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
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已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月工资高达800美元的郭永怀,于1956年9月,毅然放弃一切,携夫人李佩及孩子回到祖国,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纪念郭永怀的光辉一生,从2016年起,他的家乡山东省荣成市确定在每年12月5日“郭永怀牺牲纪念日”这天,广泛开展系列纪念活动,以缅怀郭永怀的丰功伟绩!
科学救国,海外求学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于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北大停课,郭永怀被迫回到家乡。
郭永怀目睹着日军飞机轰炸下满目疮痍的家园,痛感中国航空工业的落后,认定学习航空工程是一条更为实际的救国之路。
1938年春,他前往西南联合大学,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师从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周培源教授。
1939年夏,举行留学生招生考试。郭永怀报考的航空工程只有一个名额,他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报考,并以同样的分数并列第一,最终三人被同时录取。
郭永怀等人原定去英国留学,结果二战爆发,英国取消接纳外国留学生的计划,郭永怀等人只好等待。
三个月后,他们被改派加拿大留学。然而,郭永怀等留学生在上海刚上船就得知,他们需在日本横滨停船上岸观光三天,并得接受日本政府的签证。郭永怀与同伴一致决定,绝不接受日本签证,全体下船拒绝出发。
1940年8月,他们再次在上海集合,乘坐邮轮再度出发。经过28天的海上颠簸,他们来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成了该校第一批来自中国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留学生。
崭露头角,破解难题
在多伦多大学,郭永怀和钱伟长、林家翘一起选择了应用数学系,师从著名数学家辛格教授。三人仅用半年时间,就获得硕士学位。
辛格教授由衷地赞叹道:“想不到中国有这样出色的人才,他们是我一生中很少遇到的优秀青年学者!”
1941年5月,郭永怀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师从20世纪最伟大的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在这位科学巨匠的指导下,郭永怀打开了尖端科技的探索之门。
在加州期间,郭永怀直奔世界级难题“声障”的研究。当物体在低速飞行时,空气会让路,但当运动速度接近声速时,空气会来不及让路,而形成一面阻碍运动的屏障,被称为声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声障是无法逾越的。
经过苦心钻研,郭永怀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论文《跨声速不连续解》,破解了声障这个世界难题。
基于他的研究,1949年,美国成功制造了第一架实用的超音速飞机战斗机。郭永怀也因此跻身世界知名科学家行列。
冯·卡门的大弟子西尔斯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聘请郭永怀前去任教。在此期间,郭永怀创造性地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方法,就是后来被国际公认的PLK方法,其中的K,指的就是郭永怀。
在计算机尚未广泛应用的情况下,PLK方法大大提高了计算的效率与准确度,被广泛应用到基础力学、物理学等众多学科当中。
此后,名声大振的郭永怀应聘参加了美国数学学会,并被加州理工学院特聘为研究员。
志同道合,相识李佩
1946年,郭永怀先生拿到博士学位后,不久就成为康奈尔大学教授。当时他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由于一直潜心钻研学问,在感情上还是一片空白。
那时候在康奈尔大学的中国学生不太多。都是各地方去的,其中有西南联大去的人,也有当年北京大学的人。
1947年2月,风华正茂的李佩来到美国的绮色佳小镇,到康奈尔大学社会及发展学院就读。李佩出生于江苏省镇江的一个书香门第,端庄贤淑。
有一次,她听说航空研究生院有一位年轻的华裔学者做航空方面的报告,很好奇,就跑去听了,从此与郭永怀相识。
李佩对这位身材颀长、学识渊博、踏实朴素的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郭永怀也开始留意这位谈吐优雅、风姿绰约的女学生。
他们逐渐越走越近,互相到住地拜访。郭永怀经常谈的是航空领域的新进展,但他也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李佩很快发现,郭永怀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他们就买来一个老式留声机和一些唱片,共同欣赏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两颗心开始靠近。
1948年在秋天里,他们收获了爱情,一起在小镇里构筑了爱巢,日子过得宁静而幸福,每月的薪酬绰绰有余,足可维持小康生活。
郭永怀继续埋头于书本,他的创造力如喷涌的泉水,几个重要的学术成果就在那时问世。
李佩治家井井有条,家里的氛围简朴而有生趣,晚饭后,喝着咖啡,一起听着留声机传出的天籁之音;偶尔到近处走走,时不时地还有钱学森等好友来访。
过了两年,他们的爱情结晶——可爱的女儿郭芹降生,更是给这个家带来了无限温馨。
心系祖国,焦灼等待
在康奈尔大学执教,是郭永怀学术研究的黄金时期。1949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两项重大成果,郭永怀由此驰名世界。1955年7月,他被晋升为康奈尔大学教授。仅月工资就高达800美元。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
在是否申请接触机密资料的表格栏中填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
他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但新中国诞生前夕,郭永怀在康乃尔大学参加了中国留学生的进步组织——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大家谈论得最多的,还是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秘密的话题,那就是通过什么途径,在什么样的时机,把他们学到的科学知识贡献给自己的祖国。他们在焦灼中等待着。
新中国成立后,郭永怀时时刻刻都在为回国作准备。面对同事、好友的挽留,郭永怀坚定地说:“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
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在西尔斯为他举办的午餐会上,郭永怀当着全体同事和学生的面,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讲义和科研手稿付之一炬。
当他将饱含十几年心血、几近成书的手稿,一页一页地投入火炉之中,谁又能体会其中的百般滋味。
义无反顾,返回祖国
1955年8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日内瓦中美大使级会谈开始。不久,美国政府就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
禁令一旦取消,郭永怀就坐不住了,整天和李佩盘算着回国的事。
美国的许多朋友、包括已经加入美籍的华人朋友劝他,康乃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很不错了,孩子将来在美国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什么总是挂记着那个贫穷的家园呢?
郭永怀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知郭永怀者,莫过钱学森。当时已任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写给郭永怀的信中,盼他回国的急切之情跃然笔端:我们现在为力学忙,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
1956年9月初,郭永怀一家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开船前,美国特工突然登船,专门搜查同行另外两位华裔科学家的行李。此时,李佩才理解了郭永怀焚书的良苦用心……
9月30日,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一家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当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热泪盈眶。
倾心尽瘁,追授功勋
郭永怀一回到祖国,就如愿和钱学森、钱伟长一起投身于刚组建的力学研究所的科技工作。郭永怀与周培源、钱学森、钱伟长一起被学术界公认为我国现代力学四大奠基人。
1962年,郭永怀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还补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随后,他又当选为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归国后,年过半百的郭永怀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奋战在青海高原上,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换来了新中国原子弹的第一声爆响。“两弹”研制成功后,郭永怀又致力于核弹的武器化研究。
青海金银滩原子城。
令人遗憾的是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郭永怀不幸牺牲,当月底他被授予烈士称号。
1985年被追授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本公众号刊发此文旨在传递社会正能量,部分资料图片来源威海文明办;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嫌疑,请联系删除。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和“在看”,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学术交流‖投稿‖商务合作,联系方式
邮箱943237848@qq.com,微信tzc067259。
【敬请关注】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再次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是按时间发布顺序展示给用户,现在没有被星标的账号,粉丝很容易错过推送,如果您想及时收到《威海记忆》公众号的文章,请一定要将我们设为★星标★账号哦。
【如何星标】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非常感谢在文章尾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