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穿越百年,历久弥坚。19世纪末20世纪初,沪上瘟疫时发,“西人隔离医院”应运而生。从此,这所医院与传染病防治结下不解之缘。百余年来,一路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从单一的传染病专科医院逐步发展为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五院”)。
今年正逢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120周岁。从虹口到闵行,从专科医院到综合医院,从二级医院到三级医院,从重点专科“零的突破”到如今的四个市级重点专科……五院百二十年发展波澜壮阔,书写“医者仁心、为国为民”的大爱篇章。。
筚路蓝缕建院“初心”未曾改变
20世纪初上海疾疫多发,为专门收治患恶性传染病的外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于1904年在靶子路41号(现武进路)建成“西人隔离医院”,这就是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前身。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一三”事件后,工部局所属医院都迁至苏州河以南,西人隔离医院先暂租宏恩医院病房,后辗转迁至白利南路、大西路等多地(1945年改名为上海市市立疗养院,后为第六人民医院)。1937年9月,原靶子路41号西人隔离医院被日本海军占领,在此地成立“同仁会上海医院”。1945年后医院改名为“上海市市立第五医院”。
1949年上海解放后,医院改为“上海市立第五人民医院”,院址为虹口区武进路85号。为配合闵行工业卫星城的建设,1960年2月,医院迁至闵行鹤庆路221号,改名为“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由闵行区卫生局领导。1984年经原上海市卫生局批准,恢复“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院名。
1989年,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与原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签订教学合作医院协议书,1994年双方签订教学协作协议书暨教学医院揭牌。1995年,闵行区传染病医院重新并入医院。两院管理系统合二为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领导全院各业务部门工作。
1998年,闵行区人民政府与原上海医科大学签订第一轮区校共建协议,定名为“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筹)”。2004年10月12日,医院百年华诞之际,正式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
从“西人隔离医院”、同仁会上海医院、上海市市立第五医院、上海市立第五人民医院,到如今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五院始终建院初心不改,大半世纪伫立在上海西南一隅,呵护群众健康,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
▲医院70年代高压氧舱
以高压氧治疗为例,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老闵行八家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支持下,工程技术人员与医务职工通力合作建成当时上海一流的高压氧舱群。1974年医院正式收治患者,同时成立高压氧科,成立至今已有50年,多年来共开舱30000余次,治疗患者60万人次;抢救重危病例2000多舱15000余例次。治疗范围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其他有害气体中毒,扩展到脑循环障碍、神经性耳聋、周围性面瘫、各种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等100余种病症,随着高压氧研究的不断深入,高压氧在肿瘤患者的相关治疗,预保护卒中预防,延缓衰老,快节奏下的疲劳综合征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学科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2016年初,五院迎来历史性大发展。闵行区人民政府携手复旦大学开启全方位区校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华山-五院-闵行医联体,由华山医院派驻院长。“作为一家区域性医疗中心,首要责任是为辖区内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注重临床能力和服务的双提升,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是医院的核心任务。”基于这样的管理理念,从华山医院派驻至五院的院长吕飞舟一到岗便着手排摸,就多发病、常见病等就诊需求相对集中的重要科室进行优化。
打造“医联体大学科“造福百姓
如何立足闵行,做好做实一家区域性医疗中心?五院提出“医联体大学科”概念。在充分收集各个科室需求的基础上,遴选了普外科、血液科、检验科等19个学科纳入“医联体大学科”范围,先后引入67名华山医院专家担任学科主任,通过门诊带教、教学查房等方式不断提升五院医护的专业技能,借助外力推动重点学科发展,以响应患者多维护、多层次的需求。
通过多年医联体建设,引入三甲医院的学科资源、专家资源、科研资源,建设人才梯队、提升学科水平,让患者就近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以皮肤科为例,五院皮肤科被纳入华山医院皮肤科统一管理,由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担任大学科主任并派遣学科带头人,由此形成了皮肤专科优质发展的良好生态。在此基础上,经过各方努力,华山医院好用不贵的皮肤科自制制剂落地五院,且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在全市属于首创之举。
闵行居民深深获益,周边百姓在五院就能享受到华山医院皮肤科专家的诊疗、用到本来在华山医院才能开到的常用自制制剂。华山医院的专家号源同步下沉至五院,热门的专家号不必抢,依托转诊系统,闵行居民即可轻松就医。近五年来,五院门诊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及医务人员满意度节节攀升,去年门诊患者满意度及医务人员满意度逾九成,住院患者满意度更是高达97.38%,再创新高。
依托“华山-五院-闵行”医联体支持,五院微创脊柱外科中心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导航下椎体成形术等10余项脊柱微创新技术,目前年手术量500余台次,近6年累计完成超过3000余台次,优良率超过96%,极大便利了闵行区域居民相关疾病的诊疗。
2023年9月,根据《闵行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工作方案》部署,坐落于闵行区南部的五院试点牵头建立闵行南部科创中心医疗集团。作为闵行区两大医疗集团之一,南部科创中心医疗集团在已有的医联体建设基础上,不断探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路径。2024年9月,2.0版工作方案落地,进一步优化集团布局,集成医疗服务新体系。
吕飞舟表示,新形势下医联体建设偏向于学科共建、人才培养,医疗集团试点更强调内部同质化管理、同质化运营、医教研协同、医防融合、信息共享等,力求通过成员单位间“紧密型”的连接进一步推动“强腰立地”战略定位的实现。
以入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为契机,以牵头成立闵行南部科创中心医疗集团为抓手,五院建设“医联体大学科”,扩大专家队伍,以量变带动质变,提升学科影响力和学术地位,不断提升服务能级,使居民就医更便捷,获得感更强。而今医院根据“孵化一批市级及以上临床重点学科(专科)”要求,对标市级及以上临床重点学科(专科)建设要求和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启动重点学科群孵化、市级及以上临床重点学科(专科)创建工作。医院力争通过三年行动,为国家级、市级重点学科(专科)创建打下坚实基础。就在今年,喜讯传来:上海市卫生系统重点专科评审结果中,五院共计四个重点专科入选,为五院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激发人才潜力做实队伍建设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引擎。五院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狠抓人才队伍建设,扩增人才数量、盘活人才存量,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内涵,激发人才潜力,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队伍支持。
早在1960年,五院从虹口区迁院至闵行区时,原332位员工中仅163位来闵行,大量医疗骨干调走。但当时医院仍保持良好的学习传统,鼓励开展各种学术交流,如疑难病例讨论会、读书会、读片会等。组织医师进修,提高中、初级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改革开放后,五院发扬重视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选送优秀医务人员出国进修学习,邀请国外学者来院交流讲学,和俄罗斯、法国、芬兰、新加坡、日本和美国等国的医学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国际交流。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五院人才发展进入快速推进期。1998年至2003年,五院先后引进21名高级职称人才,后来大多成为医院各学科的带头人。2000年成立青年医务工作者联谊会,设立青年科研基金,每年资助10项左右课题,从中发现不少可造之才。2003年五院启动“曙光青年”计划,每年选拔8名青年医务工作者滚动式培养,使有为青年能脱颖而出,后又相继推出“菁英人才”、“卓越人才”等院级人才培养计划。
2016年,以“华山-五院-闵行”(H5M)医联体建设为契机,五院先后引进学科带头人10余名,柔性引进华山医院专家70余名,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药学院、华师大生科院等合作,签约双聘专家30余名。同时推出“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出国研修项目”、“哈佛医学院全球临床学者科研培训计划项目(GCSRT)”、“TEMC项目”等。上述这些举措对医院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引进高端人才提升专科能力之时,重视发掘医院内部优秀人才,在多方面给予支持,让青年人朝着成为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方向发展,由此在五院上下形成相得益彰、井然有序的竞争氛围。
青年骨干成长,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据统计,经过多年发展,五院本土学科逐渐成为高水平发展的学科,以内分泌学科为例,目前已拥有三位博士生导师和多位硕士生导师,肾脏内科、呼吸内科等科室成为重要博士点。
▲2023年医院成立青年学院
而今的五院,针对不同层次人才有的放矢给予资源支持。高端人才定位更高课题奖项、争取成长为博导;中青年人才鼓励攻读硕博,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医院内设立“院级人才培养计划”(曙光青年、菁英人才、卓越人才),分别对标青年人才后备军、学科建设主力军、医院品牌带头人三个层面,层层推进人才梯队的建设,加大培养力度,打造医教研全面发展的人才队伍。
数据统计:近年来五院先后选送22名科研骨干赴海外开展一年期的科研研修深造,选派24名青年骨干参加美国哈佛医学院临床学者培训项目,并为13名医护联系了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参观学习,培养年轻一代的国际视野。吕飞舟对青年医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医生必须善于思考,学习全球最先进的医疗理念,研究世界前列的医疗难题,如此才能激发更多职业自豪感。
党建引领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回望历史,五院党组织工作最早可追溯到1948年,当时有5位同志参加地下党活动,建国后成立党支部、党总支和党委等时期逐渐走向成熟。据统计,目前医院现有中共党员37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28.2%,硕博士占40.3%,40周岁及以下占50.7%。五院党委书记刘进表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五院将继续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努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服务,为实现“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奋斗目标和“区域性医疗中心的领跑者”的美好愿景而奋斗。
爱无界,行无疆。早在1972年4月至1974年8月,五院委派手术室护士朱思明参加原卫生部组织的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援建亚盖尔马医院,担任手术室护士长。2000年起医院再次开启医疗援非工作。截至2024年底,共计派出6批次19名队员。自2000年起援滇,至今已委派140余名人。自2010年起对口援建新疆喀什地区,至今已委派21人。秉承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一代代五院人接力不息,在我国脱贫攻坚过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而今,五院在党建引领推进下,正建设试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探索形成党建工作新模式,牵头各成员单位党组织建立闵行南部科创中心医疗集团党建联建工作机制,形成紧密协作的党建共同体。据悉,该医疗集团以三级综合医院(五院)为核心、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闵行浦江医院及二级专科医院为支撑、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总服务面积229平方公里,总服务人口114万人。
在五院牵头建立的闵行南部科创中心医疗集团党建联建工作机制中,各成员单位以“强化党的领导、提升医疗集团服务质量”为目标,通过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促进医疗集团健康发展。同时依托党建联建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将党建工作与医疗集团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的良好局面。
这其中,“社区联动双向转诊,让患者享受更加便捷的就医体验”,入选“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创新案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打通分级诊疗最后一公里”荣获第七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提名奖。
南部科创中心医疗集团单位优势资源整合后,强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试点推进联合病房建设,盘活社区医院资源,形成医疗集团“上下一张床”模式;专家共享、汇聚医疗智慧、推进跨院协作医疗,下沉三级医院的查房标准和流程,提升了整体诊疗水平;信息共享,实现了信息集团内部转接互通,双方诊疗记录可以及时调阅查询;人才共培,则通过“查房带教、教学共享”,全面加强科室人才培养,提升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理念,实现康复诊断、评估和治疗同质化、标准化,确保每名患者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院文化品牌建设培训会
当前,五院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患者满意度与健康获得感,从患者评价集中反馈内容中抓整改落实,优化提升服务内涵。同时以党支部、临床科室为单位,重点挖掘、培育和推广一批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拓展性的医疗服务品牌,做实做优“一支部一品牌”。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是每一名“五院人”职业生涯的指路明灯,更是日常行医准则。依托闵行南部科创中心医疗集团纪检联盟,五院将廉洁文化深度融入行业血脉。定期开展廉政教育培训,以案释法、以纪为纲,筑牢思想防线;开展基层作风观测点工作,紧盯关键岗位、关键环节,不断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在医院文化建设方面,五院以《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为蓝图,从优化就医流程、减少患者奔波,到打造温馨病房,增添人文色彩;从医护沟通技巧精进,到心理抚慰机制完善,全方位落实关怀细节,用行动诠释责任,让满意度成为医院发展最美注脚。
栉风沐雨百廿年,风华正茂再启航。
站在新起点,迎接新发展,未来的五院做强学科发展之时,还将牵头进一步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共同推进闵行南部科创中心医疗集团建设,推动医院之间信息互联互通、上下转诊等,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探路”,为更多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热 · 烈 · 祝 · 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