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教育规划 |留学申请服务
我们是 Vicky 和 娜娜
撰文|Vicky
编辑|娜 娜
出品|Vicky在英国
*版权声明:Vicky在英国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近和医院打交道比较多。从前我曾写过几篇文章,介绍在英国生孩子的经历(《链接:在英国生孩子》),以及在英国做手术,甚至器官移植的相关内容(《链接:器官置换》)。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英国的就医环境,主要是一些普遍的体验和感受。
在英国就医,通常不能直接去医院,需要先通过社区医生(GP)的转诊才能前往医院,当然急诊情况除外。所以,我每次去医院时,都是提前和医生预约好的。只需按时或者提前十分钟到达即可。因为是预约制,人不会特别多,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按时见到医生,或者最多等上二十到三十分钟。到达医院后,前往对应的科室,向接待处的工作人员登记一下,就可以坐下来等候了。现在很多医院还有自助登记机,输入名字、生日和邮政编码就完成签到了。除了抽血的地方人稍多一些,看医生的人通常不超过十几个,而且有多个医生同时接诊,所以轮到自己的时间很快。我最近去了三家不同的医院,最长的一次等了一个小时,其余的都很快。
英国的医院环境安静,没有国内医院常见的刺鼻消毒水气味。门诊医生通常穿着自己的衣服,而不是我们熟悉的白大褂。他们的着装风格是“smart casual”(简约正式),只要不是牛仔裤或运动鞋,其他休闲装都可以。叫到你的名字时,医生会亲自出来迎接,先自我介绍,比如“我是你的主治医生某某”,如果有护士或助手在场,也会介绍每个人的身份和名字,这样你会非常清楚谁在为你看病。有趣的是,外科的顾问医生(Consultant)的名字前缀不是“Dr”,而是“Mr”,这一点让我感到意外。
如果检查或治疗需要有助手在场,比如男医生为女性病人进行妇科检查时,通常会有一位女性护士在旁协助。我记得以前做医疗翻译时,有位中国女士向男医生说自己肩膀疼,然后直接把衣服脱了。虽然在国内这是很正常的行为,但当时那位男医生吓了一跳,马上跑出去叫了一位女护士进来。这位中国女士不明所以,我只好解释:在英国,医生很少要求病人突然脱衣服。如果需要,也会事先沟通好,避免任何误会。
如果需要住院治疗,每天早上会有接班的护士来做基本检查。同样地,他们会先自我介绍,告诉你当天由谁负责照顾你。每天早上还会有送餐的工作人员送来菜单,让你选择早、中、晚餐的菜品。虽然对我们来说很多食物不太合口味,但对英国人来说都是美味。我记得某天早上我什么都没点,送餐的工作人员劝我多少吃点东西。最后我选了英国奶茶和烤吐司,但奶茶里加了糖,吐司也不脆了,结果还是没吃。但如果不挑食,像英国人一样满足温饱,选择还是挺多的。
我住院时,对面床位是一位大约80岁的老太太。一天晚上,她从塑料袋里拿出饼干吃得津津有味。第二天是她的生日,也是她出院的日子。因为入院时需要填写是否独自居住等信息,护士们知道老太太回家后会是一个人生活。于是,几位护士凑钱为她买了一个生日蛋糕,我也分到了一块。看到这样的场景,真的很感动。护士们还安排了社区护理人员定期去探访她。原本老太太中午就该出院,但医院安排的接送车迟迟没到,她一直等到晚上快八点,最终由护士推着轮椅送她下楼。
当然,医院里也不总是平静祥和的。我曾在观察室醒来时,被一位约60岁的白人男性的喊叫声吵醒。他坚持要躺平睡觉,但医嘱要求他抬高头部以帮助呼吸。他一直大喊大叫,无论护士怎么解释都不听。后来主管医生来了,用了较严厉的语气,总算让他安静下来。
英国的医院里还有专门的祈祷室,供有需要的人使用。但我更喜欢医院的咖啡馆,至少可以坐下来喝杯咖啡或英国茶,再来一块甜品,给自己片刻的放松和愉悦。
--- ---
去年夏天的时候回国,才知道有超过50%的中学生没有高中可以读,或者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如果你家境中等,能负担得起约二十万元人民币一年,英语还可以,有个名校的大学梦,也愿意努力,就跟我们联系吧!来英国读个高中的预科,再读两年高中 (A LEVEL)考上全球排名前200 的大学不是梦!十年后在职场上,超越你的学霸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