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钟灵毓秀,穿越百年,历久弥新。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始建于1904年,时称“西人隔离医院”。医者仁心,为国为民,上世纪60年代整建制从上海虹口区迁址至闵行区。弹去档案的尘灰,回眸医院的历史,120年筚路蓝缕的传承与发展,几代五院人薪火相传的光荣与梦想,一路穿云破雾,一路披荆斩棘,在磨难中成长,在风雨中茁壮,在时代大潮中乘风破浪,一路高歌,一路前行。
抗美援朝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五院随即指派医生俞庆庆参加抗美援朝国际医疗队。1952年3月,王雪桥等12位医生参加第二批抗美援朝医疗队救治伤员,其中7人立功。
1953年4月—1954年5月,俞庆庆等6位医生再赴朝鲜战场开展医疗工作,期间俞庆庆立功受奖。
战后,俞庆庆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军事医学总结外科组的总结工作,编写了《胸部战伤》《创伤休克》《血库供血与野战输血》等三部书籍。
1954年5月,外科医生吴训元受命于上海市卫生局,参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卫生工作委员会国际医防服务队27分队,赴前线参加救护工作。
唐山抗震救灾
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五院接上级通知后,当日便组成内外、妇儿、五官科、麻醉科医生以及检验士、药剂士、护士等共15人的医疗队,于次日赶赴灾区第一线。
队员们在灾区直面病痛和生死,为截瘫病人用废弃电线管导尿,解决排尿障碍;为骨折伤员自制固定夹板来包扎固定;救助颅脑外伤和内脏损伤患者,并标记生存者以便外运救治;还帮助一位产妇在简易帐篷里顺利产下男婴。
在三个星期的艰苦工作中,医护人员历尽艰辛,胜利完成了巡访街区任务,救治伤病员近三百位,赢得了灾区人民的信任和热爱。
汶川抗震救灾
6月24日,时任呼吸监护室护士长夏怀华参加“上海市护理急救医疗队”并担任队长,前往四川灾区救灾。6月底到次年9月底,医院又陆续派出4人参加上海市对口援建四川省都江堰的闵行区灾后援建医疗队。
青海玉树抗震救灾
云南鲁甸抗震救灾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地震。正在云南嵩明县人民医院对口支援的骨科医生吴俊国,当天晚上随当地武警、医务人员等组成嵩明县救援队,紧急赴震区红石岩村参与医疗救援。尽管震区环境十分艰苦,山崩、地裂、路塌、家毁、电断、水缺不断上演,但是并没有将吴俊国吓倒,他与救援队共同作战,救治各种伤员,最终圆满完成救灾任务。
百年来,市五医院的医护人员们在一次次危难时刻,以无畏的姿态、血肉之躯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构筑起了钢铁般的生命防线。他们不仅是技术与勇气的化身,更是爱与希望的传递者。他们每一次毅然决然的逆行,都是对生命尊严最深情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