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24FIAP世界摄影人大会展览评选结果公布,最终评选出10位优秀(联合)策展人、10个优秀展览和20位优秀摄影师。本期介绍20佳优秀摄影师作品。
优秀策展人
■ 阿兰·朱利安:《莫名之相——罗杰·拜伦个展》策展人
■ 吉姆·雷默:《艺术作为锤子:帕森斯设计学院青年艺术家展》策展人
■ 路易斯·费多托夫·克莱门茨:《“地球影像”主题展》策展人
■ 姜纬:《“历史基因与文化传承”全球非遗影像主题展》策展人
■ 彭以利:《来丽水,见大海》 策展人
■ 包伟锋:《秘密生命》策展人
■ 崔波:《王雁和她父亲的足迹》策展人
■ 王攀:《星河》策展人
■ 王雪珂、郑德馨:《浮声切响:罗杰·拜伦对话展》策展人
■ 白启晨:《青年之城-国际高校师生展》策展人
优秀展览
■《颂幽影》 摄影师 / 托马斯·卡韦茨基
■《太阳圆》 摄影师 / 阿音
■《曾经沧海》 摄影师 / 叶文龙
■《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 摄影师 / 范顺赞
■《之间的空间》 摄影师 / 冬尼
■《我的工友》 策展人 / 卢广 摄影师 / 陈福生
■《失落的灵魂》 摄影师 / 洪澄欣
■《走向河口——重新发明的河流》 策展人 / 姜纬 摄影师 / 李文涛
■《双生》 策展人 / 欧阳世忠 摄影师 / 江燕
■《忠诚之光——“东海卫士”浙江公安摄影展》 主办 / 浙江省警察协会、浙江省摄影家协会
优秀摄影师
伊扎·斯拉维 | 阿兰娜·里德 | 王小川 | 牛恒立 |
李晓凡 | 杨宗哲 | 冯心萌 | 郭 梅 |
贡布多吉 | 唐浩武 | 李 泛 | 吴观文 |
王晋才 | 方国平 | 深 蓝 | 陈玉春 |
潘世国 | 曾容姬 | 卢绮平 | 赵云翼 |
伊扎·斯拉维《母亲的拥抱》
《母亲的拥抱》是“地球影像”主题展览的入选作品之一。图片中的母亲雅米娜(Yamina)居住在摩洛哥坦德拉拉郊区。该地区气候恶劣,常有强风席卷着漫天的沙子和泥土,形成沙尘暴。雅米娜在沙尘飞舞时坚定地拥抱着孩子,保护她不受伤害。
阿兰娜·里德《好女孩》
《好女孩》的核心是以童年为灵感,探索对认可、承认和接受的永恒渴望与欲望。这一系列作品反映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习自我接受的过程——我们逐渐认识到,为了找到自己并建立身份、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取悦自己必须超过取悦他人。
王小川《走向世界的中国音乐》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外跨文化交流的理想桥廊。20多年来,浙江交响乐团多次赴欧洲和美洲进行巡演,用音乐向海外观众讲述中国故事,介绍中国文化。
牛恒立《白马·昼》
“池哥昼”“麻昼”“阿里改昼”“甘昼”“秋昼”,这些看似陌生的词语,却是白马人的精神图腾,它们承载着白马人的先祖信仰。“昼”,白马语“舞蹈”的意思。白马人没有文字,这些原始古朴的礼仪通过口授身传传承了下来。
李晓凡《山海之间》
每次听万青的《秦皇岛》我认为这是我不庸且不甘生活里的一种释怀,今年七月的某个周木我决定放下于头头琐碎的工作去北戴河看看。七月初至八月底正是北戴河度假区的旅游旺季,形色匆忙的游客,带着海滨气息的度假酒店,跨国来度假的俄罗斯大哥,有秩序的绿植、泛白的沙滩混合着北方夏季的阳光形成了一个北方度假区的独特氛围。
杨宗哲《王雁和她父亲的足迹》
王雁女士的父亲沙飞是一位曾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记录下感人照片的红色摄影记者,2024年5月,她再次来到石家庄——她父母亲的长眠之地,并到河北、山西多地寻访当年父亲战斗生活的足迹。
冯心萌《信息黑匣》
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互联网了解的局限性,经常实施电信诈骗和银行卡盗刷等行为,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助。同时,声纹模拟、线下开盒等手段层出不穷,保护个人隐私需要更高的警惕性和防范手段。人们仿佛生活在半面透明的黑匣子中,隐藏自己真实信息的同时接受外界信息却不知自己的行为和隐私也在被他人悄然窥探,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加剧了人们对互联网未知系统的不信任感。
郭梅《秘密生命》
郭梅创作了这组摄影作品《秘密生命》,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重新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贡布多吉《冰川》
作品拍摄于世界屋脊西藏羌塘高原上的冰川,那里有一片神秘而壮丽的土地——那曲,平均海拔4500米,是离天最近的地方。这里,河流纵横交错,长江、怒江从这里奔腾而出,它们是大地的血脉,滋养着这片神奇的土地。纳木错、当惹雍错、措那湖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高原之上,湖水澄澈,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四周的雪山。
唐浩武《一息如是》
当现实被连续切割,藏在时间里的秘密就容易溜出来。每一帧图像都在重复与差异中显现自己,而时间便为其始作俑者。如同唐浩武的摄影照片《一息如是》,画面在时间中不断展开,相比静止的凝视更为敏感微妙,仿佛对形而上语境下的影像发起进攻,不断挑战摄影的边界。
李泛《新丝路人文景观》
《新丝路人文景观》精选自李泛丝路影像系列,拍摄于中国西部及古丝绸之路沿线一些国家地区。这是一场精神世界的旅行,和艺术家一起去旅行,旅行到精神中最远的场域,在那里,艺术家带领我们发掘、考古,看见、读懂诸般图像显明的叙述。
吴观文《龙之归来》
板龙文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祈福纳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是当地居民世代传承的文化瑰宝。这张照片拍摄于2024年甲辰龙年的春节,鞭炮炸响、烟雾升腾,三米高的纸龙头在密集的人群簇拥下获得生机,是来自信仰与虔诚的生命力。
王晋才《老家》
摄影师王晋才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随着时空和物理距离半径的延展,他与老家渐行渐远。"老家"的概念却在他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感受越来越强烈。基于摄影的爱好,他对于亲情、乡情、乡景、乡音的感知和记录,由懵懂到自觉,滋生出一种浓浓的情怀。
方国平《移情》
古人早就提出“移人之情”、“移我情”之说。山水是园林的骨架,选择置石叠山放入居所是为了更进一步贴近自然。将山水浓缩于限定的空间之内,是为了将山水移情于园林,创造出一个“隐”的场所,短暂实现“寄情于山水之间”的理想。在居所和园林徘徊,仿佛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的来回游历。
深蓝《梦婺记》
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剧种,多以古代地名作为前缀。金华古称婺州,在此地流传的剧种自然称为婺剧。《梦婺记》从“在地性”和 “叙事性”表现了这一活化的剧种在时空流转中阐释的爱恨情仇和大义春秋。
陈玉春《万羽集》
正如摄影师所说,每一次按下快门的瞬间,都是对生命之美的致敬。或许放大一些,他们的前提应该是“尊重自然,尊重生命”,而不是为了拍摄不惜破坏自然规律,干扰动物生活。
潘世国《青绿》
瓯江逶迤,流域多数窑址遗存十分丰富,匣钵瓷片层层叠积,昨日辉煌历历在目。摄影师的镜头不仅呈现过去的灿烂,同时聚焦于这片文化厚土上的当下景观。而在这些景观中,他力求寻觅与青瓷相关的元素,追求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融和的状态,从中体味文化的演进与传承,并探讨青瓷文化在当下的意义。
曾容姬《速度与激情》
摄影师通过相机将体育场景符号化,创造出直观的视觉形象,以传播体育信息。我们除了要感受到体育摄影力与美的瞬间外,也要能发现摄影师所传达的其他信息。体育的瞬间在她的作品里,只是一个链接点,连接诸如社会,审美以及人与人的一些元素。
卢绮平《家住川江边》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虽然动摇了群山,却从未撼动川江百姓豁达的心态。川域的少数民族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步入了现代文明的幸福生活。
赵云翼《face》
每一张脸都是一个自由世界,承载着个体的情感和内心的波澜。
编辑审核 /郭珈汐 李夏姗 胡钰旻
来源 / 丽水市摄影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