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在藏东南腹地
有一条几乎被所有领队都推荐过的徒步线路
她的名字就是——他念他翁
他念他翁,一个极具浪漫气息的名字,而没想到是,这居然是一座山脉的名字。
第一次得知,是阅路山《百日大横断》的纪录片里,看完这一系列的纪录片,让我深深记住且向往的便是他念他翁。
图注:摄人心魄的揉措蓝
也许是因为她迷人的秋景,也许是因为她晴好的天气,也许是因为她湛蓝的海子……总而言之,这个地方在我心里悄悄种下了一颗种子。
或许每个人第一次听到这样奇怪名字的山,寻常人听见都会被勾起兴趣,总感觉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山脉.......
网络上有关他念他翁的故事或是相关信息少之又少,百度百科也将这个名称定义为一个谜团,就像恐龙灭绝一样有多种模糊的可能性。
就是这样好似迷雾一般的名称来历,却让人更加着迷,闻之就忍不住要亲自前往。
彼时完全不敢想象的徒步新人,用了半年时间,居然在此时走到了山高路远的他念他翁。
但在翻越4958米的耍拉垭口时,我脑中便想好了这趟他念他翁的主题——《他念他翁重装徒步,毋容置疑,我是去找虐的!》,这也是我对他念他翁最最真实的总结。
然而当越过最艰难的坎后,仿佛又把所遭受的苦难都抛之了脑后,不禁冒出疑问。找虐?有这么严重吗?
去他翁他念找虐,好像有这么严重
他念他翁,位于藏东南地区横断山脉,与伯舒拉岭、芒康山并行,是唐古拉山脉的南延山脉,也是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他念他翁形态多变的地势山貌。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及各色的高山湖泊,也衍生出了难度各异、长短不一的多样化徒步路线。
原计划六天五夜60公里的虐线,灵活机动变成五天四夜50公里的传统线,也正是依赖于他念他翁徒步线路的多样化。
然而应该庆幸的是,没有去挑战虐线,因为传统线已经够好好喝一壶了。
在平均海拔4400米的高原山地上,负重32斤的背包,日均行进10公里,即便是坦途,也不能走得很轻松吧。
更何况全线有4个近5000米的垭口,再加上寒冷的风、冰凉的雨、萧瑟的雪、高反的肠、饥饿的胃……活生生拉出一个掉队的我。
此等情况下,被虐,是挣脱不了的事实。
他念他翁,一颗藏东南永不熄灭的明珠
与其他徒步路线相比,他念他翁能够脱颖而出的最大理由,其实不是险峻挺拔的雪山,也不是原始纯粹的风景,而是密集分布在这片土地风情万种的海子。
或翠绿或深蓝,或瑰丽或静谧,山的狂野路的艰辛都因海子的明亮而变得温柔。
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揉措的那一抹蓝,千里万里,跋山涉水,历经艰辛,只为奔赴他念他翁。回想起一些在他念他翁的找虐的经过.......
青春没有售价,“铁腚”直达拉 萨!
换乘没有商量,“紫腚”抵达拉岗!
通往西藏的路,总是那么的蜿蜒曲折。我想,凡是到过他念他翁的朋友,最遭罪的身体部位之一就是——臀部。
从下飞机那一刻,12个小时的车程便开启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飞来寺、芒康盐井、拉岗。
图注:金沙江
尤其是进入拉岗村几十公里的破烂机耕道,颠簸到怀疑人生。前驱手动车又时不时熄火在半路,男生们几次三番手动推车助力,给本在漆黑山路上行进的我们,更增添了几分恐惧感,惹得大家纷纷开言。
“师傅,你慢慢开,不着急,安全第一。”
“前面有个小弯,再前面有个急弯。”
“给油……给油,不要松油门。”
……
落座最后一排的我,被大家略带焦急的话语,撩起一丝紧张感。不过,在这偏远不毛之地,总有美景能抚慰人心,稍稍抬头即可得。
图注:车辆熄火在山路,驻车欣赏到的芒康星空。可惜照相技术不佳,不能将难得一见的星空呈现。
十点半的璀璨星空,如梦幻的画卷在天幕上无限伸展着。闪耀的银河,似一条华丽的丝带,镶嵌着无数宝石般的星子,在夜的幕布上绽放神秘迷人的光彩。
银河旁一群精灵般的星团汇聚,仿佛诉说着古老而深邃的宇宙故事。这前所未见的星空,不禁令我羡慕起居住在此的人们,他们可以不废吹灰之力欣赏到这闪烁的星河。
拉姆家的热情达瓦
我们揣着忐忑的心,总算在11点安全抵达了徒步起点拉岗村,入住藏民拉姆家。
一进屋一位藏族阿姨热情接下我们的包,把我们安置在一间大通铺房子内,然后紧锣密鼓把晚餐和酒水端上桌。
待我们坐定喘息片刻,一位名叫达瓦的藏族小伙与大家热络地social了起来。鲜少出远门的我,对藏民朋友的印象还停留在淳朴、憨厚、木讷的认知里,如此会交际健谈的小伙,打破了我以往的刻板印象。
图注:推杯换盏中的达瓦和队友们
从前一天凌晨5点的家里折腾到第二天凌晨12点千里之外的西藏拉岗,终于结束了第一天的奔波行程。
背得多、吃不够、体能降、车尾吊
图注:出发合影
前两天的行程,状态满满的我丝毫不落下风,能紧跟领队甚至超越两名男队友。可后两天,就只剩我一人在队伍最后吊车尾。
至于原因很简单,如小标题所示(背得多、吃不够、体能降、车尾吊)。
人们常说,搬家露营的终点是重装徒步,那么重装徒步的终点肯定是轻量化。尤其是高海拔重装徒步,动辄三四十斤的背包,真不是全凭意志力就能走。
图注:乳蓝色海子4734m
再加上对食物准备掌握不准确,每天的消耗和摄入不成正比,更加剧了后期体能的下降,以至于一个小山坡都走得叫苦不迭。
面对四五千米的垭口,一天八九百米的爬升,五六天的超长行程,日渐消耗的体能,最后只能落个吊车尾的排序。
图注:六天五夜的食物
面临吊车尾,一方面自己的心态会有所波动;另一方面身体负荷超标,徒步体验感大打折扣。再者落单后独自面对难以预估的风险,也容易把自己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这不,这段旅程中脱离掌控的两三公里路,足以把我置于崩溃的边缘。
风雨中的垭口、风雪中的队友
度过了两天的晴好天气,第三天终于来到大米勇雪山附近。
满心欢喜的我们更是把营地选在了离大米勇更近的小溪边,期待第二天打开帐篷就能一睹她的风采。
可前两天的好天气并没有蔓延至此,浓雾反反复复缠绕在大米勇腰间,待我们离去也未能脱下厚重的雾罩。这也是此行最大的遗憾。
图注:大米勇观景营地4447m
下午三时许,早已远远掉队的我终于翻过4930米的真拉垭口,而此刻的雨越下越大。
略带焦急的我在下坡路段奋起直追队友们,很快追上了另一名掉队的队友,而没穿雨衣雨裤的他已浑身湿透。
不远处的双湖营地已陆续扎上帐篷,我们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满心期望能在此处找到队友,可无论怎样奋力呼喊,结果都是一场空。围着湖边转了一圈,也并没有找到那几顶熟悉的帐篷。
图注:真拉垭口4930m
噼里啪啦的大雨逐渐变成了雨夹雪,瞬间染白了周围的一切。因为队友的帐篷被领队背着,我的单人塔帐也不够双人混帐,就地扎营也难以实现。
回想起早上讨论的行程,猜测他们肯定已往前扎营。询问得知,还有3公里之远,时间已4点,加快脚步尽早赶到营地,是我脑中唯一的念头。可身边湿透的队友,我不能弃之不顾。
顾不得鞋袜裤腿湿透的我,催促着他到藏民的小棚子里取暖休整,添加衣物,套上雨衣,片刻之余我们又迅速出发,可走出不远,我迷茫地怔在原地。
行前我仅下载了一条原计划60km的轨迹,但由于更改路线,又无从获得新轨迹,站在漫天雪花且昏暗的天地间,我像一只迷途羔羊,根本不知道何去何从。
上课不听讲的我幸好带了一个听过课的队友,幸而他知道今天的行程,也大概知道今天的落脚点,跟着他的轨迹我们一步步向目的地靠近。
终于,我们两只迷失小羔羊,花了一个小时赶到了营地,找到了队友。
翻山越岭只为那一抹蓝
这个小标题(翻山越岭只为那一抹蓝),早前在别人的游记里便看到过,说实话,有些许不屑,夸张成分严重。可当自己如此做了,且真真切切看到了那一抹蓝,就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如果众人能够开着车,轻而易举直抵揉措脚边,她的那一抹蓝可能并没有十分动人也许正因为在抵达她之前,需要经历如同西天取经般的艰难险阻,才显得揉措的蓝更加摄人心魄。
图注:耍拉垭口观赏揉措
第四天的雨下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五天清晨都没有丝毫停止的意思。大家伙都赖在睡袋里迟迟不肯起身,我甚至一度以为今天可以轻松出山,什么揉措,什么海子,通通靠边站。
可是,我们不远千里已经走到了这里,怎么可以轻言撤退呢!9时许,收拾好湿漉漉的行囊,换上全套防水装备的大家,踏上了最后一天的行程。
6公里路程,600米爬升,我们足足走了6个小时。
由此可见,“找虐”一说属实不虚......
越临近垭口难度越大,一边要稳住重心在陡峭的绝壁上找路,一边要引导摔倒的队友以防他滑坠。
当我们历经千辛登上4957m的耍拉垭口,前方的迷雾又给了我重重一击。揉措,可能注定与我无缘。
图注:一片迷雾中假装与揉措合影
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天爷肯定被我们的精神所感动,渐渐地迷雾散去,露出揉措那醉人的蓝。
喜出望外的我们抓紧机会把手机内存疯狂塞满,变幻各种姿势与之合影留念。
我们欢呼雀跃,欣喜若狂,翻山越岭四五天,都只为这一眼。
他念他翁,不说再见
至此,他念他翁重装徒步之旅接近尾声,这趟旅程也为自己的徒步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片广袤的天地、壮丽的风景,如同璀璨的画卷,深深烙印在心中。回顾这段旅程,有攀登的艰辛,有对未知的忐忑,更有抵达巅峰时的震撼与喜悦。
有人说,他念他翁是一条“马都不走的线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
因为这不仅是一次身体的远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那些震撼的美景,是大自然赋予的珍贵礼物,让我们领略到世界的辽阔与神奇。他念他翁的风景及她的所有,都能让人觉得不枉此行。
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也将成为我前行的宝贵财富,引领我在未来的徒步旅行中更加从容自信。
他念他翁,我们不说再见,因为这段记忆将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我继续踏上新的征程,去探索更多未知的美好。
这朵扎根在藏东南的玫瑰,你去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