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索菲亚,N个娃的妈,正行走在小时候梦想 “看世界” 的路上。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人生无极限,只要你敢想,敢坚持,整个宇宙都会为你让路,并整理资源帮你实现这些梦想。所以,不要犹豫,行动起来! |
暑假即将结束,我却比没放假还累。
7、8月份绝大部分丹麦人都休3-4周假期,所以我们跟不同朋友家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有几个朋友因为时间赶不上, 预约我们离开的当天去机场路上一起吃早午餐。
当然这都是先生的朋友。
那天一个朋友突然问我:
"索菲亚,都说中国特别传统,你在外这么多年,怎么跟国内亲戚朋友保持来往的?”
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每次回国,我也只看望哥嫂侄儿以及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老妈妈,已无其他。
1,
曾经的朋友都“走丢了”
我15岁就离开家乡在高中住校,大学就读离家600多公里的城市,毕业后又到了离家3000多公里的深圳, 然后“途径”上海和香港(经停N年),最后在丹麦暂居几年,在每个地方曾经都有朋友,尤其高中和大学。但是时间久了,尤其是结婚有了孩子之后,很多朋友慢慢失联了。
想来主要是随着各自成长发展轨迹不同,兴趣爱好、甚至是人生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进入体制内的朋友,我们越走越远,慢慢成了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偶尔聊天也是鸡同鸭讲没有了共同语言,直到变成了躺在电话簿的一个名字,然后换电话的时候,连名字都没有了,消失在彼此的生活中。
有的是因为阶段性的生活环境不同,我们不再共享相同的环境和经历,联系就少了。
比如在上海我有几个特别好的闺蜜:大家都单身貌美有小钱,平时一起背后骂老板,周末一起泡吧玩到天亮,总有说不完的话。
后来有的嫁到德国,有的去美国发展,有的一直单身,还有的结婚离婚全世界转了一圈又回到自己家乡早早开启“退休”模式...
环境的变化和距离的遥远,让友谊很难保持当初的浓度,所以偶尔淡淡问候,就成了我们青春回忆的唯一纽带。
尤其最近4年我一直在漂泊的路上,更是“蓦然回首,发现没有朋友”了。
2,
被父亲家族“断亲”
其实我家族人还是不少的,除了爷爷辈有很多兄弟姐妹们,父亲还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他们分别有都有三个孩子。
但是我8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妈妈连小学都没上完,更没走出过农村的一亩三分地,一时不知所措。
据说两个伯父本来想帮忙的,至少在处理父亲后事时候可以给没见过世面的妈妈一些建议,但是大姑说:
“眼珠子都没有了,你要那眼眶干什么?”
言外之意,她的三弟已经不在了,我妈妈还拖着不到10岁的两个孩子,我们不但是“外人”,而且还可能是累赘。
更深层的原因是父亲娶母亲的时候大姑不同意,父亲的母亲去世早,“长姐如母”,父亲没有听姐姐的安排,所以大姑对妈妈可能是没有任何感情的。
妈妈是个特别要强的人,从那以后无论生活多困难,都没有向父亲家的人求助,我对父亲家族的人基本就没什么印象了。
后来我考上大学,伯父偷偷来看我,给我了10块钱。
再后来我“出息”了,回到家乡帮父亲迁坟同时修缮了一下祖坟,是伯父按照当地最高规模安排的,来了好多好多亲戚,敲锣打鼓热闹非凡。我听了好多夸奖:
“我们看着这孩子长大的,从小就知道这丫头不是一般的孩子..."
"当初上大学还是她伯父掏了全部积蓄资助的呢!”
可是我在那之前真的从来没见过他们,而且10块钱是伯父全部积蓄?
我感觉一切都那么魔幻荒诞。
以后我再没回到过父亲的家乡,祭祖都是哥哥代表我去的。
因为早在8岁的时候,我就已经被父亲的家族 “断舍”掉了。
3,
被母亲的家族“断亲”
母亲家境不好,父亲违背大姑的意愿定居在妈妈的家乡,但是母亲家的亲戚不少,好像整个村子都是“娘家人”,我小时候见谁都要喊“姨妈”、“舅老爷”、"姨姥”... 绝对不能随便乱称呼。
只不过“穷在闹市无人问”,我记忆中从来没跟这些亲戚互动过。
但我现在更愿意相信当时大家都穷才没法帮助彼此的,更也许因为我只在那里居住到8岁不太懂没记住的原因。
然后我们搬到了父亲生前的城市生活,跟那些亲戚基本没了来往。
直到哥哥结婚那天,似乎半个村子都来了。
想来虽然大家不太来往,但是在农村礼节还是要周全的,所谓的:“散烟不落人,敬酒不越人”,凡是沾亲带故的,漏掉一个日后都成为被攻击的理由。
妈妈为所有人支付了当地招待所的住宿费用,可能儿子娶媳妇了,一向要强的妈妈想扬眉吐气让大家看看她独自一人也能过上好日子吧!
那时候我已经大学毕业到了深圳工作,成了父老乡亲眼中“有出息”的姑娘,当我搭飞机回去参加婚礼的时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瞩目:
“一个月多少钱?”
“赚这么多,不会没好来头吧?”
“有对象了吗?”
“能不能给你表妹找个工作?”
......
虽然不擅长不情愿,我还是按照妈妈要求,保持笑容认真回答每个问题,努力显得热情,免得人家说我“有出息了就瞧不起人。”
直到一个几乎从未见过面的“姨姥”直勾勾上下打量我:
“你怎么这么黑这么瘦?都说城里人细皮嫩肉的,你这跟咱农村姑娘没啥区别啊!”
然后端起我的水杯喝了一口。
我忙把她的水杯递过去:
“姨姥,这是您的杯子,您拿的是我的......"
"你这是嫌弃我吗?” 老太太把杯子重重顿到桌子上:“用你的杯子喝口水怎么了?”
......
我一下子不知所措,幸亏妈妈看到了,赶忙递给老太太一块西瓜:
“孩子感冒了,这不是怕传染您嘛!”
后来整个婚礼她端足长辈架子黑着脸期待我百般道歉,可是我头一扭,再也没跟她说过话,让她气愤不已,跟所有亲戚说我多么没礼貌。
后来整个村子都说10多年没见的“那个又黑又丑的丫头有出息了瞧不起农村人啦!”
所以,我也被母亲家族“断亲”了。
4.
天上掉下个“表妹”
但是同村还是有人转弯抹角找到了我的联系方式,据说是我的“表舅”,让我帮“表妹” 在深圳找个工作。
我以前没见过那个小学毕业、18岁、貌美的表妹,据说被本地一个40多岁的“流氓”惦记上了,俩人暗度陈仓,还打掉了一个孩子。“表舅”棒打不散,就想把她送得远远地断了俩人来往,就想起了我。
我自然是不能答应的- 那时候我不过20出头,刚在深圳找到工作,自己都没弄清楚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是咋回事,怎能照顾一个比我还成熟的“社会人”?
可是“表舅”没打招呼就直接到深圳了,90年代的深圳需要办理“特区通行证”,手续比去香港还麻烦。
表舅到了边防打电话给我,因为没通行证,进不来特区。
最讨厌“求人”的我,只好通过朋友找到“蛇头”,付了钱让人带他们绕过边检进入深圳,然后挤在我小小的出租屋里。
“表舅”第二天就回东北了,他就是千里迢迢甩包袱:把麻烦丢给我,自己不操心就行了。
很快这个“表妹”在深圳“如鱼得水”,不断收到男人手机和各种礼物玩消失,涉世不深的我,有好几个月的工资都用于不断替她赔偿人家损失,以便消除各种真的假的威胁...
半年后她熟悉了深圳环境,对我说:
“表姐,你太保守了,如果我有你的文化水平和关系网络,早就发达了!”
然后消失了。
后来据说赚了一大笔钱回村张扬一番,再后来我就不知道了。
“表舅”没料到自己的女儿“离开狼窝进入虎口”,逢人便说是我给带坏的,于是没人再找我找工作了。
就这样我又被从来没回去过的村子村民 “断亲”了。
5,
断亲的背后
最近几年,有关年轻人“断亲”的话题越来越多,似乎当代年轻群体已不再重视“血缘关系”,甚至有人开始担心传统亲缘关系的维系已经面临瓦解的危机。
当然“断亲”的背后原因太多太多。
一部分跟我一样,因为大家生活区域改变,不必再一辈子守着出生地不变,环境变化、心态改变、人生观不同,从而没有必要保持联系;
一部分因为在大城市打拼,维持生活已经太忙太累,根本没时间精力去保持联系,干脆就不走动了;
更有童年时候受到伤害,自己有能力离开后,自然不愿意再回到熟悉的环境掀起伤疤;
其实最深层原因是:现在社会发展进步,不再依靠“关系”才能办事,不再需要“抱团”才能取暖;大家无论经济还是精神,都越来越独立,不再轻易被别人看法影响和左右,而是越来越听从自己内心,只选择跟自己真正合得来的人来往。
就像“世界最幸福的”丹麦人,“断亲”甚至断到了父母头上 :
孩子出生就有政府补助的钱,高中大学不但免费,还有“工资”拿,14岁开始就可以业余时间打工赚零花钱;而父母也不必为孩子买房买车娶媳妇,因为社会福利系统特别成熟,看病免费,老了动不了都进养老院。所以父母和成年子女淡如水,亲戚几乎不认识在发达国家反而是常态。
无论是什么原因,我们都不必觉得遗憾或担忧:
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把有限时间精力放在我们真正在乎和真正在乎我们的人身上,才不会在人生后半段后悔;
而真正爱我们,也被我们爱的人,往往一双手都能数得过来,不在不爱我们的人身上消耗能量, 这点我们知道得越早越好。
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亲人之间,能尊重彼此感受和生活方式,保持适度的边界感,本身就是社会的进步表现。
我说了我的故事,您呢?也有“断亲”或“被断”的经历吗?欢迎留言分享!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随手“点赞,在看”,留言或转发,这将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