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首席面对面”
智加科技首席科学家崔迪潇博士对话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张峻屹
作为世界前2%顶尖科学家(斯坦福大学与Elsevier联合发布的研究者生涯业绩评价结果),张峻屹院士基于在日本的城市与交通规划咨询经验(尤其是ITS系统架构研究)和在荷兰的交叉学科客座研究员经验,创立了市民生活行为学,填补了跨部门多种规划领域的交叉学科理论空白,被誉为日本以土建交通为中心的“规划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交叉学科规划学研究的最高权威”。
张峻屹院士与李大韦教授、姜影副教授首先试乘体验了智加科技L4级自动驾驶重卡,试乘路线连通仓储中心、城区道路和高速干线,属于典型仓到仓干线物流场景。提及试乘感受,张院士评价:“跟人开得差不多。”
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自动驾驶重卡在路况复杂的十字路口左转掉头时(掉头方向有3个车道),可以准确识别车辆背后冲出来的小汽车,谨慎避让成功,无急刹车避让行为。随后不断观察、预测周围车辆的运动状态和轨迹情况,当判断有较大可通过空间时便果断从最右侧车道换道至中间车道,保证了安全性及通行效率。
从匝道并线入高速公路时,行驶非常平稳顺畅。驶入高速公路后,当前方车辆行驶缓慢时,自动驾驶重卡能够准确预判左后方以及左前方有无车辆,然后左转变道;超车后在确认与右后方车辆的距离充分,且前方无车辆时,又平稳换道至原来的右侧车道,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中途有段需要行驶至另一条高速公路时,从驶出当前高速路到驶入另一条高速路的整个过程,在有前方车辆干预的情况下,变道驾驶平稳安全。整个试乘过程中,智加自动驾驶重卡没有任何危险驾驶和违章行为,体现了老司机般的驾驶技巧。
崔迪潇博士向张峻屹院士团队解释了“类人驾驶”背后的技术逻辑。自动驾驶重卡作为交通生态中的全新角色,上路时需要考虑的是交通环境中产生交互的全局对象,包括他车、行人乃至车舱内的安全员。
一方面,无论是辅助驾驶还是无人驾驶系统,在确保驾驶安全的前提下,系统会根据不同的场景动态优化舒适性和效率。智加长期坚持将机器人系统的准确性、可控性与人类驾驶在动态、高交互场景下的灵动性和鲁棒性相融合,确保自动驾驶重卡在以类人行为“被动”融入交通环境且不影响其他参与者的情况下,依然能在通行效率、节油效率等关键指标上超越人类驾驶员。另一方面,智加的自动驾驶重卡还可通过控制近远光灯、喇叭等设备,主动提醒交通环境中的潜在风险目标,从而推动整体交互环节从高风险、高交互等级转向中低风险、中低交互等级,这不仅提升了整体道路安全性,也保证了运输效率。
这也吻合了张峻屹院士在“市民生活行为学(Life-oriented Approach)”中所提出的观点。交通在各种时间空间上衔接不同人群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交通规划还是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都应重视交通生态中每一成员的“交互”。此外,作为生产资料,重卡自动驾驶不仅是硬核技术,更是一项服务科学。服务科学主张只有用户追求的价值和服务提供方追求的价值同时实现(即价值共创),才能实现产品的真正价值。
“不过,我相信随着这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自动驾驶必将为人们的出行和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