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理想、理解理想、成为理想”, 增程市场卷疯了 | 远光灯

汽车   2024-11-07 12:00   北京  

腾讯汽车《远光灯》

特约作者 郭亦非

编辑 杨布丁

“还在坚持多档PHEV(插电混动)的车企,会在未来一两年都转换成增程式(REEV)的技术路线。这个判断可以2025年来验证。”2023年11月,增程路线的主力实践者、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发了这么一条微博。
如今看来,他的预言似乎要提前一年实现。
11月6日,小鹏汽车发布鲲鹏超级电动体系,“鲲”代表超级增程系统,“鹏”代表着纯电体系。这标志着,小鹏汽车正式入局增程牌桌。
何小鹏称,“再做一个普通增程车已经没有意义。小鹏要做好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准备,提供更方便、更通用的补能方案,产品确定先在国内发布。”
2024年以来,极氪、智己、埃安、阿维塔等多家专注于纯电(BEV)路线的车企,均官宣计划推出增程产品。小米汽车此前也传言正与北汽合作研发制造增程SUV车型,项目代号“昆仑”,并为此公开招聘增程设计开发工程师。
除了造车新势力,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的跨国品牌,也将目光瞄准插电混动和增程市场,这其中包括丰田、沃尔沃、奔驰、福特、现代、捷豹路虎等。
“行业对于增程式技术的态度已发生逆转。目前已有15个品牌超过35款车型投放市场,价格区间覆盖10万级至百万级。”作为增程技术的坚定拥护者,赛力斯副总裁康波在近期判断称,增程已不再是“过渡技术”,而是市场主动选择的“适用技术”,将与纯电、插混长期共存。
从被质疑“行业公认的糟糕落后技术”,到眼下集体补充增程技术路线,装上“油箱+大电池”逐渐已成为行业趋势。放眼全球车市,目前仅有特斯拉和蔚来两家车企,依然坚守在纯电阵营。前者沉浸在自动驾驶的畅想中,后者则在换电赛道蒙眼狂奔。不过,路透社报道称,蔚来第三品牌萤火虫,也将在海外推出增程产品,国内仍坚持纯电路线。

“质疑理想、理解理想、成为理想”背后,既有增程技术门槛低、纯电市场增速不及增程、补能体系仍不完善等现实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在汽车淘汰赛打响的当下,每家车企都不想丧失任何翻牌的机会,努力活到最后一刻。



“减配版插混技术”,
早年多次遭行业群嘲

何为增程式电动汽车?按照国标(GB/T 19596-2017《电动汽车术语》)的定义,这是一种在纯电动模式下可以达到其所有的动力性能,而当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无法满足续航里程要求时,打开车载辅助供电装置为动力系统提供电能,以延长续航里程的电动汽车,且该车载辅助供电装置与驱动系统没有传动轴(带)等传动连接。

增程属于插电式混动技术类型,虽然都是搭载油箱,在电量不足时,相较于插混,增程仅靠发动机发电带动电机驱动车轮,无法实现并联和发动机直驱,因此技术难度相对较小,甚至被称为插电式混动的“减配版”。但与纯电产品相比,可油可电的功能也免除了车主的续航焦虑。

从历史沿革来看,增程式技术诞生已有上百年历史,通用、宝马、奥迪、日产,以及吉利、广汽传祺等国内外车企均曾尝试开发过此类产品,但均效果寥寥。直到理想汽车首款产品理想ONE的销量爆发,增程式电动汽车才真正闯入大众视野。

“2016年的一天,李想走进五元桥的研发办公室,在白板上写下要用增程技术的决定和关键定义——做大型增程车,面向家庭用户,纯电部分里程覆盖150公里。配合增程器还能实现上千公里的续航。”一篇《揭秘理想汽车的增程式技术,从饱受争议到靠它卖爆》的官方文章回忆称。

这篇文章将增程与混合动力(DHT)方案进行对比后发现,“如果选择DHT路线,用户既舍弃了电车的驾驶平顺性与空间静谧性,还要多支出700多块钱。由于增加了离合器以及附属结构,导致DHT系统复杂度增加,用户的维护成本会再次增加”。

一位前理想汽车中层告诉腾讯汽车《远光灯》,当初理想ONE 立项规划时,公司内部做出的最关键的判断是,充电设施在5-10年内,都不会很完善,以及电池价格会很昂贵,纯电汽车没有价格竞争力,基于这两点判断后,剩下的就是如何解决增程技术难题。

众所周知,增程式电动汽车尽管兼具纯电和燃油补能的优势,没有里程焦虑,但其仍面临着包括增程器噪音大、电池馈电时动力差且油耗高、电池容量小充电慢等技术痛点。

“当年大众怼理想,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的。第一代增程发动机油改电,直接把油车发动机拿来用肯定不行。”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在一次行业研讨会曾表示。他认为,目前第二代增程器是发电专用,转速缩窄至2000到2500转,并运用了阿特金森循环,把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到44%,能效已明显提升。

2019年4月,理想ONE上市,其搭载了40.5kWh的三元锂电池包,纯电续航180公里,另外配合45L的油箱,综合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这款6/7座中大型SUV,精准填补了家庭用户的新能源用车需求空白,四年时间累计销量超过20万辆,为理想汽车实现扭亏为盈埋下伏笔。

彼时,同行们几乎都沉浸在纯电动和插电混合动力的研发热情中,对于增程式技术大多不屑一顾。

2020年9月,时任大众集团中国区CEO冯思翰曾公开表示,增程式电动车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环保,借助化石燃料的燃烧为汽车动力系统发电是一种“糟糕的解决方案”。即便是理想ONE大获成功后的两年后,时任长城魏牌CEO李瑞峰仍公开宣称,“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

不过,行业风向已在悄然转变。



增程市场增速领先,
问界、零跑紧跟理想步伐

押注增程市场成功后,理想汽车在2023年首次实现年度盈利,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后全球第三家扭亏为盈的新能源车企。
从行业大背景来看,尽管增程绝对市场份额远不如纯电,但增速却始终领先。
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增程式车型销量增速分别为206%、116%及173%。对比同期的纯电车型,则分别为157.4%、67.5%及24.4%。
乘联会数据统计,2024年前9月,增程式车型在终端累计卖出了81.1万辆车,尽管规模不及纯电(412.4万辆)和插混(219.7万辆),但增幅仍遥遥领先,三者增速分别为109.8%、17.7%和69%。
“质疑理想、理解理想、成为理想”开始流行。这其中,问界和零跑是最坚定的拥趸。
在问界系列仍未爆火时,2022年7月,时任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在为问界M7造势时表示,目前充电桩的完善与普及还需要时间,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同时,他还对“李想开拓探索增程模式所付出的努力与贡献”表示感谢。
乱拳打死老师傅。两年后,问界在销量上已超越理想,前者在产品定位和技术路线上与后者高度相似,问界M5、M7和M9直接对标理想L6、L8和L9。赛力斯曾披露,90%的问界M9用户选择的都是增程版。
起家于浙江的零跑汽车,则更是直接为自己贴上“理想平替”的标签,产品定位一致,但价格却便宜一半,主打10-20万级市场,产品定义开发也模仿理想的“套娃策略”。2023年3月推出C11增程版后,后续上市的C10和C16均包括增程版本。
近期,零跑销量连续三月超过3万辆,创下历史新高,仅次于理想和问界,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三位。销量也带动了毛利率的攀升,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由负转正,达到1.1%,去年同期则为-5.9%。
腾讯汽车《远光灯》了解到,包括蔚小理、小米、零跑在内的造车新势力,其造车资质均为“纯电动汽车投资项目”。
根据发改委《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上述即指以电动机提供驱动动力的汽车投资项目,包括纯电动汽车(含增程式电动汽车即REEV)、燃料电池汽车等。值得一提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则属于燃油汽车投资项目。
除了造车资质外,从技术门槛来看,发动机变速箱作为燃油车核心零部件,虽然PHEV对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技术门槛下降了,但许多造车新势力所储备的驱动系统技术能力在短期内仍难突破,选择相对简单的增程技术,同样可以实现纯电长续航。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此前曾拿增程和混动、插混做对比,他认为,“增程机械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更少,成本比较低,节省下来的成本放在电池上,可以做到更长的续航。”
另外,从研发成本来看,相较于PHEV,基于纯电BEV平台开发增程REEV架构共用率高,成本较低。
行业媒体《电动汽车观察》在一篇文章中总结称,目前国内做增程的思路可以归纳为三个点,1,增加电池,做大车型,从高端市场找突破;2,通过续航无忧胜出同级纯电动车,通过使用成本PK同级燃油车;3,发挥智能属性甚至娱乐优势,走差异化路线,精准定位目标用户,比如理想的“家庭用车”、问界的智驾系统,“当下中国增程路线的变化主要是‘大’:更大的电池,更强劲的发动机,更大的车型”。
对比在售主流增程产品的技术参数,不难发现,增程器多为1.5T四缸,搭配的电池容量则在40kWh以上,油箱容量则为45L以上。如此来算,综合续航可以轻松到1000公里以上。
反观理想,在增程主战场站稳脚跟后,其开始涉足纯电,首款产品Mega出师不利后,纯电SUV产品推迟到2025年。对此,李想反思称,“足够多的自营超充桩是现阶段销售中高端纯电的必要条件,自营超充桩要达到特斯拉相近的数量,才是产品推向市场的合适时机。”
10月31日,理想刚完成自己第1000座超充站的落成,包括4888根充电桩。而特斯拉已布局的充电站则超过2000座,超充桩超过11500根。
不过,理想内部5年前的判断依然准确。从行业来看,补能网络仍不完善,纯电续航焦虑仍在凸显,尤其在节假日出行高峰期,这仍是制约纯电市场进一步扩大的核心因素。建设成本压力下,目前仅有特斯拉、蔚小理、极氪、小米等少数车企明确提出铺设自营充电站,更多车企则依赖于第三方充电运营商。
2024年8月,李斌在加电日上披露的数据显示,蔚来自建的23009根充电桩中,有80.25% 的电量都服务给了非蔚来品牌,排名前三的品牌分别为比亚迪(17.18%)、特斯拉(13.38%)和广汽埃安(7%)。
一位自主车企战略规划部人士告诉腾讯汽车《远光灯》,当前的充电站数量和充电速度无法满足需求,同时由于这几年电池的大力投入,将混动车的电池成本快速打下来了,以前混动车(包括增程)要比油车贵接近十万,现在价差就很小了,混动同时具有纯电和燃油补能的优势,自然吸引消费者。

眼下,嗅觉敏锐的供应商们开始提供配套电池。10月,宁德时代发布了专为增混车型打造的电池品牌“骁遥”,这是一款续航达400公里以上,且兼具4C超充的增混电池。这样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无疑将模糊插混和纯电车型的边界感。其宣称,电池已落地包括理想、阿维塔、深蓝、启源、哪吒等品牌。预计到2025年,包括吉利、奇瑞、广汽、岚图等在内的近30款增混车型也将搭载。



马斯克沉醉自动驾驶,
李斌忙着建换电站


一众纯电车企转战补充增程动力路线后,放眼全球车市,仅有特斯拉和蔚来两家车企,目前依然坚守在纯电阵营。

有趣的是,身为自动驾驶狂热拥护者,马斯克正醉心于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李斌最新关于增程路线的表态则是:“什么时候特斯拉做增程了,我们再考虑。”

李想此前曾公开表示,新能源汽车补能有3条解决路径,换电、增程和充电桩。众所周知,蔚来区别于其他纯电车企的最大特征,在于其换电模式,购车可将车辆和电池分离,日常用车租赁电池即可,补能几分钟内即可完成。

为此,充电桩的布局势在必行,李斌也立下了野心勃勃的“加电县县通”目标,2025年底前要布局5000座换电站。截至2024年10月9日,蔚来在全国累计布局换电站2562座,累计布局充电站4037座、充电桩23646根,三项数据均大幅领先同业。此外,他还拉来了7家车企组建换电联盟,包括一汽、广汽、长安、吉利、奇瑞、江汽、路特斯。

按照李斌此前的解释,“一个高端车所用的增程器,怎么也得两万五、三万块吧。如果是五十万辆车,(这些钱)能布5000个换电站,你们觉得哪个合算呢?"

对于这一说法,一位上海车企产品规划部人士对腾讯汽车《远光灯》表示,这是李斌自己在找补,虽然增程器有成本,但加了之后,电池容量可以做小,电池省下来的钱更多,“现在蔚来就属于箭在弦上,没有回头做增程的机会了”。

尽管相较于60万元/吨的高点,目前电池级碳酸锂已下跌至8万元/吨,但电池成本依然不低。以蔚来旗下乐道首款产品L60为例,其搭载的60kWh标准和80kWh长续航电池包,价格分别为5.7万元和8.6万元。

上述车企人士补充称,换电建设投入成本高,需要大规模卖出换电车型将换电商业模式跑起来,否则从换电再切换增程的沉没成本非常大,包括营销形象和技术架构,比如增程车需要在底盘上布置排气管和油箱,如果蔚来要推出支持换电的增程车,必须大幅更改底盘设计和换电站的换电结构。

对此,一位蔚来研发人员予以佐证。不过,他告诉腾讯汽车《远光灯》,换电结构和增程是两种路线,不存在改造,需要重新做平台架构,成本上不会花太多钱,现在大家开发能力都很强,两年就能搞出来。“从用户体验来看,换电和加油差不多甚至更快,况且有了发动机就意味着要做一堆保养项目,包括空滤、机油、机滤等等,想想都觉得麻烦。”

不过,李斌可能要食言了。

按照路透社最近消息,蔚来旗下第三品牌萤火虫计划于2026年底推出首款增程式的混合动力车型。不过,该产品仅在中东、北非和欧洲等海外市场销售,其在国内市场仍继续提供可更换电池的纯电车型。该举源自蔚来主要投资者阿布扎比投资公司的建议,为了应对充电基础设施仍不完善、海外贸易壁垒等不利因素。

截至发稿,蔚来官方暂未对上述信息作出回应。

- END -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往期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腾讯汽车
腾讯新闻旗下腾讯汽车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