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以“两行诗河,照进来”为主题的第四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展览由浙江省文联主办,浙江省摄影家协会、浙江美术馆承办,旨在探索数字化、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山水影像与诗性精神的演化融通。《等平云雾(之一)》 陈吉楠
影像西湖艺术现场自2016年创设以来,围绕西湖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向,以诗性为探索方向,在第一届“非常西湖”中重塑图像观看,在第二届“行走观察”中弥合市井间隙,在第三届“来回 山居之间”中寻觅文人精神,完成了图像与观看、图像与生活、图像与人文三次影像的探索。而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数字文化已经全面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基于此,第四届影像西湖在共同关注人文山水、诗性精神的同时,特别探讨了图像与机制(技术)的辩证关系,聚焦新媒介、新技术为图像带来的新局面、新可能,以精品力作搭建传统意向与未来“视”界之间的通道。展览将面向公众开放至11月15日。《十二水图跋(之一)》 刘呗宁
本届影像西湖展览分“牧光之河”“无定之河”“浮光照影”三大板块,将西湖扩展为大水系概念,构建出两条虚拟河流作为线索,呼应主题。一条是游历于水面之上,将人文现实、山水图景与诗性精神、个体基因交织的“牧光之河”。另一条则是潜藏于水面之下,以数字艺术、智能交互与媒介激流、形式之问组构而成的“无定之河”。二者互相冲击、互相融合、互相反驳、互相依存。在来自中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的32位影像艺术家的作品中,这些时有时无、时而强烈、时而虚弱的辩证关系,通过山河、草石、天际和人类活动的碎片被一一承载和映照。展出作品涵盖了静态影像、装置、多媒体视频、古典工艺摄影、数字艺术、AI(人工智能)生成图像作品等,形态丰富,实验性强,引领观众感知创作者对于人文山水新的想象与思考。“牧光之河”板块聚焦“那些散落于人文山水中的灵光与神韵,以及在时代洪流中坚守的东方审美心境与哲思”,汇集了张斌、陈秋、内田里奈、王海江、朱婧、陈吉楠、张北辰、宁雨晰、胡为一、刘畅、左田东鼎、孙凡浠、刘呗宁、范献鑫的作品。“无定之河”板块则体现出对传统艺术界限的反叛,以及对未来诗性影像可能性的探索,集中呈现了金明宗、刘佳玉、陈澍、陈抱阳、胡介鸣、冯昊、武子杨的创作。“浮光照影”板块展映的5件视频装置作品——陈亚勤、娄志阳、施佳杰合作作品《堆栈城市》,马超、李思雯、胡献文、安旭升的《诗影》,张南西的《空间塑造》,余昊、芦怡然的《回声》,邵梓杰的《西无观记》,则以诗意的影像语言带来对现实的叩问,在“两行诗河”中闪烁出时代思考的光彩。《山腹短歌(之七)》 宁雨晰 展览凸显出新技术加持下影像作品更加多元的面貌与立意。范献鑫的影像装置《假山》用算法编辑天空和园林,探讨数字风景如何塑造人们的视听感知与记忆。武子杨作品《巴石河2030-6plus》利用CG渲染构建了一条来自2030年的河流,模拟了一场未来世界的生态危机。陈抱阳作品《翩翩》则是将代码输入两个巨大的机械臂,机械臂拉扯的轻纱在空中摇曳,以精密的曲线与波纹承托着光影,呈现了影像艺术丰富的延展性与可塑性。与此同时,展览还提供了一个可观、可坐、可游、可玩的沉浸式影像艺术现场。观众站在胡介鸣的三屏互动影像《水上水下》前,影像内容会根据观众距离的远近而变化。在展映空间,观众可以坐在围绕作品内容的蒲团或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沙发上,沉浸在视觉与身体交织的观影体验中。展厅内围绕作品展开风格化的置景,并在出口处特别定制主题印章,吸引观众在观赏之余拍照打卡。《水上水下》 胡介鸣
参展创作者陈吉楠认为,影像注定是一个无法与科学技术彻底决裂的艺术门类,图像技术的不断演进会带来崭新的视觉体验,为艺术表达提供更多的方法。但新与旧本就是一对悖论,人们常常会从对技术的新奇崇拜转向试图与之分割,远离技术之乡,最后却又远游而归,图像的生产路径不断受到技术变革的挑战,对此抱以远游归者的状态或许不失为一种答案。就像影像西湖艺术现场,虽然以西湖为名,但时至今日早已摆脱景观文化的束缚,作为创作者的我们也早已走出影像西湖概念的版图,以一种游牧的状态不断拓展影像的边界。这是一种技术的回归与精神的出走,它与此次展览的主题“两行诗河”概念是一致的,彼此是流动着的、暗合的,交织而共鸣。《SWORDSMANSeries(笑傲江湖系列)》 金明宗 [韩]
策展人马思琦希望艺术家们可以从视线前出发,但也从看不见处看起,让两行诗河无阻碍地照进真实的世界中,也照进世界的真实里。开幕日上午,围绕本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的展览,专家学者与参展影像艺术家开展了“从看见开始:影像艺术的经验、技术与未来”为主题的学术研讨和创作交流,探讨影像艺术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如何更深入地将诗性思考与智能交互结合,引导观众超越机械观看,重新发现自我与世界的联结,探索感知与表达的深层路径。“西湖究竟是一个‘场所’,还是一个‘主题’?”担任研讨会主持的高初首先借用哈佛大学艺术史与建筑史系教授汪悦进的观点,引出此次研讨与展览的内在关联,唤起对自然山水的再现与诗文山水的再造关系的思考。中国数字媒体和录像装置创作者胡介鸣提出了新技术介入对影像叙事时间维度的扩展,并指明技术的双刃剑带来兴奋与挑战的同时,也在消耗能量与资源,他希望创作者们在“狂奔中回望”。策展人郑闻的交流围绕“摄影漫谈:像素、景观与虚假时间”展开,从思想家居伊·德波(Guy Debord)“虚假时间”的批判出发,生出对图像与影像生产机制、权力关系的反思。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陈研从个人研究领域出发,通过对西湖图像历史的考察,揭示其在不同时代下的文化意义与艺术价值。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宁佳以数字艺术为例,探讨当下策展理念的生成、传播、融合等话题,指出艺术曾经、现在、未来或许仍是媒介游戏的一部分。学者、策展人门婕聪从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出发,以一系列作品实例,分析摄影和影像艺术不仅具有自身的媒介特异性,更是人类探索生命意义的工具,呼唤具有浪漫精神的创作。学者、策展人张灏则从提示影像生产的处境、影像识别的困境出发,分析“去视觉化”与再造“观看”。评论家、策展人海杰基于个人围绕AI展开的创作与思考,提出“面对AI,主体性如何获得”的反思。探讨会现场,本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的参展者也加入交谈,不仅分享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做,乃至遭遇的困惑与瓶颈、获得的灵感与感悟,而且也从艺术与技术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对打破影像表达的单向维度、拓展视野和边界的展望。
| 延 | 伸 | 阅 | 读 |
两行诗河,照进来|第四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征集启事
预告|“两行诗河,照进来”第四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
研讨会预告|从看见开始:影像艺术的经验、技术与未来@浙江美术馆
直播预告|“两行诗河,照进来”第四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
编辑审核 /郭珈汐 李夏姗 胡钰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