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出新知
培根铸魂育新人
—实小城河路校区数学教师学习华应龙团队“国数课”有感—
天初暖,日渐长,春相见。阜宁县实验小学城河路校区全体数学老师聆听了华应龙名师团队精彩的“国数课”和主题讲座,教师们收获颇丰,有感而发,写出了自己的收获。
曹明明
化错教学,为育真人
“最少”是什么意思,“保证”呢?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现场学习了一节华大师的《老子教我们学数学》,感觉收获颇多。
一、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利用天平找出81个乒乓球中较重的一个,怎么做才能做到次数最少,还要保证找到。当出示问题时,理解题意是最重要的,但华大师先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如1次、80次等,通过对学生答案的分析,对“逐渐增加次数最少”和“保证找到”的理解,在分析两个乒乓球和三个乒乓球找偏重的过程中,得出两个球和三个球都是只用了一次,并且引导学生使用“如果”和“那么”对方法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逐步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出错时,并没有否定孩子的想法,体现了化人教学的理念。学生在找解题方法的过程中,获得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与思政课的完美融合
“上善若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体现了华大师对老子的思想独特的理解,教育学生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用心去做,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做起,从细节入手,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在学习时,我们应该以自然的心态去掌握数学的基本规律;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进一步领略数学的魅力。
包娜娜
“国数课”学习心得
有幸现场观摩了华老师的《老子教我们学数学》这节国数课。这是他们团队仔细雕琢的一堂好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来谈谈自己听后的几点感想:
一、精彩的课堂语言魅力
教师的评价语言空乏、干瘪是当前困惑教师的一大难题,评价的语言停留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华老师的评价语言主要做到:一是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准确、到位,在教学中时刻不忘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评价语言为教学目标服务。评价具有针对性,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让人不觉得生硬、普通,而是舒服、自然。
二、巧用错题
我们看到,华老师的课堂重在活动,重在体验,重在过程,重在参与。他处理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方法引发了我的深思。错误,在华老师看来成了教学的最可贵资源。以前我总认为课堂上学生反馈时出现的错误越少这样的课就越成功。其实这不是绝对的,学生出错少固然是好事,但要看问题的难度如何,学生出现了错误,不要紧,要给他思考的时间。如果能在课堂上自己及时纠正错误,或者通过老师追问帮他纠正错误,我想会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课上的81个球,找出稍重的那一个球,有学生说最少称1次,有的说40次,有的说80次,华老师没有当场纠正错误答案,而是给他们时间去分辨,做到了尊重和鼓励学生。我想华老师在课前进行了精心预设,才有那么多精彩的生成。课堂中典型错误没让它暴露出来的话,那反而是遗憾的。好课的背后融入了老师的精心预设,只有预设了,才有课堂上那些精彩的生成。否则,可能精彩就这样跟大家擦肩而过了。
三、探究性学习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通过实践和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效果。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华老师说的“教和学是一回事,应该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作为老师如果每节课都能认真思考以上四个问题,我想教学就会达到高效,教学质量也不会差到哪去。
最后华老师提倡我们多读传统文化书籍,将爱国主义融入课堂。在读书中进一步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今后,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成为一名快乐课堂、智慧课堂教学的探究者。
王鹏
华应龙“国数课”心得体会
华大师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大家,他的课堂充满智慧,他的国数课用爱国主义做数学课的底色令人敬佩。我有幸现场聆听华大师的《用老子的眼光看数学》,有几点深切的感悟,总结如下。
数学课是自然流露的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有计划、有预设的,但实际的教学应当是自然地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不断调适和展开。根据课堂随时发生的变化、学生的反应,对应该采取的教学活动作出判断, 随时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引导,提出恰当的问题和情境。道法自然,自然的才是真的,自然的才是美的。那么,这种把控来自于多方面和长时间的准备和思考。在教学中应该多思、多想,有问题才愿意想,“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胆识才敢想,有激情才能想,而且要会想,并且坚持想下去。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知识、教方法、教思想。创设适当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感悟数学的力量。在本节课中,华老师经过反复提问、讨论和思考,终于让学生找到了不只是一分为二,而是一分为三的哲学道理。这节课华老师通过创设情境,给与学生充裕的空间,让学生在试错中、在探索中体验到重要知识的获得感,让学生感觉“今天学得特别充实”,从而在下课后久久不愿离开座位。
今后我需要做的是:调理好自己的心境,追根溯源,改变自己的观念,并付出坚实的努力,不做可有可无的人, 做让人记住的人,让别人挂念的老师,舍不得离开的老师。严格是必须的,除了严格,还要智慧,教是因为需要教,让学生深度学习之前,老师必须真抓实干,打牢自己的专业知识。班里的学生虽然参差不齐,但优生的潜力依然可以挖掘,不能因为优生少或优生不优而放弃深度研究和提升自己。除了抓优生,还要注意辅导差生。弱困生学习差的原因一方面是学习习惯不好,另一方面是对学习没有兴趣。从这两方面出发,跟进教学,尽量转化更多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
李隔
学习华应龙“国数课”心得
有幸参加了华老师的国数课讲学活动,本次活动内容新颖,既有专家的文化引领,也有一线教师的互动讨论和独到见解。这使所有老师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沉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半天时间弹指而过,可是我们的收获和成长却是持续不断的!
华老师的《老子教我们学数学》由“81个乒乓球中有1个稍重的球,用天平最少称几次可以找到这个稍重的球?”,汲取老子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的观点,开始了2个球,3个球……9个球的探索之旅,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一直坚持“一分二”的探索思路,华老师结合老子的“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思想发现“一分三”的方法,解决了开始的问题。在华老师的关爱与呵护中,孩子们即使答错了也丝毫没有压力,一派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们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孙悦
学习“华应龙国学课”心得体会
四月三号,在阜宁县实验小学长春路校区听了一节华老师的国学课《老子教我们学数学》,听完这一节课,我受益匪浅。
华老师先分享了老子的著作《道德经》,提出“大道至简”,随后引出今天的题目——找出稍重的那个乒乓球。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华老师也是积极鼓励,不会说对错,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研究。在我们大家都觉得题目就是这样进行下去,华老师又启发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全程都是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鼓励学生发现第三个盘子,这就是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念。
华老师教会我们,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自己的交流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在探索中将前面的问题和疑问继续解决,这就是华老师提出的“容错”。总而言之,是一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课。
朱兰芳
《小学数学化错教学案例》读书心得
四月三号,在阜宁县实验小学长春路校区我听了一节华老师的国学课《老子教我们学数学》,并且在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华老师的《小学数学化错教学案例》,下面我来谈谈我的感想。
在阅读《小学数学化错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我深入地理解了化错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这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教学实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化错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数学思维和能力。
首先,我认识到化错教学并不仅仅是纠正学生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错误的产生和解决过程,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化错教学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习动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尝试,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和兴趣。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然而,这种方式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真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力。而化错教学则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分析错误并寻找解决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阅读这本书使我认识到教师在化错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巧妙地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同时,教师还需要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实施化错教学,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此外,阅读这本书也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有时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和考试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培养和错误的纠正。通过学习化错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认为《小学数学化错教学案例》这本书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习了化错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还获得了许多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我相信这些经验和知识将对我的教学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我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化错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
胡月
小学数学化错教学案例读书心得
华应龙教授是一位知名的国学大师,他的国学课程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而闻名,这次十分有幸现场学习他的国学课程,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巧妙融入传统文化。通过学习华应龙老师的国学课程,我深刻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性。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历史沉淀,对于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和修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深入解读经典文本。华老师善于利用经典文本,让其更好地融入“国数课”中。通过他的讲解,我对于诸如《道德经》、《论语》等经典著作有了更浓厚的兴趣,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道理和哲学思想。
三、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华老师的课程往往生动有趣,充满了故事性和启发性。他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我们对于国学的兴趣和热爱,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愉悦和有意义。
总的来说,学习华应龙老师的国学课程收获颇丰,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培养了品德,启发了思维,让我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万香
听华老师课有感
华应龙老师的课堂和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教学方法独特且富有创新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华老师的课堂设计新颖,他的课总是涂上爱国的底色,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感受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华应龙老师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是教育的基石。他提倡教师首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他认为,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思考。
华应龙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他的课堂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他提出的“容错教育”理念,即通过包容和欣赏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学习,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
总的来说,华应龙老师的课堂和讲座让我听了不想“下课”。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育理念的提升,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刘颖
观华应龙国数课有感
有幸在四月三日线下听了华老师的一节国数课,亲眼见识了真正的数学大咖,华老师是那样的亲切,他总是以微笑面对着每一位学生,特别的有亲和力,做华老师课堂上的学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听华老师的一节课,更是收获甚多。
华老师执教的课题是“老子教我们学数学”,光是听这个课题就感觉和我们平时所听的课大不同。虽然本节课主要是围绕一个思考题来讲解,但是华老师上的很扎实,以比尔盖茨要招收人员作为情境,再将老子的名言渗透于课堂之中,使得这一节课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华老师在出示问题后,孩子们畅所欲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见解,这时候华老师对错误的见解并没有进行否定,而是发现他们回答中的闪光点,继而华老师引导同学们发现条件和问题中的关键词,厘清问题所在。通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的理念,提出先探究2个球最少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稍重的球,继而探究3个球最少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稍重的球,这是一个难点,有的学生说2次,有的学生说1次,华老师仍然是微笑面对,为他们提出不同见解而高兴,大度地容纳学生的错误见解,接着就是他的化错行动,孩子们逐渐明白出现的是两种情况,但是实际只需要称一次,错误就这样被智慧的融掉了,当然孩子们也收获了化解错误的自豪。同样的,在后面继续探究4个球、8个球、9个球的过程中,华老师并没有告知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而是按照孩子的探究结果去展示,静心等待着孩子们发现错误,发表不同的见解,为孩子们能提出不同的意见而感到高兴,这时孩子们可以充分发表看法,孩子们学的很愉快。最后探究完,华老师点出三分法的重要之处,并以生活中例子相呼应,惊叹华老师的运筹帷幄。
黄婷
华教授国数课的学习体会
学习了华教授的国数课,感受到了震撼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反思与对比。
华教授的课给我的感受可以说是既轻松,又温暖。轻松的让孩子收获了课堂的知识点,收获了知识点以外的爱国情感,以及老子思想中的“顺其自然”。看似简单的易于理解的思考过程,回味起来无疑是在帮助孩子进行思维训练,学会抽象出“第三个天平”,特别有深度。这样的数学课,除了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这样的思想让孩子体会到了数学课还可以是这样子的,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出了耐心的品质、细心的习惯、思考问题的多元化,从中让孩子学会应用于数学,应用于生活。
每一次答错、容错、化错的过程无疑是温暖的。孩子没有因为“错”而感到羞愧,而是重新思考,重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用化错的过程来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这样的课哪个孩子不喜欢?
其中,华教授还说了,要想孩子的成绩进步,首先要让孩子喜欢老师。这一句话,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孩子真的因为我的课堂而喜欢我吗?我自认为答案并不是肯定的。面对成绩的压力,尤其是临近考试,很多时候对孩子比较苛刻,太过严厉,是不是应该换个方式?成绩的提升是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后进生,本来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再因为犯错而遭受到批评,岂不更是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吗?所以,先从鼓励他们开始,慢慢尝试建立后进生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此次活动不仅仅为实小城河路的老师们搭建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指引着教师们更深入地探索新课标,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将创新的教学思想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践行新理念,构建学科新课堂,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编辑:刘德恒
审核:赵 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