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庭消费降级真相扎心了:一年没买新衣服,却给娃请了1200一小时私教

教育   2024-08-28 08:32   北京  

马上要开学了,返校和同事闲聊,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孩子的暑假安排。


一个同事家里的娃已经上了高中,在我感慨吞金兽的暑假旅行花销carry整个暑假时,她幽幽地吐槽:


“到了初高中,你会发现旅行不算啥,我家那个现在是补课费占大头……”


我的印象里,她家是那种比较坚定地走高考路线的家庭,一直抓得比较紧,孩子的成绩向来不错,应该不至于要补很多课吧?


看着我疑惑的眼神,她继续“科普”:


现在无论学习成绩,只有极少数的孩子才不补课。大多数孩子都是多门学科、多管齐下地补。


尤其是这几年受到2021年开始的“1+1减”的影响,补习班只能走1V1,价格奇高(也受北京的地域因素影响),一个暑假多上个十几天、二十几天课,大几万块就出去了


图源:网络

就这价位还不能不补,没办法,只能硬砸钱!


聊到这,家里有初高中娃的同事都纷纷附和,看样子这些年都没少花……


图源:网络

养一个孩子,掏空一个家庭,这种现象是“北上广限定”,还是大多数家庭都如此?


走国际路线贵,走高考路线也贵,普通家庭普通娃还有出路吗?


我问了更多身边的家长,也查了相关资料,发现“补课费”已经高到了不合逻辑的地步:


到处都在消费降级,补课费却逆势崛起,依然天价。


补课费到底有多贵?


都说补课贵,具体下来到底有多贵?这笔账要从两个方面去算。


人人补,科科补


真的是大多数孩子都在补课吗?


这个问题,其实很适合让数据回答。可惜近几年相关的真实数据并不多,我们只能通过“身边统计学”和网友的表现,大概猜测一下补课的现状。


问身边人,十个人里有八个人的答案是:“补啊,不补怎么办呢?”


关系好的家长之间还会互相打听,希望能“共享”优质教师。



到网上搜,相关的吐槽贴总是群情激奋。


图源:网络

而看起来水平很高的补课老师的发言下,总是跟着家长的询问:“怎么联系?”


图源:网络

补课市场是否依旧火热?想必同学们心中都有答案了——是的,非常热。


现在的情况是,家长一边“怨声载道”,一边又“乐此不疲”地给孩子报补习班。


“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


我觉得,这就是鸡娃版的“囚徒困境”:


所有人都不补课(合作),大家轻松地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其他人不补、你补课(背叛),就能用一个暑假悄悄惊艳所有人;

其他人补课、你不补(背叛),暑假过完,发现被甩开老远;

所有人都补课(互相背叛),大家卷上加卷,没人领先,也没人被落下。


不补课最多能维持住现状,补课最次也能维持现状,看重孩子学习的家长,权衡利弊以后,只能选择补课了。


图源:网络

而且,很多学校和老师还在孩子的补课之路上起到了助推作用:


上课就像赶进度,不先掌握基础知识,孩子连课都听不懂……


图源:网络

现在随机抽取一名初中生家长来回答问题:为什么你家娃每门课都要补?


他有90%以上的几率会这样回答:因为娃不是补课,而是在提前学啊!


人人补课,科科报班,这补课费可不就奔着天价发展了嘛……


机构变成1V1,成本骤增


“1+1减”之后,所有家长都收到了一好一坏两条消息。


好消息是,漫天要价的不法机构被取缔了,家长再也不用担心被骗钱。


坏消息是,机构不见了,补课只能1V1了……


下面这位网友,孩子的补课费是800块一小时,一周要上三节。


按照每节课一小时来计算,每周要2400块,一个月就是9600,一年下来将近12个w!


悄悄说一句,很多课上一节不是一小时,而是两小时,保守估计一年没有20个w是下不来的……

图源:网络


而800块每小时这个价格,在北京只能请到水平一般的老师,还是初中老师;到了高中,市价会变成1200每小时


图源:网络

还有人特意强调,1200每小时真的只是普通老师……

图源:网络

至于吐槽这个价位的博主,根据上下文推测应该不是北京本地人,不过她所在城市的补课费算下来,也要300块每小时(200块40分钟),一年下来光是补课也要大几万!


网上的数据是这样,现实中呢?


团队小伙伴也告诉我一个差不多的价格:


她不是北京本地人,也并没有出生在高考大省,她高中时(10年前)1V1补课费已经高达300-500块每小时,如果是大班上课,只要50块每小时;


如今10年过去,大班课不复存在,1V1的价格涨到了500-800块每小时,如果是名师,1000+的价格也有,而且还很可能约不到老师的档期……


互联网上,我们能看到3000、5000块一节课不眨眼的家庭;


图源:网络

也能看到得知自己每节课800块会“破防”的普通孩子。


图源:网络

当然,也不怪孩子会破防。


补课费实在是太贵了,无论是北上广一线城市,还是其他二三线城市,补课费都远超当地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


很多人都说,高昂的补课费足以让中产一秒破产。确实,因为补课费太高,很多家庭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很多中产家庭是节衣缩食也要补课!一年舍不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却在给孩子交补课费时挥金如土,好似土豪。


我听过的最极端的操作,是有个家长资金周转不开,不惜借钱也要把某个1V2名师班的名额定下来(因为消息已经传了好几手,为了保证真实性,我就不展开描述了)。


据我自己的不完全统计,身边很多家庭每个月在补课上的花费,都超过了家庭总收入的50%。


之前有个朋友吐槽年轻人为了追求生活品质,花自己月工资的50%租房,不少上了年纪的同事都跟着附和。


结果现在一算账,他家娃的补课费已经超过了他和妻子俩人收入之和的60%,但成绩依然没啥起色,只能自嘲:“年轻人租房起码享受到了,我这是纯纯打水漂啊!”


当时我有句扎心的话没有说:要不是还有房贷车贷要还,我相信他们还能在补课上投入更多……


图源:网络

家长到底有多焦虑?


为了“不给孩子拖后腿”,大多家长都极力想要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家长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整个环境实在太让人焦虑了。


补课班费用与焦虑程度成正比


同事说,因为我家俩娃还小,所以我的关注点还比较发散,除了学业,大宝二宝的兴趣爱好、旅行见世面等方面,我也不想放弃。


他们之前也是这样。但是,一旦孩子升入初中,确定了走高考路线,他们就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


放眼全国,初中生考进高中的比例大约在50%~60%(北京普高录取率虽然“账面”上是70%~80%甚至90%,但这与大部分学生提前被分流、不参加中考有很大关系),即所谓的五五开。


如果不能顺利升入高中,就没机会考大学。


“大学学历日趋大众化的今天,家长显然不希望子女止步于大学校门之外”,这时,补习就成了非常必要的选择。


同时,重点高中的吸引力也是家长难以抵抗的。


研究表明,无论是北上广深还是二三四线城市,“地方重点高中占据了本区域绝大多数的优质资源,进入重点高中,意味着进入好大学的可能性增加”。


北京某重点高中:几乎100%本科线上

图源:网络


高分扎堆现象加剧内卷


如果说中考的分流性质让家长们焦虑,那目前中考和高考高分扎堆的客观情况,则让家长们一刻都不敢松懈,全部被迫“卷”了起来。


大家还记得之前引发了全网热议的“中国孩子关键的一生”吗?


图源:网络

制造焦虑的人固然可恶,但即使没有这些人,初高中生的家长也不敢松懈:就算孩子成绩不差,他们也还是会想尽办法找到合适的老师。


毕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比好成绩更保险的,只有更好的成绩


之前给大家展示过北京东西海朝几个区的中考一分一段表,我虽然觉得“高分扎堆”“卷王横行”的情况有好转的趋势,但不可否认,孩子们还是以高分居多。


东西海朝中考成绩漏斗图

图源:网络


2024北京高考也是一样,相似的一分一段表同样令人焦虑——700分以上117人,每个高分段上都有几十个孩子。


图源:网络


补课班费钱,更费心


孩子们在相同分数段竞争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脱颖而出,就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金钱进行补课


这就涉及到了家长焦虑的另一个很现实的原因——有限的教育资源。


补课费固然令家长肉疼,但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和课程,更让家长头疼。


机构没有了,1V1家教靠谱吗?

这个老师口碑很好,但真的适合自己家娃吗?

补了一年课,半分都没有提高,该不该换老师啊?


有个同事刚好正在因为类似的事情闹心:


之前她请的大学生家教性价比超高,讲得好、负责任,孩子也喜欢。


结果大学生毕业回了老家,现在为了找个合适的新老师,她已经pass了三个,现在正在等第四个……

图源:电影《垫底辣妹》

还有个朋友的经历很曲折,为了孩子上学,她跳进了学区房的大坑,进了坑才发现学区房几乎没有任何用处,于是一直在后悔。


结果,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在这个房价普遍下降的时候,她心态反而平和了——


因为买在了“教育高地”,1V1老师资源丰富,她省下了不少试错成本。房价虽然赔了一些,算算补课费又等于“赚”了,孩子成绩还一直稳中向好,她反而不那么焦虑了。


多说一句,绝对没有宣传学区房的意思,只是想感慨一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越不让补越要补”的循环

什么时候才能打破?


“1+1减”从2021年开始,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处在一个相对动荡的时期。


很多人认为现在比之前花费还高,不过我去找了以前的数据,发现并非如此——过去和现在的补课开销其实处于一个相对持平的状态


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1.8亿,中小学课外辅导学生超过1.37亿人次,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


当年,中产家庭教育支出相关的热搜也是“课外班培训班花掉全家一半收入”“培训机构老师年入二三百万”之类的。


而2017年上海一位妈妈晒出一份“课外班账单”显示,一个刚刚考入重点小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的娃,学前阶段一年就花了27万多。


图源:网络

总的来说,消费水平和现在差不太多。


这几年,学龄前花这么多鸡娃的,应该越来越少了;初高中阶段的补课费虽然没有变少,但也没有变多,大家觉得贵是因为只能选择1V1,都卷进了过去的“高端赛道”。


因此可以这样说,“1+1减”的效果不能说没有,但相对有限,想要打破这种局面,家长们需要更多时间去适应,相关政策也需要更加完善。


首先,“1+1减”的政策全面发挥作用的条件苛刻。


2023年《经济学》季刊上的一篇论文提到,“只有在不存在升学竞争或者升学率非常高的情况下,限制课业负担和校外教育培训负担的措施才可能有效,而这些条件在现实中不容易成立”。


升学竞争压力能否降低?升学率不被人为提高的情况下家长能否平常心面对?


这都是政策需要重点指明的方向。


同时,减负政策导致的“教育投入产出的分化”同样不容忽视。


投入方面,高收入家庭的教育支出和学生学习时间双升,低收入家庭双降;

产出方面,高收入家庭的学生升入高中的概率上升,而低收入家庭的概率下降。


教育公平问题什么时候解决?有些孩子“不是读书的那块料”,是否能有更好的出路?


这都是家长期待有所变化的地方。


日本科学家中村修二在剖析东亚的教育体制时,曾经提出一个观点:


因为东亚国家的勤劳传统,孩子们这么辛苦,如果确有效果,也不是不能接受。但问题就在于这个有效性上。
这种教育,本质上是把学生当成体力工作者来对待,长期以来是利多于弊的。但是随着技术和经济的演变,这种体制就变得越发不合时宜。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陷入焦虑?

-因为现在教育的重任逐渐转移到了家长身上。

为什么“内卷”和“躺平”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状态同时存在,还愈演愈烈?

-因为“过去不依赖家庭教育和经济支出的教育模式正在消失”

为什么无论是中高收入家庭,还是低收入家庭,都在叫苦不迭?

-因为“体制变得越发不合时宜”,我们还没有探索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图源:unsplash


“1+1减”尚未落地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我心中的“减负”,现在回过头看看,我当时的理解,依然适用于今天。


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注定极度稀缺。稀缺就一定带来激烈竞争,这一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正处于“1+1减”的“初级阶段”,想要解决眼前的问题,真正减下孩子的重负,必须从“加大优质教育供给”“减少升学的竞争压力”两方面,双管齐下。

教育上,必须要“加”。必须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投入。这样才能抹平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从而根本上减轻家长的集体焦虑,减轻孩子承担的过多负担——超前教学,题海战术,套路教学等等。


应该“减”,但必须合理地减。简单粗暴地命令学校减少作业量、缩短学生在校时间,包括取消课外班,或许减轻了学校的负担,却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了父母,让父母更焦虑、更“卷”。


最应该减的,是升学竞争的压力,是必须超前学知识的环境,是孩子的心理负担,而不是责任感。


其实想想,现在的孩子学得多、见识广,比我们小时候累,却也比我们小时候强太多了——放在相同的年龄,我们根本不是孩子的对手。


现在很多家长依然身处“越不让补越要补”“你卷我也卷”的恶性循环里,更多是因为对未来的迷茫。我们看不清孩子前进的方向,却又想要一个肯定的答案。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在期待更完善的制度打破恶性循环的同时,家长能做的有限,但却很有必要:


当我们不知道做什么才能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时,与其焦虑、病急乱投医,不如脚踏实地带着孩子过好每一天。


具体地活着,让自己拥有不变的清醒头脑,才能帮孩子做好取舍,以应对这万变的时代。


部分图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周子焜,雷晓燕,沈艳:教育减负、家庭教育支出与教育公平,经济学季刊,DOI:10.13821/j.cnki.ceq.2023.03.02

2.李弘,邓妍,邓远平:中学生课外补习实证研究,赣南师范大学学报,DOI:10.13698/j.cnki.cn36-1346/c.2020.06.027

3.北京大学:研究发现教育减负政策导致寒门学子升高中的概率下降了9.3%

4.速看!2022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权威解析

5.北京教育考试院:2024年北京市中招各区分数段人数统计

6.综合小红书、微博、知乎网友评论,侵删


也许你还想看看

【住在哪里对孩子很重要】

喜欢记得点亮小红心

川妈说说

这个暑假,补课这个词真的听得太多了。平时一到假期就带娃往外跑的朋友,这个暑假竟然老老实实待在北京两个月,哪里都没有去。她说,娃高中了,暑假可以随便补课了,给他报了几个辅导班,整个暑假就差不多了。大宝表哥今年刚考上高中,暑假已经开始补课了。

明年小升初的大宝,是要入局还是破局?

对于中产家庭来说,这是个难题。

推荐阅读

刚刚,北京中考改革官宣,小四门确认取消,减负?没这么简单…

中考出分家长群炸了,海淀妈妈哭着要躺平,西城妈妈又尴尬地“仰卧起坐”...

看了北京高考一分一段表,突然悟了,我们要担心的不是内卷,而是“过拟合”

双减之后,这一类孩子更会笑到最后



mom看世界
帝都俩宝博士妈妈(川妈)的生活育儿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