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题写刊名
【作家名片】
温立兰,80后,《首都文学》纸刊编委、签约作家,宜春市《诗画奉新》编辑。散文散见于“学习强国”总平台,《华夏散文》《南昌教育》《江西师大报》《澄湖》《山东青年》报刊杂志及《作家联盟》《首都文学》等微刊及纸刊,《宜春发布》官媒,宣传报道散见于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平台。
不扫兴的秋天
【 散文 】
秋天多美啊!抬头,层林尽染,白云在湛蓝、清朗的天空下,时而像柔软的棉花,聚散离合,时而又像一把利剑,将天空一分为二;低头,浮光跃金,清风携着栾树的小铃铛在地上翻滚着,噜噜的声响,是对秋天的赞歌;甘蔗的鲜甜,玉米的软糯,稻米的清香……秋天的味道,在田野里摇摇晃晃。走进秋天,便是走近一位含蓄温婉的江南女子。
我领着孩子走进秋天。低头,狗尾巴草拂过双膝,弯腰,折一根,做成漂亮的戒指,套在孩子的小指上。秋风拂过,芦苇荡漾,是诗经里的苍苍蒹葭。我站立蒹葭旁,俯身,手把手教孩子如何拍他最爱的妈妈。伊人,在水一方,我好像看见一位古典美人从诗经里走出来,与我相视一笑,跨越千年,都陶醉在这秋光里。路旁一串串杠板归的小果子,浅紫、湖蓝、乳白、粉红……像钻石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我摘下一颗放进孩子的嘴里,孩子轻咬一口,露出惊喜的表情,“妈妈,是清甜的耶!”一路上,孩子随手捡起一根枝条,甩打着田埂两旁的灌木丛。苍耳牢牢黏住了他的衣裳。“妈妈,苍耳妈妈可真有办法,她趴在我身上走了这么远,然后,在这给她的孩子安了新家。”孩子走出了课本,融入了大自然。我们说笑着,互相拍打着粘在彼此身上的杂草枯叶。“跟着妈妈,穿过荆棘,就上大路了。”我在前面开路,折断逸出的旁枝,孩子一路紧紧跟随,当我们走出这片荆棘丛时,孩子满脸是战胜了困难的喜悦。
是不扫兴的孩子,陪着我,看山听水探幽,在满天的秋色里,让我拥有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秋天。
深秋,林间山果渐落。每到这时,老姐便会将山林里捡拾来的苦槠子做成豆腐,给我尝新。“姐,我也想去捡苦槠子。”老姐最懂我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深秋的小山上,放眼,乌桕一树树,颜色绚烂——葡萄紫、柠檬黄、青草绿、胭脂红……绚烂的乌桕叶深情了秋天。走进丛林,踩着枯枝落叶,避开荆棘,小心翼翼摘下一颗金樱子,在草地上来回摩擦去刺,咬开,抠去里面的籽,在衣角上来回一蹭,往嘴里一送,一咬,清甜溢满了口腔。不远处一个个黄色的小果子映入我的眼帘,那是黄栀子。椭圆形的小果子,六棱的翅状纵棱,青绿、橙黄、金黄,颜色鲜亮,小时候拿它换过不少零花钱。茂盛高大的苦槠树,它更像一位智慧沧桑的老者,伫立于此,风霜雨雪,见证四季变幻,等候我们如约而至,向我们诉说这一年来林间发生的动人故事。“姐,这里有好多,快来呀!”我欣喜不已,找到了一棵苦槠树,地上,一粒粒小小的苦槠子,像个戴着皇冠的调皮孩子,它躲藏在枯枝落叶下,得轻轻拨开才能发现他。寂静的树林里,鸟儿的叽喳声,苦槠子掉落的啪哒声,还有我们不时的轻声细语,演奏着一曲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苦槠子捡回家经过清洗、晾晒、去壳、磨粉、浸泡、洗浆、沉淀、熬煮、冷却等多个步骤,富有家乡特色的苦槠豆腐就成型了。天然的食材,无需太多技巧和调料,清炒装盘,香菜点缀,一盘嫩滑爽口的苦槠豆腐就做好了,尝一口,唇齿留香,幸福的家乡味,氤氲了我们一年又一年。
是不扫兴的老姐,陪着我,远离城市的喧嚣,褪下各种伪装,在家乡的林间穿梭寻觅,在采摘、捡拾中,让我拥有了一个意趣盎然的秋天。
秋天一到,柿子成熟,市场上卖的柿子虽然又大又红,但我还是对父亲去年递我手上的几个野柿子念念不忘。父亲一听便自制了摘柿子的工具,原本在菜地里忙活的母亲,即刻放下农活,与我们一同前往。父亲提着桶子走在前面,母亲拿着袋子走在中间,而我则悠然地跟在后面,掏出手机,时而拍下南飞的大雁,时而摘下路旁的小雏菊。“柿子怎么没了?”父亲惊讶又失望道。野外摘柿子,我也是头一次。只见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矗立着一座孤岛,孤岛上柿子树高耸入云,茂密的竹子将其重重包围。成群结队的鸟儿站立在柿子树上,一波飞起一波又落下。“唉,应该早来的。”父亲略带自责。“还有不少呢!够了,我尝个味就行。”“小岛”距离平地有好几米,即使手撑长杆,也够不着。“你们在树下等,我爬树上去摘。”以父亲的年迈,双腿的疼痛,要钻进密林,再爬上几米高且又细又脆柿子树,绝非易事。我有些后悔自己的随口一说。“爸,我们回去吧。”“你好不容易来,哪有空手回去的道理?”费了好大的劲,父亲终于挪到了柿子树。“爸,别再往上爬了,危险。”“不要紧的,年轻的时候,我还上过三层楼顶修瓦粉墙呢!现在这高度,算什么?”他好像忘了自己的年龄。父亲一边敲打着树上的柿子一边追忆着自己的“光辉历史”,好像真的回到了他健壮有力的青年时代。母亲弯腰一一捡拾着地上的柿子,恍惚间,我的童年好像也在眼前。望着高处的父亲,心提到了嗓子眼,再三叮嘱父亲。“爸,够了,不摘了,留些给鸟过冬吧!”父亲直到心满意足,才肯罢手。回家的路上,仍旧是父母在前,我在后,深秋的田野,不远处,吃饱喝足的小牛崽依偎在老黄牛身旁,慵懒地拍打着蚊蝇。水港里,“嘎嘎嘎”一群小鸭子欢叫着顺流而下……
是不扫兴的父母,陪着我,览秋色,听秋风,摘秋柿,这些看似“无意义”的事,却让我拥有了一个甜蜜温暖的秋天。
秋天多美啊!原来美不止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意境,也不止在“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绚丽色彩,更不止在“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喜悦丰收。秋天之美,美在,你的身边,永远有一群人,他们会陪着你,为你提供良好的情绪价值,连同这爱一起融化在这烂漫、辽阔的秋色里。
秋已逝,不扫兴,则常治愈。冬已来,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首文2024冬季刊选稿
尊敬的老师、作者,感谢您选择《首都文学》平台来推送作品!经本刊后台初选,您的此篇作品经本平台先行推送后将列入2024年首文纸刊冬季刊备用稿。上刊与否,以最终定稿后的目录为准。欢迎您继续赐作支持首文(多次推送的作品将择优上纸刊)!
声 明
本期所发作品为作者原创文学作品,由作者授权本刊首发,并对文中所涉内容负责。为尊重作者,维护原创,其它媒介转载或使用,请在本刊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刊主编应允,合法使用将给予人性化开通白名单。因本刊发文具有连续性,若非违法违规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删除任何一期发文,其它公众平台因需要要求删文,经作者同意后需向本平台支付300元断号费、编辑费、“原创首发”转让费;作者个人要求删除已经发布的作品,需向本平台支付200元断号费、编辑费、违约费。谨遵网约,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首都文学》
《首都文学》微信公众号,立足京城,走向全国,放眼世界;面向作家诗人以及文学与艺术爱好者。主要刊发诗词歌赋、散文随笔、精短小说、民间故事、报告文学、书画摄影等作品。
本刊每周三期,不定时发布。
要求:投稿须原创,切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套改他人文章,文责自负;投稿前请自行审定,杜绝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随原稿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文章标题三号黑体字,内文小四号宋体字;现代诗3—5首、古体诗词6—10首起投(长诗可单首),诗歌文字全部左对齐;书法、绘画、摄影作品10—20幅;散文、小说、民间故事等单篇不超过5000字,每段空两格,优秀作品不在限制中。
赞赏随心随意,赏金与作者对半分成,低于20元不发放,用于平台维护。
投稿邮箱:shouduwenxue@126.com
投稿后请加主编微信:13905352890
微信公众号:sdwx1015(欢迎赐稿!)
《首都文学》纸刊编委
《首都文学》微刊编委
【签约作家/诗人】
本刊法律顾问:
耿洪波(纸刊) 周迪军(微刊)
本期荐稿:罗 燕
本期执编:沈 默
签约作家:温立兰
【温立兰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