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21日,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阙明坤、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沈阳在《中国教育报》第5版发表署名文章《高校教育智库如何更好支撑教育强国建设》,以下为全文内容:
高校教育智库具有视野开阔、人才集聚、学科交叉、理论扎实、资源稳定、客观中立等优势,能够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服务。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智库亟须提升咨政服务能力,以发挥更大作用,回答“强国建设,教育智库何为”的时代课题。
一、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教育智库建设面临新形势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校教育智库建设提出新使命。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已从“高量”转变为“高质”,新质生产力正逐渐取代传统生产力,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因此,亟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能,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世界格局加速演变的背景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可持续增长以及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就必须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这要求高校教育智库在新形势下深入理解和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策略与建议,为经济社会特别是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教育强国建设对高校教育智库提出新期待。高校教育智库要提升为教育决策“献声”、为人民满意“献力”、为学术研究“献智”的能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提升高校教育智库的水平,对于增强高校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转型对高校教育智库提出新要求。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教育智库的数据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及数据安全防护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高校教育智库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前,高校教育智库在运用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政策咨询研究方面的能力普遍较弱,许多研究仍局限于个案分析、经验总结、理论推导及头脑风暴等传统方法,且素材来源主要依赖于外部统计数据,缺乏专题数据和系统的统计调查。新兴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幂数效应”,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同时其也应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智库实现持久、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新型智库的迅速崛起给高校教育智库带来新冲击。近年来,各类新型智库蓬勃发展,尤其是民间智库和政府智库,在研究质量、研究资源、影响力以及知识转移等方面都对高校教育智库构成了新的挑战。
智库国际化对高校教育智库建设发起新挑战。智库国际化的进程主要包括研究议题国际化和交往国际化。研究议题国际化要求智库关注并解决世界性问题、跨国域问题以及推动国际合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交往国际化要求智库通过人员学术交流、开展公关外交活动和国际倡导等形式来促进国际合作。当前,国家正积极鼓励高校开展国别与区域研究工作,以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外交大局,我国高校教育智库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随之逐步提升。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尤其是区域性合作日益频繁和紧密的今天,高校教育智库需要主动融入智库国际化的进程,而世界教育智库大家庭也急需中国高校教育智库的积极参与。
二、全方位多角度提升高校教育智库咨政服务能力
瞄准需求开展战略性研究。高校教育智库应依据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要求,开展具有中国特色且满足教育强国建设需求的前瞻性、战略性、储备性研究。例如,围绕“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路径、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教育领域体制性变革、战略性布局、数字化转型、重大性改革”“人口变化对城乡教育资源布局的影响模型”“促进大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等重大问题,开展有组织科研,服务国家科学决策。
构建智库成果与政策转化机制。高校教育智库一是要加强情报分析研判,明确智库的研究方向和目标,深化对开源情报的认识,丰富开源情报理论研究,为全面提升开源情报研究能力提供有力支撑或借鉴。二是要加强情报动态搜集和战略环境感知,以发挥高校教育智库咨政启民的作用。三是要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交流,重视各种情报信息源,追踪一手情报信息以提高研究水平和效率,增强成果转化意识。四是要密切关注社会需求,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政策建议,并通过多种渠道向政府、学校及社会公众提供教育咨询服务。为此,可以建立智库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机制,拓宽成果报送的渠道。通过定向征集、集中报送等有效手段,将智库的研究成果及时传递给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以此扩大智库的社会影响力。同时,还可以建立成果发布与共享平台,如高校教育智库可以设立统一的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宣传窗口,在确保不涉密的前提下及时发布研究成果,借助多种渠道进行推广和传播。
建立开放化的智库研究团队。首先,高校教育智库应聚焦于教育领域的热点、难点、痛点及堵点问题,吸引更多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专业人士加入,构建多元化、跨学科的智库研究团队。这一团队应囊括具备不同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专家,以便从多角度、多层次深入开展研究。其次,应建立协作机制,研究团队与成员之间需要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包括有效的沟通渠道、共享的研究资源和平台等,以便开展合作研究。再次,应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包括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项目,以扩大研究领域和思路。最后,还需要建立开放式的研究网络,包括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与其他研究机构、学者、利益相关方等建立联系,以便及时获取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前沿研究动态。
建设教育决策文科实验室。立足服务社会,将理论研究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是文科实验室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与高校教育智库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高校要依托学科优势,在新科技背景下推动新文科与交叉学科发展,建设教育决策文科实验室,并积极整合校内优势资源,开展学术理论研究与应对策略研究,力争打造若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交叉决策咨询团队。通过文科实验室建设,推动传统研究范式转型升级,提升政策模拟与辅助决策的科学性,赋能高校教育智库创新发展。
改革高校教育智库评价机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专家参与公共决策行为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专家参与公共决策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措施。高校教育智库一是要建立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智库的研究质量、原创性、社会影响力、政策影响力以及成果转化等多个维度。二是要进一步改革评价方法,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体系,包括文献计量分析、专家评审、社会调查、案例研究等,保证科学性和客观性。三是要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破除“唯论文”导向,肯定咨询报告、媒体文章、网络文化成果的价值,鼓励高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四是要引入市场评价机制,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智库进行评价,包括社会影响力评价、政策影响力评价等。五是要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以便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策略,同时也可以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用户提供决策参考。六是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审核和监督,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作者:阙明坤,浙江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学院分中心执行主任、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沈阳,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审核|李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