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莱西方言的语义版图里,“烦气人”这一表述宛如一颗平凡却蕴含深意的石子,当我们以元气论这一古老深邃的哲学视角去审视它时,便会发现其中层层叠叠的文化纹理。
依据元气论,气乃是构建世界的基石元素,世界万物皆由气编织而成,并且气有着千差万别的层次与品质。人,作为万物之灵长,由最为精微纯粹的气塑造而成,仿若集天地灵秀于一身,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灵性与智慧。
当我们深入探究“烦气人”这一表达时,会察觉到其中似乎隐匿着一种与纯净、和谐之气背道而驰的“气”。从行为干扰的维度切入,例如一个人在旁滔滔不绝,致使他人无法凝神做事而被视作“烦气人”。从元气论的视野来看,一个人专注做事之际,自身恰似处于一个气的和谐循环体系之中,宛如一部精密运转的仪器,每一个环节的气都在有条不紊地流动。而此时旁人不间断的话语干扰,就如同一股粗粝混浊的气莽撞地闯入这一有序气场。这股闯入的气恰似一位不速之客,打破了原有的和谐韵律,使得气的流动不再顺畅无阻,就像平静的湖水被接连投入石子,原本平滑如镜的湖面瞬间泛起层层杂乱的涟漪,搅乱了整个湖面的宁静,这种和谐被破坏后的不适感便是引发厌烦之感的根源,也是“烦气人”在这一情境下的表现。
在情绪影响的层面上,当某件事情持续作用于人的情绪,搅得人心烦意乱而被称为“烦气人”时,在元气论的框架下,人的情绪与自身的气紧密相连,犹如藤与蔓,不可分割。人的情绪状态恰似一片气场,当处于平静愉悦时,这片气场仿若澄澈的蓝天,纯净而有序。然而,一旦某件烦心事闯入,其带来的影响就如同一片阴霾之气缓缓笼罩过来,原本纯净的气场被玷污,变得浑浊不清。这就如同外界一股不良的气汹涌地冲击着人体内部原本精微的气,打乱了气的正常状态,进而使人内心陷入心烦意乱的泥沼,这就是“烦气人”所蕴含的情绪内涵。
从持续性困扰的角度来看,像一段音乐无休止地重复播放令人产生“烦气人”之感。这恰似一股执拗顽固的气盘踞在周围,久久不肯消散。人体内部的气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与流动之中,就像一条潺潺流淌的河流,有着自己的节奏和方向。而这种持续的困扰就像一股与人体气场水火不容的气,它蛮横地打破了人体气的平衡,并且像一个顽固的礁石,在河流中央横亘着,阻碍了气的正常流动,使得气的流动变得滞涩艰难,就像河水在礁石处形成漩涡和逆流。这种对气的正常运行的破坏,必然引发人们内心的厌烦情绪,这也是“烦气人”的一种典型体现。
莱西方言中的“烦气人”,当从元气论的哲学高度细致剖析时,它超越了单纯情绪表达的范畴,实则是对气的状态发生变化的一种敏锐且微妙的感受呈现。它映照出当外界的人和事对人自身气的和谐状态发起干扰、冲击乃至破坏时,人们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本能抵触和厌烦情绪,这无疑从侧面彰显了元气论如同涓涓细流般渗透在生活感知之中的潜在影响力。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烦气人”这一表述在某些情境下具有骂人的意味。在传统的元气论观念中,存在着一种将动物与人进行气的品质区分的思想。比如认为猫猫狗狗等动物是由一种杂乱无章的“烦气”所生成。这种观念在现代看来或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但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下,这种说法反映在“烦气人”的骂人含义中,是将人贬低到如同那些被认为是由杂乱之气所生的动物一样,是一种对他人的轻蔑和侮辱,是一种通过贬低他人所秉之气的品质来表达厌恶和不满的方式。这既体现了语言背后隐藏的文化观念,也反映出在特定文化传统影响下语言含义的复杂性。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