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深山精心育桃李
躬耕教坛丹心写春秋
市级优秀教师张国东的故事
张国东,1974年4月出生,1995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入职下营中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生物高级教师,扎根山区教育达29个春秋。曾获天津市优秀班主任、天津市市级骨干教师等殊荣,入选天津市中小学领航培训工程学员。2024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教师,9月10日参加天津市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作为班主任,他努力把所带班级建设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他提出灵魂在场的班级管理模式,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按教育规律教育学生。每接手一个班级,多措并举塑造班级精神。通过制定班规、唱班歌、高呼班级口号和每日宣誓等方式激励学生。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培根铸魂,筑牢立德树人的根基。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等,丰盈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分享励志故事活动,点燃学生求真向善的热情。所带班级多次获得校级、区级三好班集体荣誉奖号,2008年9月,评为天津市优秀班主任。2019年2月,在《江苏教育》杂志发表表班级管理方面论文《论班级QQ群中家长主体性作用的发挥》,2020年5月,在《教书育人》杂志发表家校共育方面论文《家校合作让“素质教育清单”落地开花》。
作为生物教师,他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设置问题链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核心知识。注重培植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创学”,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超越原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感,而上升到通达智慧、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他充分挖掘生物学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传统文化育人价值、生态环境保护等,多层次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党情、国情、世情、民情,增强政治认同。2018年11月,做市级展示课一节,题目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023年7月,在天津市第十届双优课评选活动中主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评为市级优质课。2020年12月,做区级示范课,课题为《生态系统的结构》;2021年7月,做区级展示课,课题为《“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2022年5月做区级精品课,课题为《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023年5月做区示范课,课题为《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2024年5月思政课评选活动中主讲示范课认定为良好等次,课题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工作之余,他勤于反思,善于把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人或事记录下来,善于把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当成课题进行研究。先后主持完成《提高学生自主成长和自我教育能力的研究》和《农村中学生物教研组和教师团队建设的研究》两个市级科研课题。他撰写的论文《打好寒假高考复习组合拳——以生物学科为例》《生物学:多环节科学使用高考真题》分别发表2023年1月6日《中国教育报》和2023年11月9日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2021年12月,他参与编写《聚焦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实践研究》一书,由天津科技技出版社出版。2023年8月和2024年8月,他连续两次主编《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学习质量监测》一书,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为市级骨干教师,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19年和2021年参加高考阅卷工作。对高考备考进行系统研究,相继开展《高考备考讲座》、生物学科高考试题分析》等。2018——2019学年和2019——2020学年度,承担第六周期继续教育度生物学科培训工作,为全区生物教师开展《高中生物实验与创新研究》和《从“深度学习”到核心素养》等专题讲座,为高三教师开展《二模试卷分析暨高考冲刺备考建议》的讲座。
作为教研组长,无偿帮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指导青年教师刘佳玉在蓟州区青年教师微课评选中荣获优秀奖,所做微课《生长素的两重性及举例》录入“蓟州区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项目成果——《优秀微课集》。指导徒弟刘素梅老师2021年12月主讲《物质循环》示范课。指导刘素梅、刘佳玉等老师一起参与市级科研课题《农村中学生物教研组和教师团队建设的研究》研究和结题工作。2023年7月,指导刘素梅、刘佳玉等老师在天津市中小学第十届“双优课”评选活动中获生物学科同伴协作奖。
他说,一切成绩都属于过去,今后要从“牢记教育初心、坚定从教信念、匠心哺育桃李、永葆拼搏姿态”等四个方面践行教育家精神,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谱写“强国有我”新篇章。
排版:孙茹
审核:王宝江 纪红芹 张志远
蓟州区下营中学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