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抬棺收新疆
1812年11月10日,晚清大臣左宗棠诞生。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左宗棠在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后来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僚,参赞戎机,抵抗太平军。后由曾国藩保举,特旨为四品京堂,率兵号“楚军”,与太平军作战,为扭转战局之关键人物,历官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封恪靖伯。光绪元年(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讨伐阿古柏,收复失地。中、俄伊犁交涉中,主张“先之以谈判,继之以战阵”。光绪七年(1881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后病殁福州。
背景:1864年(同治三年),受太平天国运动和同治陕甘回变影响,新疆各地豪强趁机而起,出现了割据纷争、各自为王的混乱局面。其中,围绕喀什噶尔展开争夺的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马木提艾和柯尔克孜族部落头目司迪克相继致书中亚的浩罕汗国,由此引来该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他于1867年(同治六年)建立“洪福汗国”盘踞新疆。沙俄亦趁机于1871年(同治十年)7月侵占伊犁。伊犁被攻占引起清廷重视,面对新疆危机,清朝内部出现放弃新疆的声音,但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
决心与行动:左宗棠在63岁高龄时,毅然决定挂帅出征,他抬着为自己准备的棺材,表明视死如归的决心。他率领6万大军,誓死要收复新疆。
战略与政策:左宗棠采取“剿抚兼施”的政策,既对敌人进行军事打击,又争取新疆当地各族民众的支持。在军事战略上,左宗棠提出“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又称“缓进速决”)。“先北后南”,即先安定北疆(但不急取伊犁),再进军南疆。这是考虑到进军新疆重点在打垮阿古柏,而阿古柏的势力主要在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一线,其在北疆势力比较薄弱,进军困难较小;同时,位于北疆的乌鲁木齐有重要政治意义。从地理区位上讲,收复北疆,也可为进一步收复伊犁创造必要条件。
结果: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左宗棠成功收复了新疆,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1881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新疆地区的主权回归祖国。
左宗棠的壮举展现了其坚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是晚清时期的一段佳话。