
这不仅反映了古代人的审美取向,更寄托着吉祥如意的愿望。
沈从文指出:漆器的装饰是人类为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更展现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漆器的制作是一个需要高度耐心与技艺的过程,
漆器表面的打磨、涂漆、雕刻、镶嵌等步骤,
仿佛每一层漆的堆叠都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漆器不仅是一种工艺品,还是承载文化和象征意义的载体。
它代表了古代中国工艺的精湛,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自然和谐的追求。
03
沈从文半生心血之作
《沈从文讲文物》精选了沈从文30篇文物研究文章,汇集了沈从文后半生的心血之作。
不仅包含了漆器的各类知识:
漆工艺问题、中国漆器工艺、漆工艺美术简史提纲、我们可以从古漆器可学些什么……
甚至还有沈从文亲自写的各类博物馆说明词。
当然,书里也有不少好玩的冷知识:
古代帝王为了长生不老,居然按照四季吃不同颜色的玉;
明清商人为了赚钱,想尽奇奇怪怪的方法伪造杂色玉;
乾隆常为人所诟病的审美,沈老也在文中有所吐槽。
沈从文文献节选
沈从文的后半生不再写小说,一直是许多人心中的遗憾,
但因此我们反而见到了沈从文在文物研究上的绝世才华。
《沈从文讲文物》一经出版,就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写文物写得像《边城》一样清新唯美。”
“去100次博物馆,也抵不过精读1遍这本书!”
“只有沈老这么较真的人才会发现这么多细节,且不被流传的观点左右吧,看完我是服气的。”
除此之外,这本书的装帧也非常值得一提,
从设计到配图,都很好地考虑到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不仅纸质厚实,触感极佳,还选用了圆脊精装,适合平摊的同时也保护了书籍。
更让人惊喜的是,为了方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物,全书配置了近200张高清、高还原的配图搭配讲解,读者不用跑遍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就能一睹为快!
书里较专业的内容也都有贴心的注释,不论是文物小白,还是资深的历史爱好者,都能在书里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收获。
当代社会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许多人逐渐远离了手工艺的制作。
然而,正是通过李子柒的传播与沈从文的文字,漆器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依然保持着它独特的吸引力。这不仅是一种历史的遗存,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李子柒将漆器的制作呈现给全球观众,她通过现代技术将传统工艺带入当下,让更多人了解、尊重并爱上这种传统技艺。
沈从文的文字,则让我们理解到,漆器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远超其物质本身,它代表的是对自然、对工艺、对美的深刻理解。
点击进入【非遗书单】
END
往期推荐
拼多多盗版不能砍碎梦想,全网刷屏的《历史的照妖镜》是本什么书?
古代的金主大大,到底有多豪横?
今年尺度最大的电影,男生觉得恶心,女生狠狠共情
近期活动
赞且在看
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