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照影
「未被定型的视域之流,其上浮光点点,穿照河面……」
一种未曾凝结的力量,带有独特的诗意与叩问。他们被悬置于两行诗河中若隐若现,在浮沉流转中烁闪时代思想的火花,以及艺术家的真实与坦诚。
#1 陈亚勤、娄志阳、施佳杰
灯光与声音各自以独特的方式影响我对空间的感知与情感的联想。
陈亚勤、娄志阳、施佳杰《堆栈城市》,影像,6'17"
「策展人解读」
#2 马超、李思雯、胡献文、安旭升
艺术中的每个人都是群体生活的诗意化表达的象征。
马超、李思雯、胡献文、安旭升《诗影》系列,影像,6'17"|5'57"
「策展人解读」
艺术家马超、李思雯、胡献文、安旭升通过解构汉字书法和文字堆叠控制墨色,创作了《诗影——富春山居篇》,将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分成三个篇章进行汉字“书法”符号的解构设计,展示人生的“启”“兴”“离”三个阶段的不同境界,是对中国诗画数字化解构的新尝试。
同时,他们在《诗影——兰亭集序篇》中构建出一个现代休闲空间“兰亭公园”,以全景监控的显示器画面视角着重描绘了此地一天之中出现的代表人物,向观众展示了当代人休闲生活的一角。
#3 张南西
个体如何在信息过载的混乱中寻找自我 ?
张南西《空间塑造》,影像,4'23"
「策展人解读」
艺术家张南西通过视觉符号探讨全球信息过载下个体寻找自我、对抗外界认知规训的过程,以及消费文化对身份构建的复杂影响,作品融合了AI算法图形和投影体验。
#4 余昊、芦怡然
我儿时的故乡变成了一条河流。
余昊、芦怡然《回声》系列,影像,9'03"|4'10"
「策展人解读」
艺术家余昊、芦怡然作品《回声》以河南商丘古城的拆迁改造为背景,表达了对古城原住民的迁徙和故乡消逝的深情。通过搜集废墟中的石头,象征性地重构社区记忆,并最终将石头投入河流,象征失去的归属感。
#5 邵梓杰
有和无,正如同山海变换中的不系之舟,它们之间的边界可以是模糊的,甚至互相转换。
绍梓杰《西無觀記》,影像,1'25"
「策展人解读」
艺术家邵梓杰自2019年起探索西湖,创作了作品《西無觀記》。他试图通过构建“西无观”的意象,消解古籍中的旧景与现代消费主义的冲突,以故事连接遗迹与意境,试图让观众重新体验西湖的文人情怀。
| 延 | 伸 | 阅 | 读 |
研讨会预告|从看见开始:影像艺术的经验、技术与未来@浙江美术馆
在摄影艺术和数字艺术的交互中感知诗性精神——第四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只剩下4天!
编辑审核 /郭珈汐 李夏姗 胡钰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