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第40个教师节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 与您分享海中教育故事 | 我和我的“先生” | 第三期

文摘   2024-09-10 08:31   江苏  


庆祝第40个教师节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海中教育故事——我和我的“先生”



篇三



八十年代的快乐生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海州中学工作、学习、生活,用一个词概括:快乐

1987年8月,我被市教育局分配到海州中学。与其他同学比较,我很幸运地被分配到市重点中学,这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在大学学习成绩优异,担任班级干部,市区缺少科班出身的政治教师,东海教育局政策的宽松等等。

第一年执教六个班的政治《法律常识》,教材是个薄薄的小册子,内容不多,主要是普及法律常识,涉及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法律与道德等知识。那时按年级办公,级部主任是任筱芳老师,南方人,原来是教俄语的,后因工作需要改教英语,为人和善、热心,对我们青年教师关怀备至、细心呵护,中秋节带月饼,端午节带肉粽子给我们吃(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粽子里还可以放肉),想方设法帮助我们解决个人问题,真真是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教学上师从张子才老师,张老师时任政治教研组长,教学老认真了。他教《社会发展简史》,有一次,我想听他的课,他身体不太舒服,于是在课前把上课的思路、方法仔仔细细地讲给我听,我受益匪浅。其实,张老师完全可以不讲,就说“小徐,今天我身体不大舒服,改日再听罢。”完全可以,但他没有这样做,老教师的敬业精神可见一斑,我深受感动。张老师做事很认真,听会更认真,后来调到市教育局了。


80年代工作照片


教育上做蒋庆有老师的副班主任,蒋老师经验丰富、老道、风趣幽默,治班很有一套,学生对他是尊敬有加,对我这个毛头小伙子是无距离感。跟蒋老师一年,学习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譬如如何把握与学生的接触度,如何对待所谓的“刺头”,如何与学生家长相处等等,这为后来我担任高中班主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经常和王梅青、刘永山、吴继业等青年老师交流问题,我们年轻老师又经常向李耘书老师、李文约老师、蒋文华老师、高承华老师请教问题。

课外生活丰富多彩。元旦聚餐,以年级为单位,大家自己采购食材,自己操刀,自己掌勺。吴老太、李文约、大老郑、段校、王梅青都是大厨,我们就是打打下手,热闹得很。第一次在学校聚餐,闹了大笑话,因为高兴,居然满口英语地与英语老师阮晓梅交流起来,甚是自如。周末的时候,我和王汉荣、杜建军、严俊夫、蒋春雷、阿杜等老师去蔷薇河游泳,汉荣老师的蝶泳动作很规范,速度挺快。大家进行扎猛子比赛,有人方向感不好,远离目的地,不知游到哪里去了,害的大家到处寻找,终于在芦苇荡里发现。晚上,单身汉们在一起看电视,有许多小插曲。

青年教师值班更是有意思。为了防火、防盗,学校安排青年教师值夜班,大家吃饱后,看看电视,到十点钟后,一手持铁棍,一手拿着手电筒,身穿军绿大衣,一边吆喝着,有一次几个蟊贼被我们追得屁滚尿流。

几十年过去,每每回忆起来,总是忍俊不禁。


作者:徐修成,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政治老师。





20世纪50年代校门


20世纪30—40年代校门

20世纪60年代校门

20世纪80年代校门



老校区校门(2016前)

新校区校门(2016后)






下期预告:

  金岩

《我的海中老师们》



组稿丨办公室

编辑丨陈超

审核发布丨办公室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
学校信息发布,服务广大师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