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威海 ‖ 雷锋杂志刊发:八旬老兵,对乳娘三鞠躬的感人故事!

文摘   2024-12-07 02:00   越南  

2024年10月,《雷锋》杂志刊发原济南军区守备第四师政委马存益(大校)在胶东育儿所对着乳娘的照片,深深三鞠躬的长篇通讯。

这位81岁老兵的三鞠躬,是对乳娘的敬重及乳娘精神的尊崇。浓浓乳娘情,更是群众与党和人民军队生死与共、以命相助的写照!

乳娘书写人间奇迹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驻鲁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在突破日寇层层封锁中面临生死考验,被迫频繁转移。为民族大义,有的同志不得不抛下刚入人世的亲生骨肉。

19427月,中共胶东区党委决定在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选取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随着接收的孩子逐渐增多,胶东育儿所当时主要的任务是在周边村寻找不脱产的乳母。孩子称乳母妈妈,随乳母分散在各村居住。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日寇开始最后的挣扎,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为了保护孩子,每当敌人扫荡时,育儿所的工作人员就分散到孩子的住区,分片包干,同乳娘们带着孩子反扫荡。

乳娘们待乳儿如同己出,在艰难困苦时呵护有加,在病魔危险前挺身而出,在父母来寻时忍痛割爱,在乳儿成才之后不图回报。此后10多年的时间里,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

生的希望,留给八路军后代

19429月,东凤凰崖村姜明真给自己刚满8个月的孩子断了奶,从育儿所接来刚满月的婴儿福星。

两个月后,日军来扫荡,姜明真与婆婆带着福星和自己的孩子藏在山洞里。可是,两个孩子在一起,只要喂一个,另一个就哭闹。为了避免暴露目标,姜明真狠下心,跑着把儿子送到另一个无人的山洞。刚返身回来,敌机就开始轰炸。她紧紧地搂着福星,依稀听到自己孩子的哭声。

婆婆心急如焚硬要过去看看,她噙着泪水劝说:妈,千万别出去,要是被日军发现了,福星就保不住了。日军撤走后,婆婆发疯似的冲出去,扒开被敌机炸塌的洞口,看见孙子在山洞里爬来爬去,手脚被石头磨得鲜血直流,嘴上沾满了泥土和鲜血,哭得肚子胀鼓鼓的,不停地咳嗽。抱回家不几天,孩子就去世了。

还有一次,日军搜到她们藏身的山洞附近,姜明真的一个儿子突然哭起来。为了不被鬼子发现,她用力地捂住儿子的嘴,因过度惊吓,这个孩子几天后也不幸夭折。

接连失去孩子就像一次次割掉自己身上的肉。姜明真强忍着丧子之痛,把全部的爱倾注到福星身上,一直抚养到4岁,才被亲生父母领走。那几年,姜明真先后收养过4个八路军子女,没有一个伤亡,而她自己6个孩子因战乱、饥荒和疏于照顾夭折了4个。

深山雪夜,贴身护乳儿

山东档案馆里封存了一本1944年编印的小册子,封面上是一个妇女怀抱着一个孩子坐在雪地里的情景,这位妇女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宫元花。

1941年,草庵村的宫元花成为胶东育儿所乳娘,哺育刚满周岁的福勇。为专心照顾福勇,宫元花和婆婆商量着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亲戚家寄养。腊月里,福勇得了水痘,病情严重,宫元花立即带着福勇跟随医疗分所边走边治疗,先后辗转马石店、腾甲庄等8个村,连过年都没回家,最终福勇治愈康复。

1942年冬日的一天,听说日军来了,宫元花抱起福勇同保育员李玉华一起随乡亲们进山躲避。晚上下起了大雪,她们就跑到一棵松树下躲藏。天寒地冻,宫元花和李玉华相对而坐,把福勇紧紧抱在怀里。

过了一会儿,宫元花摸摸福勇的小脚,发现冰凉冰凉的,就赶紧解开自己的棉衣,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取暖。雪越下越大,气温越来越低,宫元花和李玉华把双手插在对方的胳肢窝里捂着,把孩子捂在中间,为孩子挡着风雪。孩子在棉衣里小便她也没在意,一直坚持着。

一天躲藏下来,她们没吃一口东西,一起逃难的老乡见状给了她们一块玉米饼子,宫元花舍不得吃,嚼碎了一口一口喂给了福勇。1944年育儿所儿童节大会上,宫云花、李玉华被评为育儿模范

乳娘誓言:“我在,孩子在”

在反扫荡的艰苦岁月,胶东育儿所的乳娘们立下我在孩子在的誓言,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孩子们,唱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大爱之歌。

有一次,敌机飞到育儿所上空,正在屋内给孩子们做衣服的王克兰等马上冲到院子里,像护崽的母鸡一样,张开双臂将孩子们护在身下。1942年冬的一天,她们与20多个乳儿被大扫荡的日伪军赶进了马石山区大网,情势十分危急,如不及时突围,后果不堪设想。

王克兰对其他乳娘姐妹说:宁可自己牺牲,也要保住孩子,我在孩子在!”“对!孩子的爹妈把孩子撂给咱,咱就是死也要保住他们的骨肉!乳娘们异口同声地表示。

正当乳娘们焦急万分之时,恰逢山上八路军战士开始掩护群众突围。乳娘们决定委托战士先将两个稍大点的孩子带出去,自己则抱着孩子跟在后面突围。为了保证突围时乳儿不被子弹击中,大家发动身边群众将自己和孩子一层层围在中间,然后弯着腰随人群一起往外跑。最终大家逃出了包围圈,孩子们全部脱险,但保育员张敬芝不幸牺牲。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在枪林弹雨中抱着乳儿突围的乳娘,大都没有留下名字,但她们用生命呵护乳儿平安的情景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人间大爱,历久弥新

日寇投降后,为了对孩子进行系统的正规教育,19462月,遵照胶东行署的指示,育儿所第一次把60多个断奶的孩子集中送到莱阳生活,其他160多个尚在哺乳期的孩子仍然分散在乳山各村由乳娘抚养。1946年秋,为了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对胶东的重点进攻,胶东行署机关从莱阳转移到马石山一带,育儿所在莱阳的工作人员及孩子全部迁回田家村。

1948年春,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育儿所也有了较大发展。经胶东行署批准,育儿所从山区搬到离乳山县城较近、交通方便的腾甲庄村。这时育儿所已有300多名孩子,工作人员达80多人。

19527月,胶东育儿所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绝大多数孩子回到了父母的身边,育儿所整体移交给乳山县人民政府,改名为乳山县育儿所。

战争年代里,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先后哺育革命后代1223名,在日军“扫荡”和多次迁徙中,孩子们无一伤亡,在那个新生儿死亡率高达24%的年代,堪称人间奇迹。

本公众号刊发此文旨在传递社会正能量,部分资料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嫌疑,请联系删除。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和“在看”,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学术交流‖投稿‖商务合作,联系方式

邮箱943237848@qq.com微信tzc067259。

【敬请关注】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再次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是按时间发布顺序展示给用户,现在没有被星标的账号,粉丝很容易错过推送,如果您想及时收到《威海记忆》公众号的文章,请一定要将我们设为★星标★账号哦。

【如何星标】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非常感谢在文章尾部点赞。

祝威海记忆公众号越办越好!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威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李宁老师题

威海记忆
回望历史 ,寻古问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