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 | 虚空先生
㉕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孔夫子说,圣人,我是没有亲眼见到了,但是得见君子,这样就可以了。说没有亲眼见到圣人。我们看看孔夫子口中的圣人:唐尧、舜帝、周文王、周公,道全德备,称之为圣人,道德都是全面的。到了孔夫子春秋这个时代,孔子说圣人我是见不到了,但是能见到君子这样就可以了。
我们来思考这句话,孔夫子为什么会这样讲?会不会有人自己说自己是圣人呢?同时代的人,也不能说他是圣人。举个例子,孔夫子三次问礼于老子,他形容老子是天上的龙,不可琢磨、深不可测,但是也没有用圣人去称呼。所以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概念,圣人是要道全德备的,而且不是自己评价自己的,也不存在于当世。你做了多少合道的事情?做了多少合于德的事情?你利益了多少人?后人自有评说,天道自有评测。
同时我们反过来思考,这句话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立志成为圣人,但是也不要给自己那么高的标准。我们可以做一个躬行君子就可以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句话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非常地适用。
比如说我们学习了圣贤的文化,我们就会自责,说孔子讲的道很多地方我完全做不到。说讲颜回的“不贰过,不迁怒”,“其心三月不违仁”,这个太难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学习圣贤的文化,当然要立志成为圣人,去帮助更多的人,但是无论我们当下是什么样子的,坦然地去接受,并且努力地向前,做一个躬行君子,如此就可以了。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前面讲圣人、讲君子,都是来修身的、修己的、明德的。现在讲善人。何为善人呢?亲民的、帮助他人的、利益他人的、教化他人的,我们都称之为善。说善人我也没有亲眼见到,但是能见到有恒者这样就可以了。什么叫做有恒呢?就是持续地、永久地一直去做着帮助他人的事情。
这两句话都在给我们重复一个道理,就是躬行。我们要懂得不停地去做,去努力,这个就可以了。不光圣人君子如此,不光做一个善人要如此,看看我们生活当中的事情是不是依然如此?比如说我们做一个企业,我们要有自己企业的目标,要有自己的理想,要有自己的价值观,要有自己的愿景,但同时我们还要懂得坦然地接受当下,安住当下,恬然进取。
包括我们学习也是一样的,我们有志于成为一个圣人、贤人、君子,我们有志于去做一个善人,去亲民,去帮助他人,但同时我们也要懂得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当下,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进步。所以孔夫子很了解人的思维,你看我们很多人是不是这样的?
学习了圣贤文化,觉得太难了,我就停止了。我去给企业定一个规划,那个目标太大了,我反而就不去做了。所以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好高骛远,我自己的理想非常地丰满,可是现实我却不愿意去做一些小事情,我却不愿意去躬行,只想去实现我心中的理想。所以这是一个误区,会让我们很多人沉浸在其中产生痛苦。
所以这里的重点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恒者。我们可以不是圣人,但是我们要做一个躬行君子,努力的去成为一个圣人;我们可以不是一个善人,我们可以立志成为一个善人去帮助他人,但是更重要的我们是有恒,我们要持续不停地去躬行、去做、去努力,包括学习也是一样的,包括做事业,包括去工作,包括去教育孩子,或者说我们去帮助他人,利益他人,教诲他人都一样的,我们都要去做一个有恒之人,持续不间断地去做。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恒者呢?接下来孔夫子又给了答案,但是这个答案是反着说的“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亡就是没有的意思,“亡而为有”,明明我们是没有的,但是我们却装成有的样子。比如说明明我们没有智慧,却装成有智慧的样子;明明我们没有学识,却装成有学识的样子;明明我们没有财富,却装成有财富的样子;比如说在工作当中也是一样的,我明明不会却装成会的样子。“虚而为盈”,虚就是空的、不足的,但是我们却装成很满的样子,很丰盈的样子,很充分的样子。
比如说我们做一件事情,我明明是不足的,内心是空的,是不会的,但是我装出来的是我很会,我对这件事情很精通。“约而为泰”,约字的含义很多。比如说很窘迫,但是我们表现的却很优越;比如说本该很简约,但我们却很奢华;我们本该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我们却很放纵,这都是“约而为泰”。
“难乎有恒矣”,不会长久的,不会持续永恒的。为何?假的就是假的,真的就是真的,所以我们看看这几句话:“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都是内在不足的、没有的,但是我们装成有的样子是不是假的?只要是假的必不长久。
所以告诉我们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在工作当中也是一样的,当我遇到了一个问题,不会的时候就是不会,但是我可以虚心地去学习;在生活当中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那么就是不足,但是我可以努力地去提升、去修正自己。贫穷也并不可怕,可是我们非要装作很富有,难以持久啊,别人一定可以看到的,我们是假装的。
工作当中也是一样的,我们明明不会或者对这件事情的能力并不足,可是我们非要装成足够的样子,怎么会持久呢?我们自己也坚持不住,太累了,并且他人也一定可以从中看出破绽。所以儒家文化告诉我们慎独,要内外相合,内外相应,要懂得实事求是。所以无论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我们只有懂得这个道理才能持久,才能做一个有恒之人。
我们再来看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孔夫子说圣人我没有见过,但是我可以见到君子,这样就可以了。善人我没有见过,但是我可以看到有恒之人,这样就可以了。谁敢讲自己是圣人?圣人要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当你要自己标榜成为圣人,就是被自己的思维所绑架,你怎么能恒久呢?如果你自我标榜自己是一个善人,那么你就被自己的这种思维所绑架了,别人就会从中不停地去寻找问题,只要你哪件事情不是帮助他人的,你怎么敢称自己为善人?所以必不长久。
儒家文化告诉我们谦虚、谦逊的重要性。我们不敢以圣人自居,不敢以君子自居,不敢以善人自居,我们只能说自己做一个躬行君子,我们坦然地接受自己当下的状态,坦然接受自己当下的境界,但是我们立志于做一位圣贤,立志于做一个君子,我们立志于做一个善人,去帮助他人。我们要做一个有恒者,只有内外相应,内外相合,我们实事求是,才能恒久不变。
所以我们想一想为人处世是不是这样的?我们这个人只有是真实的,别人跟我们的关系才会恒久。如果我们内在明明是不足的,可是我们总是表现得很充盈,那个都是假象,首先别人会看得清楚,一定会看到破绽;其二我们自己很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假装,并不是真实的自己,我们如何快乐?如何自在?它又如何能持久呢?我们自己也坚持不下去的。
我们做生意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不能讲诚信,不能实事求是,每天做的都是内外不合的事情,我们自己会很辛苦,我们处处都要去掩饰,处处都要去掩盖,而且他人也必定看到破绽,我们的生意又怎么能持久?我们的学识、智慧皆如此。不足,我们就承认自己的不足,我们努力地去学习,努力地去修身,足矣。可是我们总是表现的自己好像无所不能、无所不知,自己假装的很累,很辛苦,并不长久,他人同样也一定可以看到问题之所在。
所以整个这句话,我们提取出来,就讲了三个字:有恒者。我们要做一个有恒之人,我们要实事求是,坦然接受自己的当下,然后努力地去进步。做一个善人,帮助他人的人;做一个君子,不停地修正自身之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圣贤,成为帮助他人的善良之人。
本文稿,取自虚空济app线上课《论语》,主讲人:虚空先生。
整理 | 虚空编辑部
定稿 | 虚空编辑部
版权声明:本账号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每日直播
白天:07:00-19:00
晚上:20:00-23:00
虚空先生/学生们直播
分享学习和修身之道
抖音
快手
新浪微博:虚空先生
线上课程APP:虚空济
客服小济:15628903791(同微信)
咨询电话:13573193791(同微信)
预约小住:18615536701(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