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兼程,寒风挡不住!打开工程建设新“拼”图——走进山东港口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设现场

企业   2025-01-10 21:05   山东  


新年伊始,数九冬月,青岛遭遇极寒天气,但董家口港区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山东港口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正紧张有序施工。


项目负责人李成川清晰地记得,2022年12月项目刚开工时,捧着设计图纸,在无水、无电的施工现场开挖第一铲,进行预制场改造的场景。


如今,远眺浩瀚碧海,一排巍然屹立于海上的橙红色巨型钢架引人注目。蜿蜒于深蓝海面之上,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已露峥嵘,引桥合龙,气势恢弘,甚是壮观。



作为在建的世界最大矿石码头工程、山东省重点攻坚项目,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矿石码头不仅承载着青岛港货种功能布局、战略转移的重要任务,更是放大青岛港“大码头、大堆场、高效率、优服务”优势,形成“比翼双飞四十万 世界一流矿码头”发展格局的强大引擎,对提升青岛港的国际竞争力、助力山东港口“三大建设”、促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使命在肩,责任在心,落到时间轴上都是一个接一个的不眠之夜。两年来,广大海港建设者披星戴月、大干快上,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辛勤的汗水、智慧的火花,打造了青岛港工程建设的新“拼”图——




拼细节·源于对“零事故”的追求




第二座40万吨矿石码头项目部的驻扎点位于现场引桥根部,从项目部往南走,通过正在建设中的引桥,步行5分钟就可以来到码头前沿,这里正在进行海上吊装作业。


项目部李文喆和魏夕杰正在现场盯靠每一个作业流程。


“作业前我们会对临海围挡、施工用电、消防管理等进行全覆盖检查。”李文喆指着正在吊装的预应力箱梁构件说道,“你看这榀轨道梁重达502吨,加上冬季海面风高浪急,对船舶吊装安全和施工人员都是一大挑战。作业过程会有我们项目部成员全程盯靠监护,防止船舶走锚、箱梁挂钩不牢等情况发生,从细节入手保障作业安全。”



李成川也在现场,这位曾参与董家口港区第一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第一座30万吨原油码头、第二座30万吨原油码头和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二期、三期等10余项工程建设的“行家里手”,谈及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矿石码头工程感受颇深。


“抓安全就是抓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发生问题的细节,才能保证工程的本质安全。”李成川说道,“我们建立了月检、日检巡查制度,还定期开展自检,每日落实隐患巡查排查。”


到了现场,就会理解这个要求背后的原因——

 

第二座40万吨矿石码头有海上船舶施工、引桥施工、沉箱预制场、梁板预制场、前后方堆场、工艺流程等多个施工区域,呈现点多、设备多、人杂的特点,吊运高差大、施工生产交叉、安装工况复杂、作业场地受限等施工难题也同时存在,现场安全管控一刻不容松懈。



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为保证施工安全,建设大军落实集团公司党委、集团党委要求,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严把细节关,不遗余力构建起了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防控体系——


为保障6000吨沉箱出运安全,自主研发沉箱出运智能风险评估系统,完成92次沉箱出运风险评估,准确预测沉箱出运的潜在风险;为解决钢便桥辅助施工衍生出人、材、机数量多的管控难点,对振幅、位移、载荷等关键指标监测预警,确保新建引桥施工“变海上为陆上”的人员、设备、作业环境安全;为解决安全隐患隐蔽性强及复杂性高的难题,打造“海陆空三位一体”巡检模式,实现隐蔽问题精准捕捉;为保障安装过程动态可控,组织港湾建设集团、山港咨询等参建单位严格执行海上吊装技术交底,科学部署海上多作业面流水施工……

李成川说,自己干过多个工程,“安全”始终是青岛港工程建设的“必修课”“必答题”。“还是那句话,安全生产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压倒一切、严于一切!”李成川严肃说道。


项目部系列安全举措的落地实施,已让第二座40万吨矿石码头工程连续两年获得青岛市“平安工地”称号。




拼标准·源于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向往



从项目部往西北方向走约4公里,就到了梁板预制场,这里正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走近细看,5台200吨塔吊、1台1250吨履带吊、3台泵车正在满负荷运转;运输车如流水般穿梭在生产线和施工现场,混凝土倾泻而下迅速填充箱梁的每一个角落……



混凝土车旁,项目部王新正在对进场的混凝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


“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过程的控制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魏夕杰说道,“小的问题修补打磨就行,如果出现大面积蜂窝麻面和裂缝都是不合格的,会对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项目部不仅提前到商砼站进行初步验收,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浇筑过程中监理人员还会全程旁站监督,并在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确保其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硬化,同时定期对混凝土进行质量评定,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

 

“不为别的,为的就是不能出分毫的质量问题。”王新接着说,“如今现场混凝土方量比较大,一天的时候最多浇筑1000方混凝土。为了保证质量不出问题,有时我们一早就到现场,干到凌晨才能回项目部。”



工程建设质量是百年大计,关乎生产和安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做到质量第一。


但是码头建设不同于陆上施工,有施工空间狭窄‌、穿越多条航道、受天气影响较大等更多难点。作为在建的世界最大矿石码头工程,要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成了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矿石码头的一大挑战。


已经检查完码头引桥的李成川正好也来到浇筑施工现场,对于质量管控,他说了4个字——“样板引路”。


何为“样板引路”?


在现场,记者看到,集团效率最高、规模最大的“暃”字型预制场内,办公区、模板存放区、钢筋存放区等区域规划合理;工人驿站正门朝向预制场,站内排椅及桌凳齐全,方便施工人员出行和休息;常见的危险源、危险事故与类型,以及施工关键工序等都通过图片展示、案例警示等直观方式进行展示……现场种种处处,无不体现着“标准”二字。



“样板引路,其实就是通过标准化的建设流程和质量标准,为整个工程提供明确的参考和指导。”在李成川心里,“样板”的打造和优质工程的获得,“讲标准”是关键,“我们坚持以标准化助力平安建设和质量创优,为后续工程树立良好的示范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部强化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精细化管控,打造标准化工地建设“样板”过程中,智慧的火化一直闪亮其中——


国内首创自主研发光纤光栅传感器保护装置,实现桩基从施工到运维全过程的精确管控;开发应用新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智能化温度控制平台,实现混凝土内表温差实时监测,水资源自动循环利用;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直观展示工程施工细节,解决传统检查方法难以发现的问题,保证工程细节符合高质量标准……


“可以说,项目对质量管控基本是无死角的。”李成川说道,“2024年度我们项目荣获了山东省建筑业QC小组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李成川声音铿锵有力,“坚守质量底线,我们有信心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拼速度·源于对“干一流、争第一”的执着



夜间再次走到施工现场,只见华灯初上,夜幕下的建设现场,犹如白昼一般繁忙。


工人们拼劲十足,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海上吊装箱梁作业,有的在钢筋绑扎,有的在混凝土浇筑,还有的在指挥箱梁安装;起重船、运输船、履带吊、汽车吊、泵车等大型机械如同钢铁巨人,不停地运转,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释放着催人奋进的蓬勃力量。


“码头自2022年12月开工建设后,我们在保安全、保质量的前提下提效率、抢进度,项目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节点突破,截至目前项目完成了总进度78%。”项目部谢绍东介绍道。



工程建设提速增效谈何容易?


作为山东省重点攻坚工程,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承载着青岛港货种功能布局、战略转移、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重大任务。码头之重,来自于其气势震撼、意义重大,也来自于其建设艰难、攻坚克难。


“施工现场东临既有第一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西靠30万吨级油品码头,这两座码头作业繁忙,施工时工作船舶穿越两个航道,要注意避让往来船只,有效作业时间少。且属于外海作业,受风浪影响大。”李成川说,“我们都是紧盯现场情况,随时准备着进场,见缝插针地干,确保建设进度。”


李成川用一句话轻描淡写地概括了施工的艰难,但是记者了解得知,为保证施工进度,建管中心与港湾建设集团锚定任务目标,深化融合,项目管理人员在现场“同吃同住同攻坚”,推动项目提速、提质、提效——


李成川连续三个月吃住在现场,带领项目部年轻同志每天工作超过18小时;李文喆为确保箱梁顺利装船,主动放弃陪伴刚出生三个月的孩子,连续昼夜在工作船码头盯靠,累了就在车上小憩一会;魏夕杰每日驱车60公里在各作业面巡查,把行军床搬到了工地,确保每一个施工细节都符合安全规范;任佳莲作为项目部唯一一名女同志,巾帼不让须眉,放弃照顾家庭和孩子,担起协调各方资源的重任,确保工程所需的各种物资和设备能够及时到位……


“说了算,定了干,天大的困难也不变”的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


建设大军的努力和汗水,不仅创造了项目“七个第一”纪录(单月安装7个大型沉箱、单日块体安装17块、单日箱梁安装12榀、单月箱梁安装100榀、引桥挂篮每段12天、单日海上浇筑混凝土1000方、抛石层单根灌注桩2天成孔),也换来了挂图作战进度表上一面面红色的小旗,尤其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工程更是月月有突破、日日有进展——


7月份,连续召开13次项目建设推进会,理顺问题清单52项,明确解决路径;8月份,完成制约引桥关键部位1号墩台浇筑;9月份,协调主管部门同意建设船舶搭岸平台,彻底解决海上混凝土浇筑难题;10月份,协调海事和港调等部门,克服不利天气影响,提前35天完成沉箱块体安装;11月份,完成引桥首段合龙和14万平方米堆场交工质量核验;12月份,连续完成12榀箱梁安装,创造了码头单日箱梁安装和单月100榀安装的纪录,并于12月30日23点58分完成码头最后一榀箱梁安装,实现码头贯通、引桥合龙。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项目部成员用实干、巧干、拼命干,把不可能变作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未来也必将实现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工程建设“奇迹”。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只要港口需要,建设大军就站得出来,顶得上去。”李成川坚定地说道,“我们有信心按计划完成集团交办的任务,为青岛港‘全方位领先 事争一流’跑出‘加速度’!”



记者 | 常伊

青岛港董家口矿石码头有限公司
业绩为王 效率为先 安全第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