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西湖艺术现场”火爆出圈,策展人这样解读……

乐活   2024-11-10 18:30   浙江  





“两行诗河,照进来”第四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目前正在浙江美术馆展出,展览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摄影家协会、浙江美术馆承办,旨在探索数字化、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山水影像与诗性精神的演化融通。
展览总体分为“牧光之河”“无定之河”“浮光照影”三大板块,汇聚了来自中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的32位艺术家,作品涵盖了静态影像、装置、多媒体视频、古典工艺摄影、数字艺术、AI生成图像作品等,形态丰富、实验性强,引领观众进入艺术家之于人文山水新的想象与思考。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与作品,组委会特邀策展人推出文字版解读介绍。作品的解读并非唯一,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来触动更多对于影像的思考。





板块一:牧光之河


「水面之下,映照着熟悉的人文图景与山水经验……


“牧光”之“牧”,是游牧,是自在。来回于瞬间与永恒的界限,行旅在峦山和碧华之间,捕捉那些散落于人文山水中的灵光与神韵,以及在时代洪流中坚守的东方审美心境与哲思。



#7 朱婧 


道路,成为一个关于遗忘与寻找的寓言,有形与无形、未知与未知、过往与当下、现实与幻想皆在此汇聚。


朱婧《寻道》,4K 数码影像,2024



「策展人解读」


朱婧聚焦于湖州长兴乌瞻山中的一条古道。这条古道曾在古时被人们视作仙山,是人们沟通自我与天地的媒介。而如今,随着自然山林的祛魅,山中道路也逐渐隐没荒芜。朱婧从古籍古画入手,一路寻访村民踏入大山,试图召回那个失落的古老精神时空。


#8 张北辰 

一座海岛,一座电报站,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电报系统。本土地域的历史在海浪与声波的纠缠中涌动不息。


张北辰《太阳升起,大北电报站沉入海底》,多媒介影像装置,2023


展览现场



「策展人解读」


艺术家张北辰的多媒介影像装置《太阳升起,大北电报站沉入海底》讲述了从电报到社会,从破译到符号学的纠葛,本土地域的历史在海浪与声波的纠缠中涌动不息。作品通过图传技术,将照片转化为电波信号,再重新以屏幕图像的形式出现。过程中,图像逐步失真,却也在解码与转码的循环中获得新的意义。


张北辰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将地域历史与个体记忆融入创作,使得图像超越技术的冷峻,在诗意的光影中重新焕发温度。技术与历史在这里不是冰冷的对立体,而是共同书写的变迁之歌。




#9 宁雨晰 

人造景观是在贫瘠土地上临时建起的精神宝塔。它模仿自然,模仿规律,并逐渐成为主导性的存在。





宁雨晰《山腹短歌》 摄影,UV 打印,综合材料,2024


「策展人解读」


两岸真实的山水自然又复归眼前,而这些自然之景中有多少是天然?又有多少是人造?宁雨晰作品《山腹短歌》关注的便是在自然风景中的那些人造景观,无他,这些景观必然是受到传统中国审美影响的,但其中的山水情怀却早已空心化与符号化,它们模仿自然,模仿规律,逐渐主导人们的审美。宁雨晰从这里出发,用诗性的语言将人造之景覆盖上伪天然的面纱,在真假之间探讨景观化的山水当下与审美规训。



#10 刘畅 

屏幕的窗口里,是一座漂浮在水面之上的记忆之城。



刘畅《Flowtown》,影像,2021-2022



「策展人解读」


艺术家刘畅的作品《Flowtown》与前一厅中朱婧的作品《寻道》皆站在寻找的线索下开启影像创作,刘畅使用电脑桌面作为寻找的背板,通过网页、卫星地图、摄影资料,呈现了一场关于变迁家乡的探访之路,家的轮廓也在一次次图像的重叠与拼贴中逐渐具有厚度,逐渐具象起来。




#11 左田东鼎 [加] 

现实的碎片如同湖面波动的像素,科技虽能制造幻梦,却无法取代我们在屏幕与碎梦中对诗意与真实的探寻。



左田东鼎 [加]《碎梦》,装置,2024


「策展人解读」


石堆逐渐压迫着影像的轮廓,屏幕的漏液中溢出故障(Glitch)与RGB三原色的光谱,黑白的幻梦在缝隙间悄然流动,撕裂了现实的光栅。科技的虚构与冷逻辑,是否能够替代对疾病的精准诊断和病因的深刻辨识,依旧没有定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艺术家在内外失衡的边缘游走,探索着屏幕、碎梦与诗歌之间那些难以言喻的微妙联系。


或许,正是这一片不断流动的“光影”与“无序”中,我们才能窥见一种在正与反之间闪现的灵光。而诗歌,作为一种更具温度的表达,或许正是我们解读未来的一种方式,透过它,我们不仅能触及存在的裂缝,还能在破碎与重建之间,找到提问的通道。




#12 孙凡浠 

完全沉浸时无法兼顾左右,认清全貌必须退后观望。





孙凡浠《解》系列,三屏影像截帧,2024


「策展人解读」


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用影像捕捉了西湖畔一系列景象:水面上的光辉,湿润的石板路,闪烁的灯塔……以声音为主导,通过叮咚铃响调动观众的视线在三个屏幕之间跳跃,带领观者的目光与思考在光影交织的画面中,时而游离时而凝视。


屏幕中的影像常常会陷入长久的黑暗,我们等待或是迷惘,竭力地试图从中窥见什么,却常常什么也没有找到。然而,正是在这看似空无的黑暗之中,光明会伴随那铃声的呼唤,突然在下一秒敲响视网膜的大门。那一刻,观众的眼睛与思维同样在这无尽的时空裂缝中游走,我们既是观察者,也终于成为了参与者。




#13 刘呗宁 

从无到有,从起到伏,起来一个尖尖,再落下去,之后呢?之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刘呗宁《十二水图跋》之一,和纸,铂金印相法,2015



展览现场



「策展人解读」


艺术家刘呗宁以铂钯印相技法创作了作品《十二水图跋》,使用五十余种不同的纸来印制同一帧图像,纸张的材质和纹理在艺术家反复的动作中对时间进行捕捉,不断地被“复制”和“重生”,似乎完成了一种关于自我(既是艺术家又是图像)的复制。水波的起伏既似大海的浩瀚与深邃,也似乎暗示着星辰的流转或尘土的漂泊。


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涌现、变化,成为无限生成与消逝的象征。一切的存在,或许只是无数次涌现与消解的循环,而这循环在每一次呈现中都自带着某种独特的、诗意的哲思,提醒我们关于时间和空间中的一切,提醒我们始终处在永不停息的流动之中。




#14 范献鑫 

可编辑的天空、计算生成的园林,表象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真实的意义被稀释或消解。“风景”要如何塑造我们的视听感知与记忆?


范献鑫《假山》,三屏影像,装置,2024


展览现场



「策展人解读」


当闪烁绿幕在眼前奏响无声的旋律时,行船来到了艺术家范献鑫的小岛,作品《假山》通过三屏影像和灯光装置,重构了园林、山岩、云层和博物馆等景观。运用三个章节描绘出可编辑天空与计算生成园林的意象。


灰色建模与闪烁绿幕的影棚对照强调了现实与虚拟、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张力,再现了生活中拟像的生产与变迁,探讨的是图像消费时代,“风景”对视听感知与记忆的塑造。






关 于 策 展 人 




马思琦(小北)  1996年出生于江苏苏州,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学士,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硕士,策展小组“未雨合作社(Pre-rain Cooperative)”发起人,2022年-2024年,担任ABI当代艺术调查局艺术总监。最近的主业是策展人,副业是厨子,偶尔也做点艺术创作调节一下节奏。关注文化艺术在不同生态环境与背景下对社会的入侵与反入侵。聚焦于以开放、轻松的研究方法打开当代艺术在策展中讨论的端口,以多维的表达方式链接不同艺术类型与受众群体,让生活与艺术在策展中牵手,走向具有现实意义的多元化未来。





郭珈汐    1993年生于辽宁大连,现工作生活于杭州。本硕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景观设计系、摄影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五个一批”文艺人才孵化项目摄影新峰人才、杭州市第十三批青年文艺人才。作品入选TOP20·2021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第四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2022年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图像·关系”第三届1839摄影奖获奖作品展、“影像西湖艺术现场”等,荣获DIPE国际摄影节主席联盟奖、丽水国际摄影节专家推荐摄影师奖等奖项。




| 延 伸 阅 读 |



两行诗河,照进来|第四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征集启事

预告|“两行诗河,照进来”第四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

研讨会预告|从看见开始:影像艺术的经验、技术与未来@浙江美术馆

直播预告|“两行诗河,照进来”第四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

在摄影艺术和数字艺术的交互中感知诗性精神——第四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中国摄影报|影像西湖:两条“河流”照见诗性精神

策展人解读版|小红书网红展“影像西湖艺术现场”@浙江美术馆






编辑审核 / 郭珈汐 李夏姗 胡钰旻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官方公众号 https://zjssyjxh.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