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女孩子们需要的关心不止于此
01
痛经的症状
痛经为伴随月经的疼痛,在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疼痛、坠胀,其他症状包括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泻、腰腿痛等不适,是女性常见症状之一。
就是说痛经
痛的不止是肚子
而是全身
有研究表明:约85%育龄期女性经历过痛经,其中38%的女性报告痛经严重影响了她们的日常生活。[1]
02
痛经的症状
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病因不明,多发生于月经初潮的几年内,不伴盆腔器质性疾病,即功能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有明确病因,因盆腔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经期腹痛,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感染、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宫颈狭窄、子宫畸形、盆腔充血综合征、阴道横隔等。
03
痛经的原因
在经期的时候,子宫内膜剥脱出血的同时我们身体也发生了以下变化:
① 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② 血管加压素及内源性缩宫素等物质增加可加重子宫收缩,引起痛经;
③ 精神神经因素如焦虑、紧张等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盆腔疼痛纤维导致痛经。
04
痛经的治疗
西医治疗
分为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主要是心理辅导,消除紧张情绪,充分休息,适度锻炼等。
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类药物等。
药物治疗虽然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
甚至在有基础疾病的情况下
造成不良的身体影响
所以务必遵医嘱,合理用药
有研究显示,下腹部热敷可缓解痛经,效果与布洛芬相当,且比对乙酰氨基酚更有效。[2]
所以,那句常用语“多喝热水”
是有那么一点点效果的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与外感六淫、情志、饮食、先天等因素有关,病位在冲任二脉和胞宫,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主要病机可以概括为
“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
治疗痛经重在辨明虚实寒热
若素体肝肾亏损,气血虚弱,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溢泄,气血由盈实骤虚,冲任、胞宫失养,故“不荣则痛”;
若由于肝郁气滞、寒邪凝滞、湿热郁结等因素导致的瘀血阻络,客于胞宫,损伤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故“不通而痛”[4]。
04
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
1
针灸疗法
2
艾灸治疗
艾灸具有行气、散寒、温通、补虚等作用,实可通,虚可补。艾灸燃烧时产生的近红外辐射有较高的穿透力,通过艾条与火热的温通效果,以加快经络传热与神经传递,由此对盆腔脏器产生热效应,改善微循环,缓解子宫平滑肌收缩,达到镇痛的作用。
3
耳穴疗法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密切,刺激耳穴,可以通经活络,调理脏腑,使脏腑气血运行通畅,从而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4
腹部铺灸
5
穴位埋线
6
足浴疗法
参考文献:
[1] Schoep ME, Nieboer TE, van der Zanden M, et al. The impact of menstrual symptoms on everyday life: a survey among 42,879 women. Am J Obstet Gynecol 2019; 220:569.e1.
[2]Akin M, Price W, Rodriguez G Jr, et al. Continuous, low-level, topical heat wrap therapy as compared to acetaminophen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J Reprod Med 2004; 49:739.
[3]中成药治疗痛经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41(12):1413-1425.
[4]冯晓玲,张婷婷. 中医妇科学(新世纪第五版)[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 99-104
扫码关注我们
蒋老师
18280063098
地址:彭州市妇幼保健院一楼中医科门诊
*原创声明,未经允许禁止抄袭、借用、转载。
【妇幼健康科普】
文丨刘 倩 中医科
医生推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