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经验
玩转趣味数学
▷▷▷
为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关注数学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加深教师对数学核心经验的理解,提升教师的数学学科知识和教学策略性知识,近期,森达幼儿园开展了《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第七章“量的比较”共读教研活动。
▷▷▷
正反口令:老师们站成一横排,听口令迅速做出相反的动作。通过这个游戏,老师们不仅能够放松心情,还能在互动中增强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们理解“相反”的概念,为接下来“量的比较”学习打下基础。
李品蓉老师通过“核心经验阐释—儿童发展轨迹与特点—支持性策略与活动提示”三部分内容层层递进,逐一剖析。结合生活情景,例举幼儿常见的量的不守恒现象,老师们认真倾听,积极讨论。
一日生活皆教育,森幼一直秉持着将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理念,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动手操作,又体验到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理论学习结束后,教师针对如何将一些较为抽象的量比较概念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环节,让幼儿结合生活情景理解量比较的概念、掌握量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在良好的交流氛围中,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老师们受益匪浅。
教师们以年级组为单位,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适合本年级幼儿的材料,设计了不同的游戏玩法。
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使材料不断优化。在良好的交流氛围中,思维的火花不断摩擦、碰撞,老师们取长补短,受益匪浅。
刘东林
我发现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我们教师要以支持者的身份去关注孩子们的探索,和孩子们一起从身边找各种物品进行测量,在探索的过程中,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可视化"的学习方式从支持和保留孩子的猜想,更要去注重他们的感受和表达。
数量比较,目的是让孩子感知数量之间的三种关系,即“多”“少”“一样多”。我们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引导孩子进行比较,让孩子一步一步地理解和辨别数量关系,为理解加法与减法做好铺垫。“数量比较”通俗来说就是“比多少”,通过比较,孩子能理解量的概念、量的变化。比较量的多与少,使数学变得生动,更对日后幼儿推理判断有很大助益。
陈景鑫
陈璐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去发现和比较起量的不同差异。在比较的过程中,材料选择与摆放要有助于幼儿对其差异的区分和把握。为了帮助幼儿更清晰的认识物体的差异,要学会用正确的语言加以描述和表征。量的比较是具有相对性的传递性的。
雪花片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具之一,雪花片除了可以用来拼装创造,还是学习数学的好帮手!为孩子准备不同颜色的雪花片,将同一颜色的雪花片摆成一排,且每片雪花片与其他不同颜色的雪花片保持一一对应,让孩子数一数每种颜色的雪花片各有多少个,并比一比哪种颜色的雪花片数量更多。
夏文婷
杨杏
生活中许多活动都与量的比较有关,教师在活动组织中要善于利用情境以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和发现。运用多种新式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在自然情境中寻找与描述。在环境中寻找,利用记忆和表象寻找,并用正确词汇描述等等,这也是幼儿抽象思维慢慢内化的过程。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和运用。如相反动作游戏等。
1.变化图式来帮助幼儿感知量的比较,即利用变式来体验;
2.运用同等量的两分物体作比较、判断。如先用同等量的两份物体进行比较,让儿童看到是一样的,然后将其中一份量的形式加以变化并提出问题。
3.用数的形式来表示量的比较。如火柴棍长度变式,是以一根火柴棍为单位,只要数火柴棍就可以确定是否一样长短。
4.渗透整体与部分的学习,如两个三角形可以变成正方形,从中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而逐步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关系。
刘萍
于静主任在总结中指出,教师要认真解读幼儿数学领域的核心目标,结合幼儿学习发展规律,细化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同时,注重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幼儿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作用和乐趣,促进幼儿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本次研讨活动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让教师们对数学核心经验“量的比较”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如何帮助幼儿培养数学思维与能力有了更深加刻的理解。我们将以此次教研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数学游戏的内容,创设能支持幼儿发展的数学游戏环境,使幼儿感受到数学游戏的趣味与奥秘!
责任编辑:李品蓉 于静
审 核: 代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