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伦敦跟印度人打交道

文摘   2025-01-14 07:30   英国  
分享英国趣事 |介绍英国文化

提供教育规划 |留学申请服务

我们是 Vicky 和 娜娜

撰文Vicky

编辑娜  娜 

出品Vicky在英国

*版权声明:Vicky在英国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近,有一个从前没有见到过的景象,就是“去印度化”。从前的西方世界,对印度是赞誉有加,确实在美国,印度人混得风生水起,苹果的CEO库克是印度裔,从谷歌母公司ALPHABET到微软,IBM,Adobe等,印度裔领导者在全球的科技行业担当的都是领导者的重任。但最近,突然出现了“去印度化”的趋势。我不是科技行业的从业者,不知道这股风的来源,但可以聊聊我在英国伦敦跟印度人打交道的一些经历。


印度人在西方国家混得风生水起


我第一天到达英国伦敦的时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第一印象,就是伦敦的国际化。为什么这么说?只要看大街上人们的穿着就知道了,有穿着黑色布卡,就是黑色罩袍的穆斯林,有穿着鲜艳印花的非洲女人,有包着头的印度锡克教男人,有围着阿拉法特围巾的中东人,当然也有穿着传统印度服装的印度人。大街上什么肤色的都有,非洲人、亚洲人、欧洲人、黑人、有色人种,当然更多的是白人。



那时候我就是个留学生,支付完学费,兜里的钱就不富裕了,在学校里认识的沈阳同学,介绍我跟她的房东联系,她的房东是印度人,住在国王十字区域最好的地段,就是国王十字的麦当劳后面,属于这个区域的中心地段。当然,这个印度家庭并没有房子的所有权,因为他们住的是英国政府给穷人的廉租房。是的,英国的廉租房都分布在各个区域,包括最好的肯辛顿和切尔西区。按说廉租房是给他们自己住的,按家庭的人口分配的,但印度人会让孩子挤在一间房,然后把多余的房间租给他人,以便增加自己的收入。但因为是廉租房,政府有政策,不可以再分租出去,所以,只能是偷偷的租给学生,或者其他人,当然,为了不被政府发现,租客的行为会受限,比如不能有访客登门,以减少被邻居举报的机会。


伦敦市中心国王十字麦当劳后面的维多利亚外观廉租房

英国的政府廉租房council house


说好了租金,就搬进去了,当时急着找房子,因为到达伦敦的时候住的是B&B,记得是35 英镑一晚,按当时的汇率,起码四百多人民币,B&B就是床(Bed)和早餐(Breakfast)两个单词的首字母,是比较便宜的酒店。我的房东家里有四口人,夫妻两个,还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都很小,但因为人口结构,分到了三室一厅。他们家所有的人都挤在一个房间,把另外的两间租给了我和我的同学。

B&B 就是提供床位和早餐的经济型酒店


她家的特点之一就是锁多,外面有四个锁,两个暗锁,两个明锁,得记住开锁的顺序,但里面还多了一道插销,如果失火的话,慌乱中开锁的时间一定不会短,这是一个安全隐患,实际上伦敦的治安是很好的,而且她家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后来跟很多印度人熟悉了才知道,几乎每户人家的门上都会有两到三重锁,这可能是他们的习惯吧!


女主人是在英国出生的,她的父母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来到了英国,刚开始几年还好,努力的工作,然后生孩子,我见过的就是五个,可能还有更多吧!女主人在英国接受的教育,读完了中学,但成年之后,居然回印度结的婚,据她所说,她先生在印度的时候是一名律师,她先生就这样来到了英国,但他竟然不会英语,我怀疑他从前的工作应该不是律师,因为英语也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如果是律师的话一定会英语的。有意思的是,尽管男主人不会英语,来英国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大约6年,但在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男主人做主,所以,我们有任何问题,都要跟女主人沟通,再由她去跟男主人交流,然后告诉我们他的答案。有时候就大家一起说事,女主人当翻译,但完全没有决定任何事情的权利,都要等男主人来做决定。


众所周知,印度的性别不平等现象非常严重


住了几天就发现奇葩的事情,浴室里有几个盆,也有小桶,我以为这些东西就像我们中国人一样,可能是晚上洗脚用的,因为政府的廉租房里,设施齐全,而且,虽然名字是廉租房,只是住户支付的租金少而已,房子本身很漂亮,是维多利亚式的淋浴,浴缸都有。当然也有马桶,但他们的孩子大便的时候,居然是拉在盆里的;明明有淋浴的喷头,却要站在浴缸里,把热水放进桶里面,再拿一个塑料瓢从桶里盛水浇着洗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难以忍受的,是咖喱味,我每天出去上学的时候,最担心身上是否也有咖喱味,因为咖喱粉和洋葱,大蒜一起煮的时候,即使我没有吃咖喱,那个味道是会吸附在人的皮肤和衣服头发上,他们好像也没有个规律的作息时间,白天孩子睡觉,晚上一直闹腾,也许,跟男主人的工作有关系,他因为没有语言能力,只能在印度餐馆的厨房里工作,每天下班很晚,回来的晚,自然睡的也晚,孩子就跟着习惯了。


咖喱是印度菜的灵魂,它的气味会吸附在衣服、头发、皮肤上,挥之不去


很快我就搬离了这个地方,跟他们就再也没有交集了,后来又在工作中认识了很多印度人,还跟我儿子的同学阿沙的印度妈妈成为了朋友。阿沙的父母在60 年代就来到了英国,一直生活在伦敦,阿沙是在伦敦出生的,她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父亲在印度就受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在伦敦布兰特市政厅工作,后来还做到了市长的职位。母亲也在带大了孩子之后,重返工作岗位,在英国的邮局工作,是一个普通的管理岗位。阿沙兄妹三人都读了大学,大哥是电视购物频道的导演,弟弟是做IT行业的,她自己也曾经是UCL的讲师,现在为BT的高管,阿沙一家应该是成功的生活在英国的印度家庭的代表吧。他们勤奋,都受了良好的教育,工作也不错,得到了一个好的职位,就会关注下一个机会,然后就把自己的三朋四友都拢到身边,即使自己没有合适的熟人,也会把机会留给前来求职的自己人,所以,一个公司有一个印度人,就很快会有一群印度人。

因为孩子的关系,有缘和阿沙的印度妈妈成为了朋友

公司有一个印度人,就很快会有一群印度人


我中国的钢铁公司工作的亲戚给我讲过一件事:钢铁公司曾经有跟印度的技术交流工作,印度人对公司的安排什么都满意,却不满意中国的厕所里面的蹲坑,每次有需要的时候,就要求公司给派车回酒店,仅仅只是为了上厕所,但来交流的人很多,英国人,美国人都有,大家都能克服,虽然嘴上也说很不习惯这样的如厕方式,但没有任何人会提回酒店这样的不合理要求,只有印度人!你觉得是他们不能克服吗?肯定不是,心理上的原因吧!

中国的蹲坑厕所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还有一次在朋友家吃饭,在座的有一对印度夫妇,闲聊的时候她就说她的种姓是最高级别的,而她的先生是很低级别的,夫妇两个都在伦敦工作,都属于高收入群体,何况当着大家的面说丈夫是低种姓,还是在伦敦谈论这种事情,真的惊掉了我的下巴!


印度种姓制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时代


我的先生多次去过中国,至少去过不少于十次吧!去年他第一次去印度旅行,去了孟买和周围的小城市,回来之后告诉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印度没有什么可以跟中国比的,起码作为一个旅游者在表面看到的,跟中国的差距不是几十年就可以赶上的。

印度孟买现如今仍然有贫民窟


综上所述,印度人在英国社会的表现是复杂而多面的。一方面,他们凭借勤奋和教育优势,在医学、法律、科技等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英国社会中成功的一群人;但另一方面,一些文化习惯和行为方式与西方主流社会存在冲突,也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隔阂和误解。当前“去印度化”的现象或许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认同与融合的挑战,也可能受到政治、经济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无论如何,印度文化的多样性和影响力不容忽视,而这也是多元文化社会需要面对和包容的课题之一。





---  ---





去年夏天的时候回国,才知道有超过50%的中学生没有高中可以读,或者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如果你家境中等,能负担得起约二十万元人民币一年,英语还可以,有个名校的大学梦,也愿意努力,就跟我们联系吧!来英国读个高中的预科,再读两年高中 (A LEVEL)考上全球排名前200 的大学不是梦!十年后在职场上,超越你的学霸同学!





----- The End -----

2025学年入学申请正在火热进行中,需要了解更多英国学校、学习、生活等信息,欢迎联系我们。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加微信咨询




Vicky在英国
英国教育顾问 Vicky老师和 娜娜老师,分享对国际教育和青少年学习、成长的见解;介绍中英文化的不同,分享英国的趣事,为8-18岁学生的教育规划、升学选择、英语学习提供思路、视角和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