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聊聊“悲秋综合征”

2024-08-08 17:10   湖南  
 






“愁”这个字很有意思,“心”字上面一个“秋”——秋上心来便是愁。秋风乍起,万物凋零,容易让人产生萧瑟、凄凉之感,人的情绪与精神状态容易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出现焦虑、抑郁,患上"悲秋综合征"。



什么是“悲秋综合征”?

悲秋综合征是一种与季节变化有关的心理疾病,在医学上被称为季节性情感障碍(简称SAD),这种病症的主要症状有:

1、多数时间感觉无精打采、悲伤或沮丧,几乎每天如此。

2、对曾经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3、精力不足并感觉迟钝。

4、睡眠时间过长。

5、出现渴望碳水化合物、暴饮暴食和体重增长的情况。

6、难以集中注意力。

7、感到绝望、毫无价值或内疚。

8、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什么样的人群容易出现“悲秋综合征”?

1、性格敏感多疑,性格内向、不善于倾诉者。

2、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

3、更年期女性、孕产妇、老年人以及部分学龄期儿童。

4、刚经历了负面生活事件没得到及时心理疏解的人群。

5、常年在室内工作并且体质较弱及平日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尤其是平时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


为什么秋季会出现悲秋综合征?

1、光照不足:秋天日照时间减少,人体血清素的分泌下降。血清素是一种天然的情绪调节剂,可以使我们的情绪稳定、放松,低血清素会导致食欲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变得更容易焦虑。 

2、气温变化: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保持体温,这可能导致身体疲劳、精神不振,进而影响情绪。

3、生活节奏改变:随着季节的变化,人们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等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这些改变可能使个体产生不适感,加重情绪问题。

4、社交活动减少:秋天天气寒冷,人们更倾向于待在室内,户外活动减少,人际交往减少,可能导致孤独感、无助感增加,从而引发情绪问题。


针对悲秋综合征人群,可以尝试以下方法缓解症状

1、增加光照:尽量多到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可以在室内设置日光灯或全光谱灯,模拟阳光照射,帮助调节生物钟。

2、保持良好的作息: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缓解情绪问题。

3、增加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释放内啡肽等物质,改善情绪。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瑜伽、游泳等。

4、调整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D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瘦肉、鱼、坚果、全麦食品等,有助于改善情绪。

5、增加社交活动: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减轻孤独感、无助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6、学会放松:学会运用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帮助自己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7、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情绪问题持续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建议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总之,悲秋综合征是一种与季节变化有关的心理疾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增加锻炼等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情绪问题。在必要时,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至精·至诚·至爱·至仁

供稿:李林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姚力文

校对:潘紫英

审稿:沈韵

审核:李鹏



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和护理保健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