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
当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的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事出有因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导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此时,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进入抗日战争的局部战争阶段。
1935年9月20日,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
后来,见西北各军“剿共”不利,蒋介石便率领陈诚等国民党高级将领来到西安,部署“剿共”的军事行动。
12月4日,蒋介石住进了临潼的华清池。在华清池,蒋介石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在两个方案中作出抉择:
一、服从“剿共”命令,将东北军和西北军全部开赴陕北前线,进攻陕北红军,“中央军”在其后接应督战。
二、如不愿“剿共”,则将东北军调往福建,西北军调往安徽,陕甘两省让给“中央军”自行“剿共”。
对于蒋介石的这两个方案,都是张学良和杨虎城所不能接受的:他们既不愿意再与红军作战,又不愿意离开西北。
图为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
权衡利弊,张、杨下定决心:一不再打内战,二不离开西北。二人决定先行“苦谏”,万不得已即实行“兵谏”。
12月7日,张学良驱车到临潼华清池再见蒋介石,痛陈国家民族的危亡已经到了最后关头,非抗日不足以救亡,非停止内战不足以言抗日;他慷慨陈词,声泪俱下……
不想蒋介石连连拍着桌子喊叫:“现在你就是拿枪把我打死,我的剿共计划也绝不改变!”
无奈,张学良只得离开,改由杨虎城再去力劝蒋介石。就这样,张去杨至、杨走张来,连续数日分别对蒋实施“苦谏”,蒋介石毫无所动……
1936年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将领,宣布12月12日清晨进行兵谏。
捉拿老蒋,进行兵谏
12月12日5时,东北军奉命到华清池捉拿蒋介石,蒋介石闻讯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后活捉。
同时,十七路军扣留了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西安事变正式爆发。
当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在上海被捕的爱国人士;释放全国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八项主张的通电。
12日23时30分,国民党召开中常会及中央政治会议联席会议,决定剿抚并用,一方面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另一方面任命于右任为陕甘宣抚大使。
当日晚,宋美龄在上海收到西安发生事变的消息,就邀请澳籍友人端纳到寓所,与孔祥熙共商解决方案。端纳对于西安一行,认为义不容辞,即随同宋美龄连夜乘车赴南京。
和平主张,团结抗日
中共是在西安事变后才得知此事的,并于第二天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周恩来在会上对复杂形势作了初步分析:
为防止日本趁机将南京政府变为傀儡政府,他建议不要与南京对立,要稳定黄埔系、CC系、元老派、欧美派,推动他们赞成西安事变、团结抗日。
具体地说,要争取林森、宋子文、孔祥熙、孙科、冯玉祥,孤立何应钦。同时,要深入发动群众,巩固联合西北三方抗日力量,把西安变成抗日的中心。
周恩来提出“在政治上不采取与南京对立”的意见,站在了统一战线的角度,深刻把握时局的特点,对会议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有很大影响,张闻天、毛泽东与周恩来对西安事变的初步判断也是一致的。
在与张学良电报沟通后,中央委任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等同志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并于12月15日致电南京政府,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周恩来到达西安后,需要做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张学良、杨虎城和蒋介石、宋子文之间进行调停,以平息争端、团结抗日。
为此,周恩来站在全民族统一战线上给予张、杨以实际的帮助。他一方面支持张、杨提出的八项主张,另一方面又要向蒋、宋做必要的妥协。
作为中共的全权代表,周恩来还要保证准确地传达西安的实际情况,并对中央的政策提出建议。
12月17日,周恩来与张学良会谈后连夜将情况电告中央,并提到“答应保蒋安全是可以的”;
12月18日,周恩来致电中央,介绍南京宋子文、宋美龄、孔祥熙、汪精卫、阎锡山、韩复榘等人的详尽动态;同日致函中共陕南负责人,令他率部配合东北军作战并保障苏区和红军的物资运输线畅通。
和谈成功,枪口对外
12月16日,国民政府劝诫张学良投降无效后,遂由政治委员会决议派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刘峙为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为西路集团军总司令,分别集结兵力,由东西双方同时向西安进军。
空军随即展开轰炸西安近邻城市,并逐渐转向西安。张学良乃允许拘扣的蒋鼎文先返回洛阳,请国军方面暂停军事行动,避免冲突升级。
12月22日,宋美龄、宋子文等到西安。张学良、杨虎城去机场迎接。后由张学良陪同宋美龄和端纳面见蒋介石。
12月23日,双方在张学良公馆西楼二层开始正式谈判,由宋子文代表国民政府,由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张学良邀请的中共代表)代表西安方面出席谈判会议。
西安方面提出六条主张:1、停战,撤兵至潼关外;2、改组南京政府,排逐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3、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4、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5、召开各党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6、与同情抗日国家合作。
但12月23日晚,张学良得知中共不希望公开“三位一体”的表示后,情势急转直下,原本“要蒋接受并保证实施(六项条件)”改成只要宋美龄和宋子文担保即可;把“先撤兵、先放人(七君子)”改成了只要蒋介石下令撤兵即可;而要蒋介石承认西北三位一体的军政组织一条则根本取消。
12月24日深夜,中共中央致电周恩来,陈述了关于放蒋条件的指示。指示中提出,必须坚持以下三个条件才能放蒋:
1、全部中央军首先撤出潼关;2、南京及蒋通过公开的政治文件宣布国内和平,与民更始,不咎既往,并召集救国会议;3、开始部分地释放政治犯。
接到中共中央电报后,杨虎城积极赞同中共的主张,但张学良却不以为然。
12月25日下午,周恩来又准备劝说张学良接受中共中央的放蒋条件,但张学良已经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前往洛阳。
离开西安前,张学良留下手令,把东北军交给杨虎城指挥。12月26日,蒋介石抵达南京后,命令扣留了张学良。
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由此拉开了中国从内战到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序幕。
本公众号刊发此文旨在传递社会正能量,部分资料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嫌疑,请联系删除。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和“在看”,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学术交流‖投稿‖商务合作,联系方式
邮箱943237848@qq.com,微信tzc067259。
【敬请关注】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再次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是按时间发布顺序展示给用户,现在没有被星标的账号,粉丝很容易错过推送,如果您想及时收到《威海记忆》公众号的文章,请一定要将我们设为★星标★账号哦。
【如何星标】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关注《威海记忆》公众号系点击公众号名片即可,非常感谢在文章尾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