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人们心中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它是个人奋斗征程中的关键隘口,更是命运转折的重大契机。正因为如此,高考作文题目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
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还只是个刚踏入小学的小不点儿。那时候,经常听父亲谈及高考相关的话题。有一回,父亲下班回家,一脸兴奋地说:“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天’。”我想都没想就大声说:“写毛主席去世那一天。”父亲听后,朝着我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将来考上大学的希望之光在闪烁。
刚开始学写作文的时候,我常常对着作文纸发呆,感觉脑袋里空荡荡的,根本不知道写什么。记得小学老师布置过一个作文题目叫“雨”。有个同学特别有趣,他在纸上把“哗哗”这两个字写了满满一页,最后才潦草地写上“雨停了”。当时我们都觉得很好笑,现在想来,那也是一种“独特”的创作呢。
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读了大量的范文之后,我才逐渐明白老师说的那些写作文的诀窍。老师说,作文要把话讲得清清楚楚,要有开头有结尾,还要真实地去记述和描写。同学们也开始慢慢领悟到其中的门道。
到了高中,大家对高考作文题目就更加关注了。1986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树木·森林·气候”。当时我看到这个题目,忍不住在心里打了个腹稿,还暗暗猜测自己要是写这个题目能得多少分呢。我想我可能会这样写:万事都要从小事做起,就像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湖海一样,通过日积月累,最终才能有所收获。这里面应该包含像“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之类的思想。
我参加高考那年,作文题目是“习惯”。刚看到这个题目时,我有点懵,一时不知道从何下手。于是,我就先写自己早晨几点起床,中午几点吃午饭,晚上自习到几点。然后又写周日和放假的时候也能按时起床、睡觉,这都是习惯在起作用。写着写着,发现字数已经达到一半了,心里就不再慌张了。接着,我认真地分析道:养成好的习惯,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要是养成了坏习惯,那就很可能走上歪路。所以啊,万事开头难,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习惯的养成。当时我还不知道有这样一句话:习惯的锁链总是轻得难以察觉,等到后来察觉时却已经重得难以挣断。
高考分数公布的时候,我发现这篇作文的分数还不错。可惜的是,我的数理化成绩从强项变成了弱项,导致总分很不理想。
我儿子上高中的时候,学习特别刻苦。有一次,他说要为爷爷争光。听到这话,我不禁眼眶湿润了。父亲的激励就像一阵春风,总是能在不经意间吹进人的心里,他激发学生内驱力的能力真的超乎我的想象。2015年,儿子参加高考。那年的作文题目是这样的: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和肉豆的藤须一旦缠绕在一起,就很难分开了。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院子里那些纠缠在一起的茎叶都扯断了。他的父亲看到后觉得好笑,就说:“种它们是为了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要求自拟题目,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感觉挺复杂的。但是现在的孩子可真是不一样了,儿子并没有觉得这个题目有多难,最后他成功考取了985重点高校。
2024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人工智能”。那2025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又会是什么呢?我想,很多老师和学生家长都在心里默默地猜测吧。其实啊,具体的作文题目是什么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要把文字基础打好,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我记得有个作文写得特别好的同学分享经验时说:“不能为了作文而作文,就像陆游说的‘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要注重平日里词汇的积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难忘的一天”这个题目,它并不是简单地让你记录某一天从早到晚的经过,而是要写出在这一天里发生了一件特别有意义、让你感触很深、对人生观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这样才能让人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再看关于“丝瓜藤与肉豆须”的作文,这里面其实包含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还有“法不禁止皆可为”的思想。只有社会环境宽松了,人们才能充满活力,才能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进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进步。
而对于“人工智能”这个题目呢,人工智能的出现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存和消费方式,我们要学会“取其长,避其短”,合理地运用它。如果在作文里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去介绍人工智能,那可就跑题了。
高考作文题目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哲理,我们要主动去思考,不能人云亦云、生搬硬套,更不能拉大旗作虎皮,要依据常识把道理阐述得通顺、清晰、透彻。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