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路:当下的 “中国摄影”,暗流涌动!

乐活   2024-11-17 18:31   浙江  


杨福东的摄影作品


从唯美、创意到观念,摄影的艺术创造才是独一无二的,才是无可替代的——客观的真实被心灵的真实所替代,往往更接近于个体的客观存在!这样一种看似悖论的说法,如同透过一个镜面,看到了摄影本体论的另一种可能。

因为摄影和人类的感觉并非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摄影只是延伸了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进程。





当下的中国摄影,暗流涌动,要想在一篇短文中梳理其复杂现象,一定是勉为其难的。但如果就唯美、创意和观念这样一条思路延伸,就可以看出其有趣的走向。

当我们从摄影的哲学本体论出发,坚守摄影对于客观现实记录的底线,也许是最大的热门。也就是说,无数中国摄影人在新闻和纪实的范畴,通过照相机现场目击和尽可能的客观呈现,让这个世界才在真正的意义上成为可以通过视觉“触摸”的真实存在——尽管这样的真实多多少少也离不开主观的介入(但是更看重其主观介入的批判力量)。

邱志杰的作品


无数经典案例都以强大的启迪,激发着无数年轻的后来者,为纪实摄影的深度和广度添砖加瓦——这已经不是这篇短文能够包容的空间,这里想说的是在纪实之外的唯美、创意和观念……

先说唯美,中国摄影当下存在的最为普遍的现象,呈现出大众娱乐和沙龙唯美的鲜明特征。无数人将照相机或者手机作为一种瞬间即可灵活操控的工具,随心所欲地留下世界“美”的痕迹,比如“大美中国”之类的影像之“浩浩荡荡”,就是这样轻而易举地“制造”出来的。


王庆松《我能跟您合作吗? 》


这样一种表面化的、缺乏深度思考的“通俗摄影”宣传,对于提升吾国吾民的自信心,自然是功不可没的,作为自娱自乐,也是不可或缺的。问题是,非有那么多执迷不悟者,硬是将这样一种浅显的“美”上升到当代摄影的高度,认为这是摄影艺术的唯一正途,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

碰上一片云海按下快门就以为是自己的创造,看到一抹光影就夸夸其谈说是别人都看不见的……久而久之,摄影就被堕落成摄影界文人骚客的遮羞布,转而又成了艺术家的桂冠!

这时候摄影的本体语言,表面上看也似乎和审美关系纠缠在一起——从一开始摄影模仿绘画为了求其生存之道,到后来盲目地认为摄影可以超越绘画而达到理想的境界,你无法想象(尤其是在中国摄影界)摄影一旦离开了传统的、简单的唯美,还有什么可以生存的空间。

所以顾铮才说:

他们更多的是将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文人情趣直接延伸到了印相纸上,对摄影的本质与语言探索并无自觉的追求。晓风残月、良辰美景,仍然是中国的沙龙摄影们最为集中的主题。


赵半狄和熊猫的故事


洪浩的《我所认识的Mr.Hong》


好在还有创意摄影的探索——真正意义上的创意摄影,就是在画意唯美的基础上将其形式的表现力向更具摄影特征方向推到极致的一种样态。创意摄影在稍稍远离画意唯美空间之后,强调了摄影本身固有的视觉特性,在唯美的基础上撑开了求变的大旗。创意摄影更希望借助摄影技术突飞猛进的强大后盾,以摄影的方式将画意唯美之色彩做得更为当代一些。


或者说,对于创意摄影而言,重要的就是一个“意”,也就是尽可能将美的形式变为有意义的作品,把个人的想法融入照片里。比如连续几届中国伯奇杯创意摄影大赛,以及第一届特想杯创意摄影大赛等,就是力图在简单唯美的基础上,提升到创意的空间,作品独特内涵总是成为让人惊喜、值得玩味的焦点,对于具有突破性的、创造性的摄影表现形态,正是将其“意”推向更高层次的助燃剂。或多或少,创意摄影的这一表现形态也在向观念性的空间靠拢。


朱浩作品



从更高的层面上,我们来到了观念摄影的空间。


作为当代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观念摄影最为本质的价值意义,不是建造出一座座供人膜拜的艺术神殿。除了美学价值之外,摄影更强调其内容意义和对社会话题的介入。面对社会、政治力量带给人们的恐惧和偏见,面对社会矛盾所交织成密密麻麻的网,摄影以其迅捷而独特的媒介手段,将这些话题所编织的无形的网提炼为影像,成为人类视觉的具象化。


中国的观念艺术摄影,始于80年代初期,但是直到80年代末也只是处于一个非主流的状态。直至进入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中国当代观念摄影才有了新的发展空间。随着摄影作品市场化的时代到来,中国摄影家进入国际市场的作品,最主要的正是具有当代摄影特征的实验性作品。


朱浩作品


这些作品包括刘铮的《国人》系列、庄辉的《为利沃尔顿制作的风景》、王劲松的《标准家庭摄影系列》、洪浩的《清明上河图》、缪晓春的《宣传广告》等等。不管媒介如何评价这些曾经不被中国摄影主流看好的大胆实验,这些摄影家的努力并经证明了中国当代摄影在世界的地位。


近年来,中国观念摄影的生态得到了良性的发展,比如在朱浩具有实验性的作品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人的影踪,但所有被他刻录在胶片上的城市文化的印记,如广告图像、涂鸦、符号、遗物、建筑等,意在表露人的欲望、幻想与创造力。在他的镜头中,景观获得了自足性与自主性,而空间则蜕变为压缩、凝聚了时间、欲望、想象与记忆的历史容器。


朱浩作品


而杭州女艺术家储楚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黑白的影像,让人感到了一种挑战的力量,也揭示了艺术创造力可能的走向。


借助想象的空间,借助梦幻的力量,对现实的可能性进行拼贴重组——比如那些惊人的工具,就逼得每一个观看者不得不思考生活本源的价值,从而对司空见惯的世俗感受到莫名的荒诞。


储楚作品


储楚作品


储楚作品


储楚作品


还有卢彦鹏的《灵魂出窍》系列作品——当年他在平遥后花园的布展空间一个人静坐几个小时沉思冥想的结果,会是那幅悬挂在桥上的天鹅和水面倒映的奇趣,或者就是30块镜子拼贴成的天安门,并且从缝隙中冒出的小草所构成的魔幻……


重要的是创造力的空间在平遥有了一个合适的土壤,生命力的拓展和延伸自然就有了无尽的可能。


卢彦鹏作品


卢彦鹏作品


卢彦鹏作品


最近成都当代影像馆的首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评选出的十位具有广泛影响力、优秀洞见、艺术才华的“杰出摄影艺术家”:马良、刘铮、张大力、张克纯、张晓、张巍、洪浩、宗宁、金平、缪晓春。


而这十位艺术家中绝大多数都是以观念摄影形态所见长,其中金熊猫摄影艺术大奖的获得者张克纯,则是在看似纪实的景观摄影中,注入了当代的观念形态。


张克纯《北流活活》之一


张克纯《北流活活》之二


张克纯《北流活活》之三


张克纯《北流活活》之四


张克纯《北流活活》之五


张克纯《北流活活》之六


正如评委顾铮在颁奖词中所言:

过去十多年来,包括其最新作品《中国》在内的张克纯的所有观看,都聚焦于人介入的、被人改变了的自然风景。通过这些倾注了他的个人观点与观念的风景,他向我们展示了在文化和自然的双重作用之下的中国景观之变异,并且以其独特的摄影语言风格,呈现了他与自然的对话与关系,以及体现在这种关系中的人文立场。

从唯美、创意到观念,摄影的艺术创造才是独一无二的,才是无可替代的——客观的真实被心灵的真实所替代,往往更接近于个体的客观存在!这样一种看似悖论的说法,如同透过一个镜面,看到了摄影本体论的另一种可能。

因为摄影和人类的感觉并非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摄影只是延伸了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进程。



| 作 | 者 | 简 | 介 |





林路著名摄影理论家。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摄影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辑审核 /郭珈汐 李夏姗 胡钰旻

来源 / 兰阇(ID:qdlanshe),原载于2019年8月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官方公众号 https://zjssyjxh.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