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题写刊名
【作家名片】
走过小山村的晚秋
【 散记 】
在日照岚山风景区西部,日照市莒县东南,临沂市莒南县东北部三县交界的马鬐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这里的区位独特,景色秀美,历史久远,传说众多,这就是日照中楼镇的幸福山庄。
国庆节长假刚过,我们一行四人来到了日照马鬐山脚下的幸福山庄。一下子被这美丽的山村景色所折服。
这里的秋天太美了。我们入住的幸福山庄就在坐落在天湖的岸边。遇晴日,碧空如洗,波光粼粼,烟霞浩淼,云水相吻,使人如同置身于蓬莱仙境。
逢晨雾弥漫,远远近近的山林,犹如笼着一层轻纱,山水朦胧,云雾悠悠,两山脊之间,云雾翻腾,顺着山岬缓缓上升,表层云雾,千变万化,自然流淌,霎那转化,使人目不暇接。真正的一尘不染,就是这里,那是一幅绝美的水墨画。
记得第一天来这里,绕过了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迎面出现一片湖泊。有人介绍说:“这是马鬐山下的天湖,水域辽阔,面积有三个西湖那么大,乘着快艇沿山角绕一周需要两个多小时。湖上栖息着天鹅、大雁、鸬鹚等等各种珍贵鸟禽,是一个天然野生动物保护区。
天湖,这个奇特的名字一下子吸引了我。凭直觉,这一定是个有故事的湖。
关于这天湖,真有一个这样的传说。宇宙天龙,为使天下四海有规矩,便封四个儿子为四海龙王。大儿子鳌广成了东海龙王,二儿子鳌顺为四海龙王,三儿子鳌宾为北海龙王,其四子鳌谦为南海龙王。西北南三海龙王受东海龙王鳌广节制。西海在很远很远的西方,老二心里很不高兴 ,上任时遇到一片涝洼地,就不想再走了,决定在此安个家,于是就命手下日夜不停地挖,一直干了一千年,挖成了一个湖,那土石就堆成了一座大大的山,就是现在的马鬐山,那湖就是现在的天湖。
每天清晨,站在湖边,沿滩的湖水轻轻地抚摸着滩岸,睡了一晚的湖水是那样宁静,恬淡。当落日余晖洒落湖面,泛起金光闪闪,就像天上的星星。到了夜晚,湖上鱼灯点点,闪闪烁烁,那是方圆百里明亮的眼睛。天湖, 既有杭州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湖光山色,也有洞庭湖“茫茫五百里,不辨云与水”的诗情画意。
这方水土是被上天宠爱的宝地,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清晨湖边上,就有夜间打鱼、起网归来的渔家,他们摇着小舢板,满载而归,新鲜的鱼虾活蹦乱跳,看着就让人喜欢,价格也不贵,称上一条鱼,买上一小兜虾,就可以美美的饱餐一顿,只要你想吃。
现在已很难见到如此清明澄澈的湖水了,面对天湖、凉风习习,烟波浩淼、山水共天一色。靠近岸边处,有几艘渔舟,有男人一人撑船,也有夫妻二人撑一只小舢板。看他们立于船头,手拎粗孔大网,不经意间齐刷刷把网撒向半空,快落到水中时又忽变成一个很大的圆,那动作的娴熟,又如一场艺术表演,那是一种最美的劳动艺术。
乡村晚秋的天宇,空灵而又高远,淡定而又明净。蓝天清澈醉人,白云纤尘无染。那无与伦比的蔚蓝与洁白,让坚硬的心灵瞬间融化。原野之上,高天之下,尘世一切喧嚣聒噪与宁静淡泊,繁华热闹与寂寞冷清,统统与其绝缘,人间桃花源不正是这宁静的山村,宁静的原野,宁静的大自然。
霜降过后,小山村披上了七彩盛装,田野上的麦苗已经寸把高了,绿油油的,远看去大地如铺上了一层毛毯。农家菜园依然生机勃勃。白菜、生菜、萝卜叶,绿油油水汪汪的,叫人忍不住想要立马凉拌一盘尝鲜。胖胖的南瓜,红红的辣椒,密集排列抑或悬挂于藤蔓之间,尽力吸收阳光雨露,长势极旺。对了,还有茶树,日照是世界茶学家公认的三大海岸绿茶城市之一。那看那一排排碧绿的茶树,生机勃勃,此刻,它们都沉默无语,无不烘托出晚秋的悠远与宁静。满枝的红柿子,灿烂地微笑着,一盏盏如红通通的小灯笼,装点着农家小院,为寂静的小山村增添了一抹嫣红。
挡不住山林的诱惑,一个朗日的午后,我们一行众人分乘两辆车向马鬐山驶去。此时的马鬐山已是五彩斑斓,一改夏日的浓绿,活活泼泼起来,白杨树早早打扮起来,披上了耀眼的黄杉;黄栌也不甘寂寞,着上了红妆;如火焰般的红枫最是惹人喜欢,它们将整个山林,装点的分外妖娆。我们顺着上山的石径,拾级而上,一个个如放飞的小鸟,说着、笑着、喊着、叫着,寂静的山林热闹起来,惹得小鸟也翻飞追逐,叽叽喳喳追随着我们。
马鬐山的确是座神奇的山,也是一座英雄的山。登上山坡巧遇一个山民,向我们讲述了马鬐山的故事。据说,马鬐山,原名磨旗山,最高峰海拔600多米,马鬐山有36道山梁,涧深梁陡。每逢冬天大雪,远望每道山梁,百象马鬐,整座山因远看如烈马狂奔而得名。
如今,山上有列入史册的国家级保护文物。资料记载:南宋抗金英雄杨妙真曾在此山下寨,率十万精兵奏出一曲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乐章。这里有一个悲壮的故事。农民起义女领袖,号称“四娘子”。其哥哥杨安儿战死后,杨妙真率部继续抗金,善骑射使枪,史称“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后来兵败,潜逃至山东隐居起来了。杨妙真的坐骑雪白的泼风战马不见了主人,日夜奔驰、呼唤、寻找,最后又逃回磨旗山故址,站在山头上,面朝南方咆哮嘶鸣。当地老百姓认出那是四娘子的战马,纷纷送来细草精料。战马只是眼泪汪汪地瞅瞅人们,用鼻子闻闻草料,不吃也不喝,面朝南方嘶鸣,两只前蹄不住地刨地,刨出两个深坑,两只眼睛不停地流泪,泪水滴满了两个深坑,形成了两个“马刨泉”。时间一天天过去,最后,就那样静静地死去了。天长日久,那战马的尸体和大山融为了一体,山形也随着马的姿势有了改变,远看像一匹面向南方四蹄翻飞扬鬃奔驰的烈马,于是人们呼之为马鬐山。
如今,远看马鬐山的南部,突兀独立的马口石像一个巨大的马头,引颈朝南,张着大口,一阵阵山风袭来,穿过“马口”,发出吼声,恰似一匹战马仰天长啸。人们说,那是战马在呼唤它的主人杨四娘子呢!至今,山上仍有杨妙真的亲笔摩崖石刻大字:“嘉定九年四娘子此山下寨。”山顶有甘露寺遗址、兵营旧址和生活用的石碾、石磨,残留的碑碣及古城墙。这一切,难免不让人产生无限的幽古之情。
真没想到,在美丽的天湖自然景观区,还有这样激荡人心的历史故事。可见,马鬐山不但景美,而且富于历史底蕴。
回望山下,一幅乡村秋景图赫然呈现在眼前。天湖逶迤环绕,周边的几个村庄相依相偎,鸡犬相闻,山环水绕,山连着水,水环着山,难怪人们来到这里都会啧啧称赞,这里真是个风水宝地。山坳间一排排整齐的民房,白墙红瓦,在阳光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这是个富足的山村,家家门前都停有车辆,摩托车、山地车、三轮农用车很是寻常,就是小轿车在这里也不新鲜。白发婆婆骑着摩托飞驰,那神采丝毫不输年轻人。
如今正是收获的季节,家家房前金灿灿的玉米,成排成垛,山民都在刨花生、刨地瓜、刨芋头、收桃子、摘柿子、车拉人抗,收获着喜悦,收获着幸福,一派繁忙的景象。几只山鹰箭一般疾飞而过,为秋景图凭添了灵动。山坡上一片羊群,像飘动的白云,悠闲自在。放羊老汉更是怡然自得,抱着放羊鞭晒着午后的暖阳,那份自由自在,赛过活神仙。
置身山林,静听湖水倾述,感受大地收获,流连于山水间,我是大山的女儿,这般景色似曾相识却又感慨至深,对自然美的发现只有远离它,又经过生活的历练,再来品味,方能体会其中真谛。难怪大文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里有一首《在我的身上你或许会看到秋天》,仿佛能带人穿梭进丰饶又萧瑟、饱含复杂情感的秋日,我们伴着莎翁优美的语句寻觅着诗意的秋天。
乡村晚秋,处处流光溢彩,让人留恋忘返。沉醉于乡村晚秋的美景中,我只愿醉卧不归。
首文2024冬季刊选稿
尊敬的老师、作者,感谢您选择《首都文学》平台来推送作品!经本刊后台初选,您的此篇作品经本平台先行推送后将列入2024年首文纸刊冬季刊备用稿。上刊与否,以最终定稿后的目录为准。欢迎您继续赐作支持首文(多次推送的作品将择优上纸刊)!
声 明
本期所发作品为作者原创文学作品,由作者授权本刊首发,并对文中所涉内容负责。为尊重作者,维护原创,其它媒介转载或使用,请在本刊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刊主编应允,合法使用将给予人性化开通白名单。因本刊发文具有连续性,若非违法违规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删除任何一期发文,其它公众平台因需要要求删文,经作者同意后需向本平台支付300元断号费、编辑费、“原创首发”转让费;作者个人要求删除已经发布的作品,需向本平台支付200元断号费、编辑费、违约费。谨遵网约,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首都文学》
《首都文学》微信公众号,立足京城,走向全国,放眼世界;面向作家诗人以及文学与艺术爱好者。主要刊发诗词歌赋、散文随笔、精短小说、民间故事、报告文学、书画摄影等作品。
本刊每周三期,不定时发布。
要求:投稿须原创,切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套改他人文章,文责自负;投稿前请自行审定,杜绝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随原稿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文章标题三号黑体字,内文小四号宋体字;现代诗3—5首、古体诗词6—10首起投(长诗可单首),诗歌文字全部左对齐;书法、绘画、摄影作品10—20幅;散文、小说、民间故事等单篇不超过5000字,每段空两格,优秀作品不在限制中。
赞赏随心随意,赏金与作者对半分成,低于20元不发放,用于平台维护。
投稿邮箱:shouduwenxue@126.com
投稿后请加主编微信:13905352890
微信公众号:sdwx1015(欢迎赐稿!)
《首都文学》纸刊编委
《首都文学》微刊编委
【签约作家/诗人】
本刊法律顾问:
耿洪波(纸刊) 周迪军(微刊)
本期执编:沈 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