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 | 虚空先生
述而篇第七⑪-⑫
⑪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⑫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说:富贵如果是可以求来的,即使去让我做执鞭之士,吾亦从之,我也是愿意的。 什么叫做执鞭之士?以前御车——就是驾车之人,驾车之人是有他自己的职位,是有俸禄的,但是地位比较卑贱。所以孔子说如果富贵可求,即使是让我做地位很低的驾车之人,我也是愿意的。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果富贵是不可求的,那么我还是做我自己喜爱的事情。
我们先来看“富”,每个时代致富的方式不同,在孔夫子那个时代——春秋时代,只有从政为官才能致富。所以古之读书人都是为了走仕途,都是为了从政才能富。
随着时代的发展,致富对应的方法不一样了。比如说在建国初期,流行铁饭碗,说有铁饭碗就可以致富了。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后,要想致富,可能要通过经商。到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可能做互联网行业更容易致富。
我们要讲这里的重点了,孔子说富贵如果可求,我做什么都愿意;但是如果不可求,我一定是从自己的爱好。这里孔子观点很明确,孔夫子认为富不可求。这里的“富”是一种外在的体现。
我们再把它延伸和富相等的,外在的名利富贵,外在的情感,他人对我们的认可,他人对我们的帮助,客户对我们的支持,这都是外在的东西。我们再来看看孔子说的,如果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好什么呢?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的好是古之圣贤的学问,是道,是内修。而不是从我们自己的所好,否则这句话就理解偏了。说我好打麻将,我好喝酒,那既然富贵求不来,我就喝酒打麻将算了。不是的,从的是道,一个是内修,是道,一个是外求,是富、是名、是利、是情感。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对应一下,这句话就好理解了。为何富不可求呢?举个例子,我们想做官致富,可不可求呢?我们想经商致富,可不可求呢?我们求感情,求他人爱我们,求他人对我们好,我们求名、求利,能求得来吗?求不来的。
比如说去做执鞭之士,说我去做驾车,可以让我们富贵吗?说我们去求经商,可以让我们富贵吗?不可以的,求不来,因为求的是那个表,是表象的东西,是外在的东西。而向内求就不一样了,向内修就不同了。
我要想致富,我不要把求放在富上,我要放在经营上,我想通过生意致富,我们要做好我们自己的生意,我们要服务好每一个顾客,不停地提升我们自己的技能,我把生意做好了,富自然就来了。
想求名也是一样的,想从哪个行业出名,要让自己内在有仁德、内在有智慧,掌握了这个行业的技能,掌握了特长,这个时候我们通过向内求,不断地自己努力,别人会看到我们、会认可我们。
感情也是如此。我们求他人爱我,凭什么呢?求他人对我们好,凭什么呢?但是我们向内却是可求的,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提升自己的魅力和智慧,这个时候自然别人就会爱上我们。
当我们有智慧的时候,喜欢智慧的人自然就会爱上我们,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当我们有仁德的时候,喜欢仁德的人自然就会看到我们,自然就会喜欢上我们。
我们做生意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这个人是平和的,让他人感觉是舒服的,是有修养的。有的顾客就会,因为我们的修养,因为我们的平和,而愿意和我们做生意;如果我们这个人是幽默的,我们这个人是有智慧的,别人就会因为幽默和智慧而和我们做生意;如果我们这个人是愿意帮助他人的,那么被帮助的那个人就会愿意和我们做生意。
所以这句话的核心告诉我们内在修养的重要性,一切我们都要懂得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因为向外求你是求不来的,并且也必不长久。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我们求来的感情,我们怎么会得到?只会让我们痛苦,并且即使你求来了,它又怎么会长久呢?我们是抬不起头的,我们是没有自己的价值观的。因为我们在不停地卑微地乞求对方。
包括我们现在的人际关系也是一样的,很多人都会讲你去到一个好的圈子,你就会变得优秀。实则不然,那个也是向外求,它是向外攀缘。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我们跟很多优秀的人,即使在某一种场合相识了,我们和人家匹配吗?如果不匹配,人家真的会愿意帮助我们吗?人家会和我们做生意吗?不会的。
我们换位思考更容易理解,看看那些身边不如我们的人,即使我们相识,我们会拿他当真正的朋友吗?可能只有用他的时候才告诉对方,我们是不会和他交心的。
因为大家的能量智慧,能力完全不匹配,所以要懂得与其向外求,求富、求名、求利、求情,不如向内求。通过自己内在的修养,通过自己内在的智慧,只要我们提升了,外面的那个东西它是自然而然就会来到的。
《大学》讲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当你有德的时候,外在的富自然就会被吸引而来,它是相匹配的。我们不停地向外求,只会让自己痛苦不堪。现在有很多人之所以生活得痛苦,就是因为向外求。
求老板不要辞退我们。与其求老板不要辞退我们,不如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求夫妻另一半不要离开我们,与其求他不要离开我们,不如让自己变得更有吸引力;求朋友对我们好一点,与其求朋友,不如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个时候别人有所需,自然就不会离开。向内求会让我们喜乐自在,向外求只会让我们痛苦不堪。
子之所慎:齐 、战 、疾。说孔子很慎重的事情有三件。第一件是“齐”, 斋戒 ;第二件“战,”战争,第三“疾”,疾病。我们先来看看在古时候祭祀之前,通常都是要斋戒的。
那么祭祀又分为大中小,大祭,通常是天子祭祀天地,及祖上的先王,要祭七天,中祭一般是天子,诸侯,祭山川,中祭通常祭五天,小祭就是庶民,普通的百姓,祭祖上祭三天,大中小祭祀七天、五天、三天时间不等,对应的斋戒的时间也不等。
那么大祭的时候,斋戒同样也是七天,斋戒通常是要注意几方面,第一,迁居, 要迁到偏房去住,因为不与妻妾同房,不行房,第二点饮食,戒酒、戒荤。不吃荤的东西,不饮酒;第三点戒乐,这几天是不能娱乐的。比如说歌舞、乐、还有一些比赛的、取乐的项目都不可以;第四沐浴。
斋戒通常有这四种形式,这是外在的形式,但是外在的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通过这些形式,是让我们这几日保持清净之心,自我反省,体现的是内心的诚,内心的敬,我们对这件事情,有没有敬畏之心。
比如说祭祀天地的时候,祭祀山川的时候,哪怕是庶民祭祀祖先的时候,通过这几天的斋戒,我要来思考,我要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清净,我要来反省——我有没有哪里不合德、不合于道,我自己内心是不是有诚意的?自己内心是不是有敬畏之心的?所以它通过形式是让我们内在保持清净,所以叫斋心。
孔夫子所慎重的事情第一个就是斋,他没有说慎重的事情是祭祀。不是祭祀是斋。而且也不是外在的形式,是看我们自己的内在是否有诚意,内在是否有敬畏,看看我们内在的态度。
并且在古时候不只是祭祀之前才斋戒,有重大的事情都是要斋戒的。举个例子,到年终的时候,去天子和诸侯那里汇报一年的政事,也是要斋戒的。为何要斋戒?让自己清净下来,反省这一年有没有什么过错,有没有哪里是不合仁义道德的。
第二件慎重的事情——战争。为何?孔子是不提倡战争的。因为战争必有损害、必有伤亡。
第三件事情疾病,因为疾病也是关乎人的生命,关乎人的死亡。我们再来总结这句话,孔夫子非常慎重的事情:斋戒、战争、疾病,这是外在呈现出来的事情。一个人外在慎重什么,是不是说明内在有什么。所以孔子慎重之事,正是体现了内在的仁、内在的诚、内在的敬、内在的德。
一个人内在有仁德的时候才不希望战争和疾病的发生。因为有伤亡,一个人内在有诚意,内在有敬畏,所以才会在意斋戒这件事情。
我们再往生活,当中延伸这句话,看看我们在意的事情是什么,就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有什么。比如说我们内在如果注重孩子的道德品行的培养 我们在意的是这个孩子懂不懂得爱,这个孩子遇事情懂不懂得包容,这个孩子懂不懂得和他人分享。
如果我们在意的是他的学习成绩,我们只会看考试考得好不好,考了多少分,考了第几名。在企业当中也是一样,有的人注重的是员工的成长,是员工有没有帮助客户的心,而有的人只在意的是业绩。说你业绩做得好不好,能不能给我创造价值,能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当我们看中的是利的时候,说明我们自己心中装的只有利益,如果我们看到的是能不能给客户带来帮助,可不可以给他人带来价值,这个说明我们自己内在是有仁德的体现,我们是谋道,而不是谋食。
《论语》当中讲:“谋道不谋食”。当我们谋道的时候,注重的是我们是否能帮助他人,给他人带来价值。如果我们是谋食的,只为利益,我们就所有的价值观的导向也都是利益,这说明我们自己的内心只有利益。
在选择伴侣的时候,选择感情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当我们自己内在如果是有仁德的,内在如果注重智慧的,我们就会看这个人谈吐是否风雅,这个人的价值观是否正确,这个人是否孝顺,这个人和他人打交道是否合适。
但是如果我们只注重他外在的学历高还是低,有没有钱,做什么工作的,家庭如何,这说明我们自己内心是有自己的价值匹配的,说明我们自己只重外在是否富有,而不注重他的内在,所以这句话同样在讲内外相应的道理。
当我们学习了《论语》,当我们懂得修身以后,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可以看到他内在有什么,就像我们这句话,我们看到孔子非常慎重:斋戒、战争和疾病,我们就知道内在有仁、内在有德、内在有敬、内在有诚。
本文稿,取自虚空济app线上课《论语》,主讲人:虚空先生。
整理 | 虚空编辑部
定稿 | 虚空编辑部
版权声明:本账号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每日直播
白天:07:00-19:00
晚上:20:00-23:00
虚空先生/学生们直播
分享学习和修身之道
抖音
快手
新浪微博:虚空先生
线上课程APP:虚空济
客服小济:15628903791(同微信)
咨询电话:13573193791(同微信)
预约小住:18615536701(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