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 述而篇第七⑰-⑱

文摘   2024-10-30 16:20   山东  




讲述人 | 虚空先生



  

⑰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⑱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言:指的是西周人的语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普通话、标准话,所以这里指的子所雅言,孔子有的时候会讲标准的普通话,在什么时候会讲呢?“《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在读《诗经》的时候,在读《书经》的时候,在执礼的时候。


举个例子说,主持祭祀的时候,这叫执礼。不光在读《诗经》的时候,读《书经》的时候,执礼的时候,还有在讲学的时候,讲《诗经》的时候,讲《礼记》的时候,讲《春秋》的时候,都要讲普通话的。


我们刚才提到的《书经》,是在孔子之前的名称,在孔子之后称为《尚书》,我们现在所说的,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再加上我们学习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五经,也就是说孔子在讲学的时候,用的是标准的普通话。


到了我们现在也是一样的,讲学的人,做主持的人是不是要讲普通话,因为讲普通话别人才能听得清楚。如果你讲方言就会只有一部分人可以听得懂。


其实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已经非常的便利了,我们很多孩子从小学习的就是普通话,所以现在年轻人普遍说话很标准,但是在孔夫子那个时候不一样的,每个诸侯国,每个国家都有他自己的语言。


比如说孔夫子出生在鲁国,他讲的是鲁语,就是鲁国话,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市的方言,但是孔子在讲学的时候,他都是要讲普通话的,这个时候范围才更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标准的普通话便于传承。


我们现在也是一样的,我们讲的话包括我们写的书,一定是用标准的字,标准的发音,标准的读音,这个时候才便于传承,如果我们用的是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其他地方的人即使看文字也是看不明白的,看不清楚,不知道在写什么。


我们讲孔夫子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赞《周易》,这些原本它并不一定是普通话,举个例子,比如说《诗经》,它收录的是各个诸侯国民间的曲风,老百姓所吟唱的诗歌,这个时候就会有各地的方言。


所以孔夫子要经过不停地删减,把它转变为标准的文字,标准的西周语言,这个时候才便于传承,便于收录,便于后人去理解。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古文读(shè)叶,现在我们都读(yè)叶了,叶公。叶公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叶是叶县,在今天的河南,当时的

叶县是叶公的封地,是楚国的君主,把叶公封在叶县这个地方,公是他的爵位。


所以叶公是叶县这个封地的行政长官,以贤德著称,在当时也是一个很有贤德之人。问孔夫子的弟子子路,说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子路不对。没有回答。我们来看看为何子路不去回答,对于一个圣贤之人又是自己的老师,子路该如何去回答呢?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现在有人问,说你眼中的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会发现不好去描述,讲不清楚。


或者我们在说生活当中的事情,如果别人问在你心中一个很神圣的人,你很尊敬的人,很有学识、智慧和仁德之人,别人问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会发现你不知从何说起,因为无论怎样描述,你都觉得表达不清楚,因为他问得不具体。


比如说他去问子路孔子具体的事情,或许子路还好作答,只是问你的老师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子路不对,没有回答。

子曰:女奚不曰。孔子知道了这件事情,讲了下面这段话。奚:是为什么。你为什么不这样说?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说孔子他这个人,发愤忘食,发愤用功,甚至都忘了吃饭。乐以忘忧,每天乐在其中,甚至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自己已经渐渐的老去了,云尔,如此而已。孔夫子对自己的评价,说这个人发愤忘记吃饭,快乐忘记忧愁,不知道自己已经变老了,如此而已。


孔夫子在形容自己的时候,都是如此而已,我什么都没做,“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如此而已。你说我日常的生活,我只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你说我平常的生活都做了什么,“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我还有什么呢?如此而已。所以孔夫子所有对自己的描述只有一个字,这个字就是道,我们看看发愤用功,为什么事情而发愤?发愤学习,发愤悟道,发愤传道,发愤讲道。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好古人的学问,好古人所讲的圣贤之道。传述、叙述,传承古人所讲的道。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说,一个人无欲无求,是不是就变得消极了,不是这样的,这个实在是对圣贤的文化没有学习清楚,理解得并不深刻。


我们上一讲孔夫子说了,对于富贵这些外在的所有的东西于我如浮云,但是什么对我是重要的,学道、习道、传道,你看孔子是不是也很努力,不光很努力,甚至努力到忘记了吃饭,乐在道之中,甚至忘记了自己还有忧愁这件事情。


道之中蕴含着快乐,蕴含着学习,可以消除所有的忧愁,可以忽略所有的外物,忘记了吃饭,自己老之将至也想不起来,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忧虑的事情。


这就是乐道,当我们学习了圣贤文化,当我们修行到一定的程度,很多朋友就已然有体会了,有的时候我学习,有的时候我体会,有的时候我在做事情,再去传道,再去行道,忘记了吃饭,忘记了时间,不知不觉我都学习了一年,不知不觉怎么一个月又过去了。


这个时候我们都是乐在其中的,忽然想一想,我好像怎么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了,原来我还有很多的忧思,我还在担心我过得贫穷,我还在担心我的身体,我还在担心生活当中我有那么多处理不了的事情。


可是当我乐在其中的时候,似乎忘记了那些让我忧虑的事情,这就叫乐以忘忧,不知道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不知道自己已经渐渐的老去了,如此而已。


我们从当中再来做一个延伸,学习和快乐这两件事情是不分年龄的,我们从小的时候就要学习,我们读初中、高中、大学甚至读研究生,博士,都是要学习。当我们走上社会开始参加工作,开始自己创业,都是要学习的。


当我们遇到了自己的感情,当我们经营了一个家庭,当我们开始养育一个孩子,都是要不停地去学习的,所以学习是要贯穿一生的事情,我们经常讲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但是很多人不是这样认为的,我们都已经成年了,都已经成家了,都已经立业了,为什么还要去学习呢?


我们这一生有不同的功课,如果不懂得去学习,就无法更好地去工作,如果不懂得学习,也无法经营一个好的家庭,如果不能去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去学习,甚至都不知道从哪里获得快乐,从哪里获得自由。


那么第二件事情不分年龄的就是快乐,这也是我们很多人的误区,认为长大了没有那么多的快乐,只有年轻的时候才有快乐,只有小的时候才有快乐,实则不然。


当我们不停地去学习,不停地去修道,当我们懂得向内求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快乐其实一直都在,它是可以乐以忘忧的,只不过我们认为只有在小的时候才有快乐,是因为快乐这件事情是在内,而我们不停地向外追求,越追求越麻木。


所以每天生活得没有快乐可言,没有自由可言,当我们通过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修道,我们会发现每一天都可以是快乐的。学习和快乐这两件事情是不分年龄的,它不像其他的事情,说旅游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心有余而力不足。


比如说我们现在想去参加一些有意思的活动项目,会发现可能年龄不太适合,可能性格不太适合,可能没有那样的追求和爱好。但是学习和快乐这两件事情则不然,无论我们到了什么样的年龄都不可或缺的,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不停地向内修,而找到自己内在的快乐,所以我们一生都要志于学,一生都要去修道。








本文稿,取自虚空济app线上课《论语》,主讲人:虚空先生。

整理 | 虚空编辑部

定稿 | 虚空编辑部

版权声明:本账号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每日直播


白天:07:00-19:00

晚上:20:00-23:00

虚空先生/学生们直播

分享学习和修身之道



抖音

快手


扫码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虚空先生

线上课程APP:虚空济

客服小济:15628903791(同微信)

咨询电话:13573193791(同微信)

预约小住:18615536701(同微信)


虚空济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