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题写刊名
【作家名片】
杨启荣,女,60后,从事教育工作。喜爱摄影、写作,2008年在临沂信息港博客比赛得一等奖,2010年加入临沂摄影家协会,2011年在沂蒙晚报《笑脸》摄影比赛荣获特等奖,2016年临沂新闻大厦举办《醉美银杏林》摄影比赛中荣获三等奖,2017年环球掌舵杯《美丽沂河》摄影比赛荣获二等奖,2018年拍摄的《我和我的祖国》被临沂市档案馆收藏,2021年9月,多幅摄影作品选入《临沂市志(1995-2010)》一书。2024年摄影作品《拜年》山东省社科联三等奖。2024年散文《老屋与美食》在"新之航杯"最想念的山东老家味道征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时光里,
那些温暖的回忆
【 散文 】
时光像那井边一圈圈转动的轱辘,把我的回忆一点点提起,每当想起,我无数温暖的记忆便纷至沓来。
1980年,义务教育尚未普及,我们这群稚气未脱而又满怀憧憬的孩子,通过一场场考试的选拔,从各自的村庄如约走到了一起。
初入学校,我们像是迁徙的候鸟,暂时在倪楼村头的三间陋室瓦房里进入初中学业的学习。
没有宽阔的操场,没有响亮的铃声,甚至没有像样的院子,每天只有袁秀挺老师准时抱着那个和他一样经历了风霜的闹钟,走进课堂,带我们进入了学习知识的佳境。袁老师,一位头发斑白、脸上刻着岁月痕迹的老教师,他的嘴角挂着慈祥的笑容,仿佛能在严寒的冬日里传递出一抹温暖。
在小学时光里,袁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伴随我们成长,当我们步入初中,他依旧是我们课堂上的引路人。难忘小学时的一次恶作剧,课前,袁老师正与同学们愉快地交谈,我悄悄拿起粉笔,在他的黑色棉袄背后画了一个圈,秀美接着添了几笔,一个夸张的“王八”图案赫然出现在袁老师背上。当袁老师转身在黑板上书写时,那个滑稽的图案引得全班同学哄笑不止,而袁老师却一脸茫然,左右探询,那份纯真的困惑至今仍让我们忍俊不禁。回顾往昔,那时的我们真是调皮又天真啊!
在倪楼村的学习生活,大约持续了两个月的光景。在那段简单而又纯粹的岁月里,我们在这三间朴素的民房中,伴随着窗外的鸟语啾啾,沐浴在知识的海洋里。
不久,我们迁移到了小刘庄村东边,那里有一所尚未完工的新学校在迎接我们。那两排新落成的瓦房,尽管墙壁还略显斑驳,却已然成为了我们探索知识的崭新殿堂。操场上的坑坑洼洼见证了我们的体育课,我们在那里挥洒汗水,一锹一锹地填平地面,我们的汗水和努力交织在一起,铸就了这片土地的记忆。
初二的那年,我们除学习生活之外,我们还用实际行动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们前往北边的田头,开始了砍伐树木的劳动,为搭建伙房做准备工作。我们刨根、放倒树木、砍去旁枝,然后将它们运回学校。每一个步骤都凝聚了我们的汗水和努力。
那份团结与协作的精神,如同青春的烙印,深深地刻印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了我们共同的珍贵记忆。我们还徒手搬运砖头,从村南的砖场到学校,女生们每人搬两块,而男生们则争强好胜,互不示弱,你搬三块,他搬四块,有几位逞强的搬了五块,大家哼哧哼哧地喘着粗气,汗水浸湿了衣背。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穿过村子,师生们众志成城,一个下午的时间,几十方砖头就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从砖场搬到了学校。
虽然学校条件简陋,但我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无限希望。那一年,学校终于开了英语课,来的老师是个刚高中毕业的小丫头,才十八九岁,比我们都大不了多少。她戴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特别稚嫩,没有一点教学经验,课堂纪律根本管不住,我们一闹腾她就急得直掉眼泪。
那时候学英语可真不容易啊,连教材都没有,得自己想办法找课本。那个年代上学的人本来就少,找本书简直跟寻宝似的。有时候几个人合用一本书,我的英语课本还是走了几十里路去表哥家借来的呢!
刚开始学的时候,大家都挺新鲜的,上课认真跟着老师学26个字母的发音。但舌头就是不听使唤,发出来的音五花八门,尤其是“L”,好多同学都读成了“尔尔”或者“哇欧”,逗得全班哄堂大笑。
后来学到单词就更搞笑了,我们干脆在边上标上中文意思。比如“girl”,有人就写个“狗”。班里那四大金刚(背地里我们叫他们四人帮)——忠、新、学、孝,每次读到这个词就故意大声喊“狗、狗、女孩、狗”,脸上还露着一抹坏笑。我当时真想冲过去撕歪他们的嘴巴,再给他们几个响亮的耳光,让他们知道什么叫讨厌!
再后来,我们班又迎来了一位新物理老师。这位物理老师是个刚高中毕业的年轻小伙子,特别幽默风趣,上课时总爱给我们讲外面的新鲜事儿。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相对闭塞环境中的孩子来说,很多新奇的事物都难以理解,比如芭蕾舞、迪斯科等,女生们甚至私下里称他为“流氓”。
有一次,可能是为了“报复”我们对他的调侃,物理老师特意让所有女生回答问题,结果没有一个答对。女生们尴尬地站成一排。这时,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可肯”两个字,然后指着这两个字说这是“可耻”。我们都低着头偷笑,后来一个男生提醒他说:“老师,‘耻’不是这样写的。”老师还狡辩道:“我故意把位置换了一下。”现在回想起来,这件事依然觉得十分有趣。
课间十分钟,是我们最欢乐的时光。女生们在讲台边踢毽子,华彩、俊美她们身轻如燕,毽子上下翻飞,每一次跳跃都那么轻盈,仿佛是在进行一场优美的舞蹈。而我,只能在一旁羡慕地望着,心中暗自较劲,却始终不敢挑战。男生们则在操场上奔跑打闹,尘土飞扬中,他们的笑声穿透了岁月,至今仍在耳边回响。
三年的时光,如流水般匆匆而过,我们各自奔赴不同的人生道路。四十一年的光阴,那些欢声笑语仍回荡在耳边,那些青春的面孔仍历历在目。如今,发达的通讯让我们这些已迈入老年生活的同窗再次联络在一起。微信、视频电话成了我们交流的工具,没有了当年的男女芥蒂,只剩下深深的关心、问候和祝福。我们感叹时光的流转,也珍惜眼前的欢聚,愿这份同窗之情如陈年老酒,越陈越香,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间。
每次回到故乡,路过曾经的母校,心中满是亲切。如今,由于前几年合班并校,那个学校已经失去其功能,没有了学生的欢声笑语。但我耳边依然能回响起同学们的音容笑貌,一切过往又浮现在眼前,仿佛那些时光从未走远。
首文2024冬季刊选稿
尊敬的老师、作者,感谢您选择《首都文学》平台来推送作品!经本刊后台初选,您的此篇作品经本平台先行推送后将列入2024年首文纸刊冬季刊备用稿。上刊与否,以最终定稿后的目录为准。欢迎您继续赐作支持首文(多次推送的作品将择优上纸刊)!
声 明
本期所发作品为作者原创文学作品,由作者授权本刊首发,并对文中所涉内容负责。为尊重作者,维护原创,其它媒介转载或使用,请在本刊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刊主编应允,合法使用将给予人性化开通白名单。因本刊发文具有连续性,若非违法违规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删除任何一期发文,其它公众平台因需要要求删文,经作者同意后需向本平台支付300元断号费、编辑费、“原创首发”转让费;作者个人要求删除已经发布的作品,需向本平台支付200元断号费、编辑费、违约费。谨遵网约,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首都文学》
《首都文学》微信公众号,立足京城,走向全国,放眼世界;面向作家诗人以及文学与艺术爱好者。主要刊发诗词歌赋、散文随笔、精短小说、民间故事、报告文学、书画摄影等作品。
本刊每周三期,不定时发布。
要求:投稿须原创,切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套改他人文章,文责自负;投稿前请自行审定,杜绝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随原稿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文章标题三号黑体字,内文小四号宋体字;现代诗3—5首、古体诗词6—10首起投(长诗可单首),诗歌文字全部左对齐;书法、绘画、摄影作品10—20幅;散文、小说、民间故事等单篇不超过5000字,每段空两格,优秀作品不在限制中。
赞赏随心随意,赏金与作者对半分成,低于20元不发放,用于平台维护。
投稿邮箱:shouduwenxue@126.com
投稿后请加主编微信:13905352890
微信公众号:sdwx1015(欢迎赐稿!)
《首都文学》纸刊编委
《首都文学》微刊编委
【签约作家/诗人】
本刊法律顾问:
耿洪波(纸刊) 周迪军(微刊)
本期执编:沈 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