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本公众号由原来的“讲点常识”更名为“富士山下I”
-start-
日本这两年经济到底怎么样?是很多朋友都关心的问题,最为疫情爆发之初就移居日本,完整的经历了疫情期间的艰难时期,以及现在蓬勃复苏的日本经济,我想通过一系列的文章来整理一下日本经济的脉络,最终回答日本经济现在到底怎么样这个问题。
提到日本的经济,绝对绕不开的一个词就是“失落的三十年”。关于这个话题,我的前一篇文章《日本失去的30年,究竟失去了什么?》已经介绍过。在这里简单回顾一下,有一些内容也做一点补充。
日本自1853年黑船来航被迫打开了国门,本就摇摇欲坠的幕府统治迅速分崩离析,随后开启了短暂而卓有成效的明治维新。在这短暂的三五十年中,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迅猛发展,初步实现三quan分立,制定了第一部宪法,政冶荤事走上了当时很流行的帝国主义。而在经济上则迅速开启了工业化,从1870年开始,直到战前GDP稳步上升,与当时的列强英米的差距不断缩小,直到战争中断了这一进程。
二战中日本经济迅速萎缩,经济倒退40年,战后被盟军接管,也就是被美国接管。也因此诞生了中文圈流传甚广的,盟军司令麦克阿瑟改造日本,给野兽套上缰绳的故事。这个故事漏洞百出,其中宣扬的奇怪的价值观暂且不表。米接管日本主要是防止日本红化,变成苏的弟弟。总之在米的接管下,拆分了四大财阀,进行了各种市场化改革。加上曹县战争需求的拉动,日本走出了上图及其陡峭的增长曲线,在1970年前后一句追平了英国的人均GDP,等于把战争中落下的课也给补上了。
在1945-1972年间,日本有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向工业人口,在米工业和技术的扶持下迅速成为世界工厂。日本先是出口农产品,之后相机,汽车,电子产品相继发展,同一时期SONY,TOYOTA,NISSAN,TOSHIBA,HIACHI等成为了巨头。GDP增长平均超过了10%,被称为日本的经济奇迹。
让日本经济放慢脚步的,是1973年和1977年的两次石油危机,油价的暴涨,让日本迎来了严重的输入性通胀。日本99.7%的石油都依赖进口,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让日本意识到低附加值的加工出口将难以为继,必须从廉价的生产导向型向更高附加值的技术导向型转移。这一期间,一众品牌发挥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大搞研发进行产业升级。以丰田汽车为例,独创了TPS生产管理体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省油技术的突破,让日本低价省油的汽车横扫米国市场。
同一时间,米国也因为石油危机带来了高达14%的通胀率,为了抑制通胀,米国强硬加息到20%。利率的飙升导致米元汇率的上涨,汇率的上涨抑制了出口,经济陷入短期的衰退。出口受限,进口市场却被日本商品大肆占领,贸易逆差就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其中三分之一的贸易逆差都来自于日本。米国人于是和日本打起了贸易战。一开始通过限制进口数量,加关税等手段,都不怎么凑效。最后挨到1985年,美国想到要让米元贬值,于是在1985年底和几个发达国家一起,在纽约的广场饭店签下了著名的《广场协议》。
日元随即迅速升值,一年的时间从250暴涨到122附近,日本经济迅速陷入困境。此时的日本经济下滑,汇率飙升,通胀稳定,对于日本央行来说,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选项,那就是降息。1987年日本央行连续5次下调基准利率,将利率从5%降到2.5%。后面的故事大家也都很熟悉了,就是降息和无节制的宽松,并没有救活实体经济,反而迅速吹大了股市楼市的泡沫。
日本的股市翻了4倍,达到泡沫顶点的3.9万点,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有7个都是日本公司。公司估值高,开始在全世界大肆收购。东京核心商圈的房价达到22万米元一平方,一时经济狂热空前,史称昭和景气。
从1987年降息开始,到1989年加息刺破经济泡沫,短短两年的时间就能迅速吹起如此巨大的经济泡沫,除了央行的政策因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经济里的财团体系。
日本在战前就形成了四大财阀,包括三菱,三井,住友,安田。他们都是明治维新时期创立,趁着工业化的进程迅速发展壮大,发达之后开始横向纵向整合各种产业链。形成左手控制资本,右手控制生产资料,势力及其庞大的财阀集团。战后米认为财阀是战争中的重要推手,为战争提供持续不断的支援,因此接管后把四大财阀都拆分了。但是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原先被拆分的财阀又很快重新整合,形成了新的财阀,不过这次换了个名字,叫做财团,换汤不换药。
财阀里的公司由财阀银行罩着,需要资金的时候,贷款也很容易。说来也是不巧,日本在70年代开始了金融改革,开放金融市场和债券市场,企业可以从公开市场发债。央行一下把利率降的很低,使得公司从公开市场发债比银行贷款还便宜,导致很多公司就不去银行贷款了。一下子银行的日子不好过了。而日本政府指导这些财阀银行的放贷,一直都采用“窗口指导”的方法,就是政府会给予一定的指标和方向。大的上司公司减少从银行贷款,而窗口指导的指标还在,银行的钱贷不出去,只好把贷款放给原本信用很差或者没有偿还能力的公司,到最后甚至房贷给个人。这些信用不足的企业或者个人拿了钱,也没地方可投,看到股市楼市疯涨,想都不用想就投进去一起吹泡沫了。
另一方面,日本在1988年还出台了一个很奇葩的会计准则,公司股票的账面盈利,一部份能够记入营收利润。就是说不管实际是否赚钱,只要股票浮盈就算你赚钱。财团下面的公司就相互持股,左手倒右手一起把泡沫吹上天。
你说市场这么大的泡沫,日本政府和央行就毫无觉察吗?那肯定不可能,其实刚一加息日本央行就发现有泡沫风险,于是开会讨论要不要加息。但结果就是迟迟不加,背后的原因现在仍然众说纷纭。
1989年央行决定加息刺破泡沫,基准利率一下从2.5%加到6%,并且严格限贷,贷款实行总量控制。股市楼市应声下跌。股市两年内从23000点腰斩到17000点,房价也跌去60%以上的市值,经济陷入长达30年的衰退。
按说日本央行降息后懒洋洋地趴在那里不动,等到泡沫膨胀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怎么就突然有断腕的勇气,主动刺破泡沫呢?尤其是当我们看到,膨大的楼市泡沫实际上是利好日本政府税收的,楼市股市的飙升给政府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观察一下某大国最近这十几年来极度上瘾的土地财政,就知道刺破泡沫需要多大的勇气。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日本当时畸形的楼市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平等问题,日本叫做“格差社会”。狂热的资本疯狂买房卖地,而普通人则陷入难以承担高额房产税的困境,导致很多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房产或者土地。“地上げ”也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地上げ”本意是不动产业者或者开发业者为了土地活用,把旁边的土地买过来形成更大的更合理的地块。而土地价格迅速上涨的泡沫期,“地上げ”的过程也日趋野蛮,出现了暴力团的参与的强买强卖,强行退去等现象。
高企的房价地价让普通人难以入手,而有产者成为另一种阶层。解决“格差”问题,在当时的大多数人心中形成了共识,因此央行强硬的刺破泡沫后续也没有面临太多的指责。
泡沫是刺破了,日本迎来了失去的30年。可为什么泡沫破裂就会失去30年呢?资本主义社会其实泡沫并不罕见,经济危机也司空见惯。很多时候经济泡沫破裂后,淘汰掉落后的产能,该倒闭的倒闭,该清算的清算,通过市场自发的资源再配置,通常过几年经济又活蹦乱跳了。为什么日本的泡沫破裂就要失去30年呢,这个问题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讲。
2024.6.19 Charlie写于大阪
-end-
注:如果您也对日本移民,留学,旅游,投资感兴趣,欢迎添加作者微信,以亲身经历给您提供最真实的信息。作者微信:wl_os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