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人本主义(心理)经济学(97):理论:再谈长期角度交易产生财富

情感   财经   2024-09-29 11:00   中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鞠强”公众号

---点击下方▶按钮收看鞠强教授音频讲座:

---点击下方▶按钮收看鞠强教授视频讲座:

各位朋友好,各位同学好,我们今天继续讲人本主义心理经济学的科普。

今天讲一个从专业人员看来是一个科普、比较简单的问题,但是从非专业人员来说却是一个非常难理解的问题,今天讲的问题就是——从长期的角度交易产生财富。当然从短期的角度交易也会产生财富,这是另一个视角,我们先来谈长期问题。

最近几天,我跟学生讨论到一个有趣的话题,就是明朝的时候为什么会产生海禁——就是禁止对海外进行贸易。清朝的时候沿袭明制,也产生海禁,跟海外贸易断绝往来,谁要搞海外贸易就是违法,所以产生了倭寇之乱。倭寇之乱其实就是走私,因为你禁止贸易嘛。那当然,人家只好搞非法的了。

那么为什么明朝会产生这个想法呢?这跟明朝两个要素有关。

第一个要素就是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特别的勤奋,他为子子孙孙都想好了,写了一本很厚的书,而且他把这个作为法例印刷完了以后,每家每户都发一本,然后大家去背。

当然事实上是背不会的,但是你能背会一部分,以后犯法的时候根据你能背的部分,可以抵一些处罚措施的。比如说你本来要坐牢1000天,因为你可以背多少可以减多少天,甚至你即使背不出来但是你只要有这部法例,也可以减点刑罚。这就是我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力度很大的一个普法教育。

而朱元璋不但搞普法,而且他有很多生活层面的东西,条条框框全给你规定死了。比如你儿子干什么工作要看老子的工作,老子做豆腐的儿子也是做豆腐,老子剃头的儿子剃头,老子种田儿子也种田……。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连当兵都是如此。他们有专门军户这种户籍,老子当兵儿子也当兵,那朱元璋搞了一套祖制详详细细的,都给你规定好了。其中他对商人,也是非常蔑视的。

第二个因素是什么呢?朱元璋是皇帝当中少见的正牌农民出身,所以他会用农民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那么农民怎么看待这个商业活动呢?因为农民他的眼光只会是固定的、短时间的,而且是不变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农村的活动就是一年四季周而复始,这个变动是重复性的。用一种重复性的变动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总体上是不变的。他们怎么看待财富?所有的财富都是从田里面种出来的,包括吃的喝的用的。

而且在农民的眼里面,商业活动对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没有任何贡献。你从直观看,当然你把鸡蛋1000只从江西倒腾到上海,这个鸡蛋怎么会发生变化?所以商业活动不会使鸡蛋增加。这话对不对?你从直觉看当然是对的。

但是你要把视角拔高,假定你站在宇宙的高度来看整个地球这个鸡蛋的倒腾,把它时间放长比如放到一年来看,你就会发现通过鸡蛋的倒腾,鸡蛋会变多的,全球整个社会的总的鸡蛋数量由于鸡蛋的倒腾它会增加。倒腾鸡蛋、倒卖鸡蛋的贸易活动,即贩卖鸡蛋会比不贩卖鸡蛋,让鸡蛋的数量增加。

全球贸易活动,不但鸡蛋贸易会导致鸡蛋数量增加,所有的物质产品的面贸易都会增加,而且这只是产生财富的一个小的方面。

但就这一点,作为经济学专业的人来看,简直是属于很基础、很简单的理解。非专业的人他就理解不了——倒腾东西怎么会使得东西增加呢?这个就需要用逻辑思考,而不能用一种图案化的眼睛去看。

如果你用眼见为实的这种观点看,我们眼睛看有个什么特点?是看到当时的。眼睛看的东西是一种图案化的。

但是我们不但要看现在,还要看全球,而且还要看长时间。实际上这不是一个眼睛看,是要把多处眼睛看的内容在脑子里重新进行分析,它实际上是一个抽象的思辨过程,不是说一眼就可以看清的。

那我就来解释这个问题——为什么鸡蛋倒腾,包括任何东西包括这个杯子的贸易活动,站在全球全社会,假定你在宇宙空间看这个地球,假定有一万种货物在进行贸易活动,这一万种货物产量全部会上去,物质产品全部会丰富。

我们现在做一个假设,整个地球只有两个地方,我们简单的说一个叫甲,一个叫乙。我们把所有的物质产品简单的分为两类,一类叫吃,一类叫穿。当然你再加也可以,道理一样的,我们先搞清楚道理,以此类推。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地球由甲跟乙构成,我们生产的所有物质产品通通归为两类,一类叫做穿,一类叫做吃。当然你再加住也行,加行也行。但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假设开始。

我们甲、乙由于他们的生产技术不同或者资源不同,或者个人的喜好不同或者是种子不同,不管什么原因,甲比较擅长生产粮食。他一半的人假定一年能生产1000吨粮食,但甲的人生产衣服只有500吨,一半的人生产500吨衣服。

我们假定乙正好倒过来,不太擅长生产粮食,但是比较擅长生产衣服。一半的人生产粮食一年500吨,一半的人生产衣服一年1000吨。

我们注意,我们可以判定甲更擅于生产粮食,乙更擅于生产衣服。假定全球就这两个地方,如果整个地球只有甲跟乙全球的粮食产量,就是1500吨,全球的衣服产量就是1500吨。

那么我们假定这两个地方没有贸易活动的时候,全球产量就是1500吨衣服、1500吨粮食。但事实上贸易活动一发生,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粮价。甲的粮价是多少呢?我们可以肯定甲的粮价肯定比乙要便宜。为什么呢?甲粮多。那么这个粮价怎么表示呢?当然可以用钞票来表示,实际上还可以用种简单的办法——用其他的货物来表示。

因为过去的货币也是一种物质,这个物质其实可以是任何物质的,过去的一般等价物可以是粮食,可以是金,也可以是银,也可以是铁,铁也经常作为钞票,因为铁的用处很广泛。可不可以是衣服呢?其实衣服也可以作为货币。比如棉作为货币,历史上很多部落都有过。

那么甲的粮价是多少呢?很清晰。一斤粮食等于什么呢?半斤棉衣。乙的粮价多少?一斤粮食等于两斤棉衣。

甲粮价一斤粮食半斤棉衣,乙粮价一斤粮食两斤棉衣,那乙粮价贵,甲粮价便宜。

二道贩子怎么倒腾?把粮食从甲往乙倒腾,那他划得来,价格差三倍了。乙的粮价是甲的四倍,高了三倍,那倒腾粮食,一定会获利的。那么粮食就是从甲流向了乙。

你要注意,我们要动态的看问题——粮食从甲流向了乙,在流的过程当中,甲的粮食渐渐减少。那么甲粮食本来价格是一斤粮食等于半斤衣服,甲粮食减少了,甲的粮价是上涨还是不变?开始上涨!注意,甲的粮食价格就不是一斤粮价等于半斤棉衣,而是会涨到0.6斤、0.7斤,粮价开始上涨。

粮价上涨一定会带动生产要素流动。我们又假定生产要素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力,那么甲由于粮价上涨,劳动力就向粮食转,很多人就开始不生产棉衣,去生产粮食。

在甲的变动状况时,劳动力从生产衣服转向生产粮食。随着二道贩子的不断运作,甲就慢慢的变成越来越多的人,最后是全部的人都去生产粮食。

要注意衣服也同样的道理。我们乙的衣服价码是多少呢?乙国衣服一斤衣服等于多少?半斤粮。甲是一斤衣服等于两斤粮,甲的衣服贵,因为他衣服少嘛。

于是二道贩子贩衣服的时候,是把衣服从乙往甲贩,于是又重复了粮食的过程。会导致什么东西呢?乙渐渐的衣服的价格上涨,导致劳动力从生产粮食转向生产衣服。

两国贸易的结果,甲专门生产粮食,乙专门生产衣服。怎么解决穿吃问题?通过贸易来进行。全球的衣服产量就变成了什么?2000吨!粮食产量变成了2000吨!

刚开始的时候全球的衣服产量是1500吨,粮食产量是1500吨,活生生的由于贸易活动就出现了巨幅的增长,全球的财富就增长。

所以从农民静态的眼光看,他觉得倒腾粮食粮食是不会增加的,但是从全社会的眼光看,不要盯着一点,不能从村庄看,要从全社会抽象的看,并且时间拉长的看。

这就是一个思辨的过程,不是一个图案化。他把多种图画叠在一起,是要加工思考的,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商人有助于财富增加,商人对社会是有贡献的。

我竭尽全力讲的很简单很通俗易懂,这在专业人员确实是一个好简单的事情。但我们有这个观念:无商不奸。我们99.99%的人认为,贸易活动不会增加财富。我们99.99%的人还认为,作为企业家好像是一种社会的蛀虫,因为他比较生活富裕,他不应该。他们是从传统的农业观点看问题,把财富看成一个恒定值:我要好了,你就要差。

事实上,刚刚这个分析全球的粮食和衣服的产量都增加,增加了当中会分出一部分归商人所有,商人获得的东西并不是说他是从别人那里抢来的,而是使得财富增加了,他拿其中的一部分。

所以商人交易到底对财富什么关系?我们要有一个大大的科普,你要把它理解成整个财富不会增加,那商人平白无故的进来搅和一下,那就会把它看成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东西。

当然,我们历朝“士农工商”,商人放在最后一位。在明朝包括清朝,你是商人出身的子弟,你参加科举是有限制的,很麻烦,社会地位低。为什么呢?用一种固定的、局部的、短期的、现象的眼光看待商业活动,朦胧的或者明确的觉得商人的活动不会使财富增加,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发展出西方的形式主义逻辑。

我们强调眼见为实。眼见为实它就是一个非抽象的非逻辑化的,因为形式逻辑不是眼睛见的。

比如数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生活中有没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没有!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比如说这是我写的一本学术专著,当然我学术专著很多,这里都是我的学术专著,不同的种类。当然这本学术专著,大家看看出版社,可见是很严肃的。我们这个频道讲课其实是很严肃的,很认真的。

我们很多人想错了,99.99%的人误认为商业活动不会使社会财富增加,他把社会财富想成一个零和博弈,最多有些人认为我这里财富增加,增加了税收,解决了就业。不!这是表面看问题。

商人的作用根本不是在于增加就业,因为你增加这里就业别人就业就少了,它是使整个社会财富真的会增加,大幅度的增加。

那有人说:“你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你刚刚举的例子,甲乙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优势,如果一个地方不管是生产粮食、生产衣服都没有优势呢?你怎么分析这个问题?”当然能提出这种问题的人很不简单——如果不是专业人员。

但专业人员当然都知道的,这就不能靠我们传统的思维方法,还是要用古希腊发明的形式逻辑,透过现象看本质做科普。我们时间不能做的太长,做的太长的话人家不爱听,各个平台要给我减少流量的,那我们至少要花另外一个短课来学习,你会发现即使任何地方、各方面都比别人差,只要两个地方进行贸易活动,双方都获利。

注意,贸易活动不能理解成别人到这里来赚了我的钱。贸易活动,一定是使全社会都获利的。

我是专业人员,现在很多老百姓以前没有办法接触大知识分子的,现在有机会通过互联网平台接触,骂这些人是“砖家”,骂这些人蠢货。不是专家蠢,是你没懂。

以前为什么这些专家不挨骂?你没机会接触这种985、211的知识分子们。我这个知识分子还特别,不但是知识分子,还特能实干。不但学术的书写的特别多,我搞管理心理学的,而且我搞企业也很擅长,我搞企业搞到后面,老了现在又回归本行。以前搞企业的时候,我一直没有脱掉我教授的头衔,每年坚持讲36天课。

不是这些专家真的成了“家”,是因为你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些人,你只是以从众心理、普通人的思维来理解这些问题。你还不要以为我今天讲的好像很深一样的,并不深!要真的讲深的,更加听不明白。

世界上永远都是现象跟本质分离的,你表面看到的不是事情的真相,你看到的是太阳围着地球转,实际是地球围着太阳转——那是你的感觉。

想要学习更多管理心理学内容,点击关注鞠强教授微信视频号“鞠强教授管理心理学”

鞠强教授简介

鞠强教授,自筹巨资科研,管理心理学家、心身问题干预专家。


北理本科复旦硕士,早年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二医院特聘教授、兼职或客座教授,曾管理咨询扭亏54家企业,学术实战俱行,善投资和自办企业。


专著12本,十一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一本《社会稳定-领导者管理心理学深层解读》,鞠门学术体系创始人。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鞠强”公众号

鞠强
管理心理学、心身疾病心理干预知识定期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