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又一年中秋,你吃月饼了吗?

文摘   2024-09-17 07:30   英国  

分享英国趣事 |介绍英国文化

提供教育规划 |留学申请服务

我们是 Vicky 和 娜娜

撰文Vicky

编辑娜  娜 

出品Vicky在英国

*版权声明:Vicky在英国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一个月前就在伦敦的中国超市购物时,看见月饼,知道中秋快到了。得查了日历才知道,今年的中秋是九月十七日,就是今天。

真的感谢微信的存在,否则我们这些在外面的人,根本都不会记得这些传统的中国节日和节气。虽说我们的手机上也都有日历,但记录的都是英国的节假日,比如bank holiday、万圣节、圣诞节、复活节等。

我刚来伦敦的时候,伦敦当时也会有月饼可以买,但种类不多,二十多年前的伦敦,华人超市里的物品不是特别的丰富,月饼就一两种而已。当然,那时候是穷学生,也不会舍得买,所以,很多年我在伦敦,把中秋节这个事情都忘记了。

小时候过年过节是一年中的期盼,我的老家在陕南的一个地级市,中秋的时候要吃栗子鸡,就是板栗焖鸡。那可能是我那天最期待的食物,板栗的香甜和鸡肉一起红焖,觉得板栗比鸡肉好吃多了,嚼几下满口的金沙加上肉汁的余味,不枉期待了好久的八月十五。是的,在我的家乡,现在称呼中秋节的人很多了,但通常当地人还是愿意用八月十五,来替代中秋这个正式的称呼。吃完晚饭,出去玩一会儿,就回家来,一家人一起在院子里喝一壶茶,吃月饼,当然赏月是肯定的。

    我家中秋家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板栗焖鸡”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就会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的古诗文基础,就是在小时候打下的,都是在每一个这样的日子里,通过我父亲的口吟诵出来的。我们家里的人也很喜欢唱歌,一般这样的日子,最后都是在歌声中结束的,所以,我到音乐学院读书的时候,才发现很多要学的歌曲,小时候已经学会了。这个以后再叙述。

争议比较大的“五仁月饼”

那时候唯一不期待的就是月饼,家乡的月饼是那种冰皮五仁月饼,我非常不喜欢里面的青红丝,其实我已经不记得是哪五仁了,就是对青红丝记忆深刻,觉得青红丝让月饼变得很廉价和难吃。也不知道现在的家乡的月饼是否有改变。

爱上月饼是从我在海南工作开始,第一次吃到南方的甜咸味的月饼,一下子就知道了月饼就应该是这样的,不论是我最喜欢的双簧莲蓉月饼,还是红豆月饼等。记得1992刚到海南的那一年,中秋节前夕,朋友送了我一盒香港半岛酒店的月饼,包装精美,看着就垂涎欲滴。

半岛酒店的月饼礼盒,包装精美

不忍心一个人吃掉这么漂亮的月饼,刚好当时的海南邮政,推出了快递月饼的服务,那是个还没有快递这个概念的时代,当时广告说, 会在四天之内快递到全国的任何地方,于是就把月饼寄回家了,并嘱咐父母跟家乡的姑姑们一起分享这香港的月饼。我记得中秋的时候打电话问家里,月饼是否合他们的口味?可父母更关心的是快递费我花了多少?当得知我居然花了三十多块的时候,父母都觉得我太能花钱,太不会过日子了,还说这三十多元够给所有的亲戚朋友买月饼都还花不完。是啊,那个年代大部分人的收入就100多元,大学生毕业的起薪也就是160 元左右,寄一盒月饼就需要三十多元,确实有点离谱。可能甜咸口的也不符合陕南人的口味。但我记得后来二姑说,非常喜欢白莲蓉的味道。

广式双黄莲蓉🥮

在伦敦的晴朗的晚上,月亮就挂在树梢,特别的大,也特别的圆。估计是因为纬度高的原因吧,或者就是视觉上的错觉,感觉太阳和月亮都比中国的大一些,圆一些。如果说中国的月亮像个盘子,英国的月亮就像个脸盆,真的大一圈啊~这不是崇洋媚外,这是我看见的事实。

伦敦之前出现又圆又大的超级月亮
英国怀特岛的月亮

今天的中秋,我没有栗子鸡吃,板栗还没有成熟吧,但晚上我在伦敦自己的家里,也会坐在院子里,泡一壶茶,邀请天上的亲人,跟我一起吃一块月饼!


---  ---




去年夏天的时候回国,才知道有超过50%的中学生没有高中可以读,或者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如果你家境中等,能负担得起约二十万元人民币一年,英语还可以,有个名校的大学梦,也愿意努力,就跟我们联系吧!来英国读个高中的预科,再读两年高中 (A LEVEL)考上全球排名前200 的大学不是梦!十年后在职场上,超越你的学霸同学!



----- The End -----


2025学年入学申请已开启,需要了解更多英国学校、学习、生活等信息,欢迎联系我们。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加微信咨询




Vicky在英国
英国教育顾问 Vicky老师和 娜娜老师,分享对国际教育和青少年学习、成长的见解;介绍中英文化的不同,分享英国的趣事,为8-18岁学生的教育规划、升学选择、英语学习提供思路、视角和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