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家、家好
我、我、我叫小、小、小海
我我、我、我今年5、5、5岁、、了
孩子口吃、说话结巴
认为是语言发育不好
多教教他就好了
可真的只是多教教就能好的吗?
口吃俗称“结巴”,是一种言语流畅性障碍。口吃者在说话过程中,十分确切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却无法流利地说出完整意思。
可由后天习得、遗传、发展不均衡、神经生理学、环境-情感压力等引起。
口吃的类型
发育性口吃,是一种开始于儿童时期的常见语言障碍,指正常的语言流畅性和言语运动的构成发生障碍。口吃现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持续性口吃,即口吃现象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目前还没有科学的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孩子的口吃是会自发性恢复还是会长期持续,但是科研发现了一些持续性口吃的高风险因素。
如果孩子有以下这些情况
那么孩子更可能患有持续性口吃
家族口吃史 | 父亲或母亲或兄弟姐妹或其它家庭成员至今口吃 |
口吃时间 | 3岁半以后 |
口吃持续时间 | 超过6个月 |
性别 | 男 |
其他语言--言语延迟 | 语音错误、说话很难听懂或在指令上有困难 |
口吃的原因
1、遗传及先天因素
口吃患者的父母、兄弟、姊妹有30%--60%存在口吃现象。
2、运动与控制因素
口吃者存呼吸机制异常、喉部痉挛、肌肉协调性较差
3、与孩子情绪与心理状态有关
消极情绪是造成口吃的原因之一
孩子在紧张、愤怒、受惊、被嘲笑、被斥责等情况下都容易出现口吃,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因素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4、语言感知发展不协调
认知能力较弱的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存在差异,听觉方面的问题也会影响儿童对语言节奏的辨别能力从而导致口吃。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口吃
说话经常停顿:在100个词里,如果停顿次数≥6次。
停顿的情况:说重复说同一个字或者词、拉长声音、说不出话来、突然插进去别的话、或者纠正自己说的话等。
卡顿声音会拖长:说话卡壳时,声音拖得很长(超过1秒),或者虽然没有声音。
声音听起来很紧张:声音要么特别高,要么一直是一个调调,听起来很不对劲。
说话没信心:还没说话就开始担心会口吃,对自己没信心。
身体会有小动作:眼睛看来看去,不敢直视别人,手也会有很多小动作。
如果上面这些情况
孩子有3个或者更多
那就可能真的有口吃的问题了
口吃各年龄段总患病率:0.72%
3-17岁患病率:1.6%
2-5岁5%有口吃症状
其中75%--80%会在1-2年内自愈
最终形成1%的患病率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年龄大了口吃就会消失,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随着口吃发生时间的增加
口吃自愈率明显降低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咨询电话:028-86426124(儿童保健科)
【妇幼健康科普】
文丨 陈 珊 儿童保健科
医生推荐
门诊医生出诊表
点击图片即可放大查看
温馨提示:
1.医生出诊时间: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00。
2.医生出诊可能会动态变化,请以当日公众号出诊信息为准。
3.建议早于预约时间前30分钟到院签到候诊,就诊时间因诊疗速度不同有一定的偏差。
南部新城院区咨询电话:028-86239677 咨询时间:8:00-17:00。
新民东街院区咨询电话:028-86426036 咨询时间: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00(节假日除外)。
儿童保健院区咨询电话:028-86426124 咨询时间: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00。
如有意见或建议可以拨打
24小时值班电话 028-83883060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