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索菲亚,N个娃的妈,正行走在小时候梦想 “看世界” 的路上。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人生无极限,只要你敢想,敢坚持,整个宇宙都会为你让路,并整理资源帮你实现这些梦想。所以,不要犹豫,行动起来! |
有时我不特别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家长跟自己的孩子“势不两立,鸡飞狗跳”,因为自己的三个小娃儿,无论他们说什么、做什么、考试多少分,只要在一起,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总是漾出暖意。
我对他们“唠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你们超乎了我对孩子终极梦想,你们就是我此生最美好的回报”。
他们可能拼尽全力都不会成为世界冠军、诺贝尔获得者、改变世界的标杆人物,甚至可能都上不了“211,985”,但他们是我这个平凡得落到尘埃里的母亲,能得到的最好的孩子。
所以很多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德不配位”,内疚不能给到孩子更多的机会和帮助,哪里还有底气“鸡娃”?
1,
尤其是对儿子老扎克。
老扎克5岁半开始接触高尔夫,7岁决定放弃其他兴趣爱好专攻高尔夫,当然,为了照顾我的情绪,他还保留了钢琴一直坚持到今天,并参加了学校的乐队成为专职钢琴手,很大程度上,他执着追求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兼顾着老妈我的钢琴王子情节。
新学期刚开始没几周,老扎克小心翼翼地跟我说:
“妈妈,我的好朋友法兰克明年去美国运动学校专修一年足球,全寄宿的..."
"哦,那你一定会想念他的。” 我没有多想。
至今我们都拿着旅行签证滞留在墨西哥,其实主要原因只有一个:
孩子们都喜欢目前的国际学校,在疫情无法回国的三年,他们在这地球另一边完全陌生环境中,经过语言(西班牙语教学)挑战和游走被“霸凌”的边缘后,靠自己能力得到了老师同学认可终于融入异国他乡的环境,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轻易不愿意挪动他们再面临类似挑战。
所以祖国开放了一年后我们依然没有回国。
“对的妈妈,他是我最好朋友之一。”
初中2年级的老扎克,有3个特别要好的朋友,一个去年就去了美国做交换生,暑假回来不是在我家过夜,就是老扎克去他家“寄宿”,开学对方又回到了美国,儿子难过了几天;但是有这个弗兰克,很大程度冲淡了儿子对那个朋友的思念,要是他也走了,儿子肯定会非常失落的。
“妈妈,我在想,有没有可能,我也去那个体育学院进修一年,看看我的高尔夫之路到底能走多远?”
我知道那个体育学院,因为早在老扎克8岁时候,就参加过它在海南举行的高尔夫夏令营, 我曾经认真研究过那个学院的情况,但是被学费吓退了。
从那时候我就知道:
作为普通家庭,即使我们能看到通往孩子未来光明途径,却很可能支付不起前往的路费,我更不敢轻易鸡娃。
赛场上的老扎克
2,
没想到时隔5年后今天,老扎克主动提起了同样话题同一所学校。
我立刻查阅了一下目前的招生条件:
足球特长9万,高尔夫特长10万,美元,每年。
如果他初三一年在高尔夫学校确认了自己继续走这条路,那么接下来三年高中是30万美元起步,还不包括服装/装备/额外辅导/社交/跨国比赛的往返机票,以及回家的路费。
虽然最近5年我们一直在国外,但是始终关注国内跟老扎克同期训练水平类似小朋友的发展,尤其是某乒乓国手的女儿,比儿子大不到一岁,当年一起练习还羡慕老扎克“你爸妈好Nice, 真想跟你换换做你家孩子..."
如今小女孩已经成为高尔夫国家队一员,背后有父母的无穷资源,更有国家作为后盾,自然前途不可限量。
2019年初老扎克海南集训
这也是前几天我做了噩梦的主要原因:
旧文阅读:“此生我都达不到自己儿女期待,让他们失望了,对不起,来生不见了吧!” 站在31楼阳台上,我满心自卑和不舍…
即使孩子们天赋类似,后天的环境还是起到关键作用,我越来越意识到,单靠意志鸡娃,只能把自己激进“犄角旮旯”,把生活激成“一地鸡毛”。
3,
我跟老扎克一起上网查看招生各种环节以及未来的各种可能,他沉默不语。
其实还有一个因素我没跟孩子说。
弗兰克的妈妈年初发现一恶性肿瘤,正在进行化疗,医生很乐观,说是早期,早治疗应该不会有生命危险。
暑假她在家接受连续6周化疗,把弗兰克送到了加拿大夏令营,没有告诉孩子自己病情。
暑假回来老扎克去弗兰克家里玩,我也顺便跟他妈妈简短聊了一下,一个多月不见,她更加清瘦, 但是非常乐观,说效果还不错,除了头发脱落带上了假发套,并没有特别憔悴。
但这也是她决定让13岁的独生子孤身去美国求学的主要动力之一:
万一病情不好,儿子早点离开舒适区逐渐学会照顾自己,在未来有限日子还能不断给指导,让他少走弯路,一旦那一天突然来临,儿子能基本自理,经历过初期分离也不会过分难过;
如果病情完全巩固,一年后儿子也可以回来继续目前学校学业,多了一份选择。
“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不分国籍和种族。
4,
先生和我跟老扎克正式谈了一下目前家庭经济状况,作为家长没经济能力给孩子想要的,真的很内疚,但他倒没有太失望,而是提出了一个代替方案:
到丹麦高尔夫寄宿学校,因为北欧社会福利高,即使私立学校,国家也会资助大部分费用,个人支付的跟国际学校费用差不太多,但是学校的硬件条件以及教练的水平都是国家级的,不比美国的差:
“而且丹麦14岁孩子就可以打工了,很多高中孩子一个暑假就赚了上万块钱呢!”
显然老扎克已经自己研究了很多资料。
“条条大路通罗马”。
当孩子们不纠结、不攀比、不抱怨“原生家庭”,而是专注自己想要的目标,自己主动寻找最适合的那条路,才是做父母最大的欣慰吧!
写在最后
一想不到14岁的儿子已经做好了离家求学的准备,还是挺酸涩的:
早就知道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却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到期”了:
教育如果有捷径,那一定是在教育黄金期,给予孩子有效的陪伴,教会孩子明事理、懂规矩、有教养。
凭这点,是不是我可以不那么内疚了?
最近有点想得多。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随手“点赞,在看”,留言或转发,这将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